88,乡愁的归宿_落叶归根
一个人在外漂泊的久了,就会有游子归根的想法。
年轻的时候心是野的,翅膀是硬的,总想走出去,飞得越远越高越好,在大城市里生活,就业机会多,岗位多选择的余地大,发展的空间也更大,生活的选择也有多样性,适合年轻人做梦,也适合年轻人创业,在城市的空间里飞翔。但是日月是无情的,时间久了,把人的棱角磨平了,翅膀萎缩了,梦想破裂了,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整天穿行在钢筋水泥土建造的楼市森林之中,裹挟在飞机高铁汽车和人们步履匆匆快节奏的旋律里,感到身疲心累,渐渐的感到力不从心,想找个僻静的港湾,过上一种平静带来的生活。
还有的人,在汹涌的竞争中,经历了残酷的竞争,受到了磨难,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淡泊的地方,去休养生息。
尤其是上了年龄的人,快退休了,在城市生活的烦躁和腻味越来越明显了,反而不想城市的优越生活了,回忆过去儿时被人照顾和温暖的美好的时光,想回到亲人身边,与亲人在一起,寻找亲情的温暖,排除孤独和寂寞,这也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心思。
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田园环境更适合小孩和老年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中的名句,简单说来就是淡然无极,方能感受生活中的诸般美好,如闭适、平静、寂然、淡泊……
上了年龄的人,心淡了,没有野心了;身体状况差,跑不动了;感官退化了,欲望也就淡了。在大城市里生活,竞争压力大,听不到鸡鸣,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和那白白的云彩,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被雾霾包围,待在狭窄的空间里,人情冷漠,人心隔肚皮,猜不透的心思,玩不尽的阴谋,使不完的手段,让人焦虑而忧郁。许多人想起过去小时候在农村,简单、淡然、贫穷、简洁、无忧无虑……想逃出大城市这窒息的环境身在红尘,归田园居。
当然了,从自然属性角度讲,所有的动物都是从自然界进化而来的,基因里还藏着山水林木田园,骨子里还有想要隐藏起来的愿望,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小孩,不论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会玩一种游戏,就是“藏猫猫“,我们每个人大概都经历过。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都喜欢玩“藏猫猫“呢?不知道。这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还可以往回追,追到最后,也许人都有一种先天的,或者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形而上的一种想要躲藏起来的愿望。
“落叶归根”更能贴近和顺应自然的生活。
大道至简,《道德经》的许多章句就像“脑筋急转弯”,你越是想得高深莫测,就越是玄妙无比。越是离开生活,越是玄而又玄,越是离开自然,越是不可理解。如果返璞归真,到大自然去,到农村去,到简单的生活中去,像一个孩子那样,混沌未开,直观地看,如佛教的明心见性,才能直观理解那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道德经》乃太上圣祖立于无极大道,隐显同观,微著共探,千比万喻,类比推理,由浅入深,辩证地阐述自然大道之理。太上开宗明义,讲述大道与万物,有与无、虚与实的微妙变化,揭示自然大道“无为无不为”之妙,阐述大宇宙的基本法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形、虚无的“道”体。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最甜蜜?”你若回答“糖,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还有一种答案是:“热恋的感觉最甜蜜。”甜在哪里呢?甜在心里。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但对正在热恋的两人来说的确很甜蜜!老子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的答案。仅仅像一杯清水、一缕清风,但是它宁静、超然、洒脱、朴实、简约、柔美、善良、无私……他告诉人们:道在天,亦在人;在人身,更在人心。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天地赋予人以性命而存,故天理在人心。人性本善,惟进入后天以后,被七情六欲所迷,失道丧德,坠入苦海。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宛如那重峦叠嶂的山峰,又若波涛汹涌的海洋,有高峰,有低谷,有风平浪静,也有激流险滩。在处于人生辉煌的时候,需要善意的提醒,才能更加看清未来人生的道路。在我们遭遇艰难困苦时,需要鼓励,需要指引,才能走出人生的低谷。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痛苦、失败、幸福、欢笑,但是没有人愿意和痛苦与失败成为朋友,而幸福欢乐是所有人追逐的目标。但是许多人的生活其实都处于“中庸”的状态,生活不痛不痒,却也感觉不到幸福。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先进,但却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充满疑惑。我们每天都在认真的工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工作,每天都在附和着别人一起笑,当自己一个人时,却笑不起来。一天24 小时,总背负着重重的压力,却不知道这 24 小时到底做了些什么。手机缩短了距离,电脑让沟通变得轻而易举,然而也让我们更加寂寞。当我们离开手机、离开电脑时,我们无从安排自己的生活。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更让我们无暇去顾及自己的理想,去照顾自己的心灵。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变成了一部机器,心灵也变成了枯井。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金钱、权力的时候,也在丢弃着被人们视为美德的东西:诚信、良心、友爱,善良……它们逐渐被利益、名声、自我、暴躁、怨恨所代替,我们最终遗失了自己。人活一世,倘若追逐名利荣誉一辈子,到头来仍不明白名利只是一种人生体验而非人生追求;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活,什么才是幸福,这才是可悲的。
圣祖悲悯众生迷茫,教导世人明道重德,遵从自然大道规律。指明了修德返道,归根复命,返本还源,回归道乡的光明之路。老子以这种形式,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源,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明白了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就不会觉得老子的话多么费解,也不会觉得老子的学说离我们多么遥远,老子所说的“道”,虽然玄妙,但并非无法琢磨。正如庄子所言,“道”在蝼蚁中、在杂草中、在砖瓦中、在屎尿中,它存在于天地之间,在高山大河中,在行云流水间,在飞禽走兽中,在滚滚红尘间。因为“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源自于“道”,又在“道”的主宰下运行周转,所以,万物同源,众生一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道”就在你的眼前,你的手边,你的身体里,你的内心深处。它仿佛离你那么遥远,其实又与你那么亲近。它好像那么难以实践,一旦拥有又是那么简便易行。它看似高不可攀,当你与它携手同行时,你竟与它同样伟大、高尚。你甚至会觉得,老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急匆匆上班的路上,在你工作的专注中,在你家中的锅碗瓢盆里,在你晚饭后轻松的散步中……
呼吸是菩提,心跳的每一次振动都是禅定,从忘我到无常,其实只是一念之间。这个社会我们总是把外在的东西看得太重,财富,恩情,亲情,最终有一天都会离我们而去。到那时,我们的心还没有静下来,只为了这个世界的喧嚣而活着。
听着外面的雨声,时而大时而密,那其实是一种语言,禅意听雨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每一种现象,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就像烦恼和痛苦一样,我们越是抗拒,反而会更加的痛苦。还不如我们接纳它,让它们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心若静身在红尘处处是庙宇,一吐一吸之间便是你的生活。我们总是习惯拥有,却不习惯失去,我们总是被外界打扰,却很少梳理自己的内心。人生需要妥协,从太想要的东西中跳出来。《菜根谭》中说“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观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