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用文化管公司(全新修订版)
- 孙陶然
- 3001字
- 2024-11-04 14:01:06
第二节
企业家必须提高自我修养
企业的一把手可能是创始人,可能是联合创始人,也可能是董事长或者总裁,不管是什么称呼,企业一定有一个实际控制人,即最高决策人,本书中我们统一称之为“一把手”。
企业的大厦是由创业者来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初创公司,再怎么强调一把手的作用都不为过。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所以,企业家必须把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纳入自己的岗位职责。
企业家是企业大厦的建设者,企业家的高度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企业发展了,企业家的自我修养也必须提高,否则就如同将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交给一个小孩子驾驶一样,一旦企业家的能力不足以驾驭企业,企业就会出现问题。
从人到创业者的蜕变,难度不亚于从猿到人的蜕变,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蜕变,是更难的一种蜕变,完成这种蜕变的唯一方法,是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一、企业的命运多是由一把手决定的
企业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一把手决定的,尤其是初创企业,一把手基本上决定了一切。没有任正非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也就是说,没有任正非,华为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创业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想象力、创造力,更需要应对种种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都要靠一把手来处理,一把手的见识、境界就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大企业也一样,越大的企业越是考验一把手的境界而非业务,本质上考验的是一把手的三观,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是非的看法及对人生的看法,直接决定了企业向何处去。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一把手的修为也必须同步提高,企业一把手的修为提高速度必须快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一把手的修为提不上去,“小马拉大车”,必然出问题,这就是很多公司上市了之后会翻车的原因。企业虽然因为机缘和运气上市了,但是企业一把手并不具备领导一家上市公司的品德、心态和才华,最后做出错误的决策让企业陷入困境。
二、一把手必须把提升自我修养当作岗位职责对待
一把手是创业公司的天花板,对于一把手而言,重要的不是低头拉车而是抬头看路,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一把手对业务的熟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站得高,要能够跳出具体的战术问题和细节问题,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规划,而不是鼠目寸光;要看得远,要有预见性,永远在未雨绸缪,所有的事情要有预案,成竹在胸;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要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这些都是一把手的修养。
一把手需要什么样的修养?
在拉卡拉和昆仑学堂,我总结出一把手要具备“三好”和“三有”,“三好”即好品德(志存高远、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好才华(认知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好心态(赢家心态、学习心态、创业心态);“三有”即有态度(求实、进取、激情)、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亮点、业绩好)、有素质(守十二条令、懂管事四步法和管人四步法、会经营三要素),对“三好”和“三有”的修炼,就是一把手的自我修养。
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我参与了那么多企业的创建和经营,而且拉卡拉集团的业务那么多那么复杂,却总是看到我在全世界玩来玩去呢?
这不奇怪,虽然我的身体在世界游历,但是我的心一直在企业的事情上,需要我做的事情我一件没少做而且都做对了。
我认为,一把手对企业的投入不在于物理上的时间,而在于是否履行一把手的岗位职责,而履行一把手的岗位职责诸如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的关键事情,并不需要物理上亲力亲为的时间,需要的是一把手的修为。
一把手如果每周7天×16小时地坐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基本上是在“用自己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无能”。
一把手的岗位职责是制定企业的人才标准并招贤纳士,为企业制定正确而高明的战略,建立并推广企业文化,带出一支队伍,在经营管理上控方向、抓协同和做后备,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亲自处理。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履行的好与坏,关键要看一把手的自我修为,修为越高,履职越胜任。
一把手的眼界非常重要,只有看得远才能走得远,一把手不要窝在企业里,要走出去开阔眼界,到社会中去,到圈子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当然,出去的目的是为了回来,一把手参与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把企业做得更好而不是参与本身。
我非常建议创业者不要只埋头于自己企业的那点儿事,而应该走出去,跳出具体事务,从远一点高一点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企业,去展望航线和发现现状中的问题。对这一点我的体会非常深,每次出差去合作伙伴处或参加社会活动,哪怕是喝个茶,我都会得到很多资讯,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有机会和高手接触时更是如此。不管是哪个圈子的高人,和他们接触都会让我大开眼界,启发出很多思路,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如果遇到“高君”“明君”,你从他们身上能够领悟到的东西要远远超过读书。
要学会退出画面看画。一幅油画,如果站在跟前看,看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色块,只有退到几米开外,才能欣赏到画的是什么。同样,站在桅杆顶上看见的东西是站在甲板上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不是视力好坏和认真不认真的问题,是高度和角度问题。
很多做得好的企业,其创始人都是业界圈子的活跃人物。当然,也有很多活跃于各种圈子的所谓的“企业家”的企业做得一塌糊涂。这其中的差异就在于,是把做好自己的企业当作目标还是把参与各种圈子当作目标,是否清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的成绩。很多创业者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后开始热衷于各种活动、采访、聚会,最后自己的企业被搞得一塌糊涂,这是很愚蠢的,人不能被外物带着走,永远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目的。
三、工夫在诗外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说“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这才是写出好诗的根本。
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工夫在诗外”,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从事情之外下功夫而非盯着事情本身使蛮力。人自身的品德、才华、心态,此前的所作所为是因,做好事情是果,有因才有果,有因必有果,不去在因上努力直接奔着果去是不会有期待的结果的。
企业家尤其如此,不要天天盯着公司那一点点业务,更不要天天窝在办公室里签字和找员工谈话,提升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修为,远比这些重要得多。
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和“文章”是结果,但决定能够写出好诗好文章的“因”不是诗和文章本身的辞藻、技巧和形式,而是它们之外的诸如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等等。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某些“因”带来的一个“果”,当然,事情本身又会是另外一个“果”的“因”。所以,决定这个事情的结果的是那些“因”,只有在那些“因”上做工作,才能改变事情的“果”,不明白这一点,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有效果。
所有的水到渠成都是未雨绸缪的结果,没有提前的布局和铺垫,遇事必然手忙脚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解决不了的事情,换个角度也许就迎刃而解了。我坚信万事万物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我非常喜欢户外,因为当我徒步三个小时以上突破体力的极限之后,周身的毛孔都会打开,仿佛身体在和大自然一呼一吸。我会发现大脑开始出奇地空灵起来,很多原来困扰不清的问题,突然看得清清楚楚,一些更优的决策也呼之欲出。
很多事情的解决,都不能直来直去,而需要迂回包抄。棋局焦灼缠斗之时,不妨到别处落子,也许柳暗花明;战争中相持不下时,不妨开辟第二战场,或者来个围魏救赵。
古往今来,成功最大的窍门,就是“工夫在诗外”,企业家的“工夫在诗外”就是提高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