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交通时代: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 彭中阳等主编
- 1181字
- 2024-11-01 05:16:54
第三节 货物流: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近年来,物流运输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市场迅猛发展。但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快递物流行业,在其全流程运输过程中仍严重依赖人工作业。对于快递公司来说,人力短缺的形势愈加严峻。物流成本高、利润低是行业长期以来的困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与人力成本的上升,物流成本难控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物流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导致货物流的通畅度不足。具体涉及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等多方面。市场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物流运输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升级。
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倒逼着产业升级。发展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实现物流活动全流程的数字化,成为物流行业迫在眉睫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国际铁路运输中,通过建设数字口岸系统,铁路部门与海关、货运代理公司的数字化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电子信息替代人工申报和纸质单据填报,能够大幅缩短货物申报放行时间,有助于解决境外车辆周转时间过长、货物运输组织不畅等问题,提高货物通关效率。
以下则以多式联运为例,谈谈未来货物流的数字化趋势。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我国在铁水联运[1]、空铁联运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以集装箱的铁水联运为例,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铁水联运量为162.7万标箱。到2020年,全国已形成沿海与内河相结合的双效集装箱铁水联运方式,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已完成668.5万标箱,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为18.69万标箱。
不过,在发展的同时,我国多式联运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便、制度规则相互割裂、信息化及信息共享水平低、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等“软硬件”难题。例如,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在运单、关检规则等制度上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无法互认共享。每更换一次交通运输方式,就需要重新开具运单,再重新通关过检,这些问题阻碍了多式联运的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看似相接,其实还有很多环节没有打通:管理体制相互割裂、信息无法共享互通,没有实现无缝衔接。
因此,首先,推动多式联运发展要解决信息资源交互不足的问题,打通物流运输信息链。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铁路、公路、水路信息系统互通,促成货运单证电子化和共享互认,提供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将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例如,电子导航封条、区块链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都能运用到多式联运中,打破各环节割裂的瓶颈。
其次,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多式联运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多式联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货物运输信息,既会有水运信息,也会产生公路仓储、铁路通关过检等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再通过AI算法,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例如,大数据技术能够预测运输价格、运力变化,从而提供多式联运的最佳方案,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而且,大数据还能预测一些突发情况,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高风险把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