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胞焦亡概述

一、细胞焦亡的发现

对细胞焦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早在1992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Zychlinsky等就发现弗氏志贺杆菌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由于当时的认识局限将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同于凋亡,因此研究者认为这种细胞死亡就是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caspase-1特异性阻断剂及caspase-1基因敲除均可阻止弗氏志贺杆菌诱导的“凋亡”;相反,caspase-3特异性阻断剂及caspase-3基因敲除则无此能力,表明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并非由传统的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介导,而是由caspase-1介导。此后,研究发现在沙门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也存在caspase-1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并伴有大量促炎因子的激活,不伴随caspase-3、caspase-6、caspase-7的激活。2001年,美国学者Cookson和Brennan首次使用“pyroptosis”来命名这种在巨噬细胞中发现的依赖于caspase-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Pyroptosis”一词源于希腊文,pyro意为“火”,借指这种细胞死亡方式能促进炎症反应,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细胞焦亡。

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最早集中在病原体(尤其是细菌)感染模型上。迄今为止,已经证实弗氏志贺杆菌、沙门杆菌、李斯特杆菌、弗朗西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嗜肺性军团杆菌及叶尔森杆菌等众多细菌均可诱导巨噬细胞焦亡。除病原生物外,研究还发现组织或细胞在应激、缺氧、损伤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些物质,如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尿酸等,可也诱导细胞焦亡。此外,研究还发现,caspase-1依赖的细胞焦亡不仅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还存在于树突状细胞、肝脏细胞、内皮细胞等其他多种细胞中。

二、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焦亡在形态上同时具有坏死和凋亡的特征。细胞焦亡初期,细胞膜会形成10~15nm的孔隙,质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大量促炎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IL-18等也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孔隙分泌至细胞外;随着细胞内渗透压增加,水分内流导致细胞肿胀,最终细胞发生裂解,表现出与坏死相似的形态学特征。此时,包含促炎介质IL-1β和IL-18在内的细胞内容物大量被动释放,从而诱发级联放大性的炎症反应,因此细胞焦亡也被称为促炎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与细胞焦亡不同,凋亡细胞呈皱缩状态,胞质浓缩,细胞内容物被双层膜包裹形成凋亡小体,最终被邻近细胞或巨噬细胞所吞噬,不伴随炎症反应。但是细胞焦亡与凋亡也存在一些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如胞膜空泡化,染色质浓缩、凝集,并且出现一些共同的生化特征如染色质DNA片段化、TUNEL检测阳性及Annexin V染色阳性等(见细胞焦亡的生化特征),因此,早期的研究一度把细胞焦亡误认为是细胞凋亡。

三、细胞焦亡的生化特征

(一)DNA片段化

染色体DNA片段化降解是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生化事件。细胞凋亡时,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染色体DNA核小体间的连接区,将其降解为180~200bp或其整数倍长度的片段,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阳性。细胞焦亡时也会出现DNA片段化降解现象,TUNEL检测也呈阳性。细胞凋亡时,染色质DNA片段化是由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所致;细胞焦亡时DNA片段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caspase-1激活的未知核酸酶所介导。

(二)磷脂酰丝氨酸染色阳性

正常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只分布在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细胞发生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由细胞膜内侧翻向外侧。Annexin V是一种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它结合细胞外侧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的灵敏指标。尽管细胞焦亡并不出现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现象,但由于焦亡细胞膜孔隙的形成,Annexin V可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因此焦亡与凋亡细胞Annexin V染色均呈阳性。

此外,非渗透性荧光染料,如7-氨基放线菌素D(7-aminoactinomycin D,7-AAD)或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不能通过活细胞膜,却可以通过焦亡细胞的膜孔进入细胞,对细胞核染色。这类DNA染料并不能进入早期凋亡的细胞,因此,可用于细胞焦亡和凋亡的鉴别。

(三)炎性caspase激活

细胞焦亡与凋亡都是由caspase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相关caspase包括启动型caspase(caspase-8、caspase-9、caspase-10,主要为caspase-8)和效应型caspase(caspase-3、caspase-6、caspase-7,主要为caspase-3);而细胞焦亡主要由炎性相关的caspase-1介导,此外最新研究表明,细胞焦亡的发生也可以由人caspase-4、caspase-5或鼠caspase-11介导。

总之,细胞焦亡与细胞凋亡及坏死在形态学及生化改变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别(表4-1)。

表4-1 细胞焦亡与凋亡及坏死的联系与区别

四、细胞焦亡的意义

细胞焦亡的发生与炎症小体的激活关系密切,炎症小体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焦亡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机制,在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破坏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限制病原体的复制,焦亡细胞释放的促炎介质IL-1β、IL-18及其他细胞内容物可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等到炎症部位,从而将细菌杀死,因此,细胞焦亡可看作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过度的或不恰当的细胞焦亡对机体是有害的,炎症小体产生过多、存在时间过长,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和持续作用,细胞焦亡时释放的IL-1β和IL-18等炎性内容物,募集激活更多的炎症细胞,进一步促进了炎症小体的组装,引起炎症反应的加剧和扩散,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由于细胞焦亡对机体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调控的重要性,以及其分子机制的独特性,它逐渐成为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对细胞焦亡形态学特征、生化改变、发生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