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一

四季芬芳的米兰

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在近地轨道对地球空间电磁场环境进行监测的卫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也称“张衡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全球地球物理场自主获取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其上的高精度磁强计正是由陈斯文老师作为专家指导,我们团队研制的。在轨开机后很快获取了我国首张全球地磁图,结束了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依赖西方、千公里时代,进入完全自主、百公里时代。

随后,我国科学家利用磁场数据首次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地磁模型,并被纳入2020年发布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3)。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完成的IGRF候选模型。SWARM卫星的首席科学家Gauthier HULLOT教授评论IGRF候选模型时说,该模型的构建全部采用的是“张衡一号”高精度磁强计的数据,是目前唯一未使用SWARM卫星数据生成的IGRF候选模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参考价值。磁场数据还在地球物理、空间物理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地磁暴观测、极区电流体系研究、地磁脉动研究。

随着科学界对地磁的监测和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开始对地磁存在的历史愈发感兴趣。本书恰到好处地对电磁学和地磁学发展史做了一个系统梳理:从13世纪法国的地磁勘察,到维多利亚时代对电和磁源自同一个基础力的发现,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精巧的安排,将历史上那些奇思妙想和科学闪光点娓娓道来,将地球上持续变化着而又肉眼不可见的磁场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在工作中天天与磁场探测器打交道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翻译过程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和历史总让我想起陈宗器老先生们(陈宗器老先生是我国当代地磁学乃至地球科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当年作为中方科学家代表参加了西北科考)、陈斯文老师们。如果说陈宗器先生那一代的先生们,对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是参天大树般的存在,那陈斯文老师们就像四季米兰,花开时节并不那么明艳,花香幽幽淡淡。如果说老先生们像北极星时刻指引着后来者,那陈老师们就像肉眼看不见的地磁场,在极地上空与太阳风共舞的时候会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极光。

翻译这本书,不只是因为它的内容正好和我的工作直接相关,更希望可以借此向前辈们致敬。仰望浩瀚星空,我们畅想星辰大海的辽阔。凝视大地,让我们迎接百花竞放,四季芬芳。是为译者序。


冯永勇

2021年6月30日

于九章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