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与新思想的鲜明特质

第一篇 中国之治的思想密码

谨以此书,奉献给我们所处的伟大的时代,奉献给正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辉煌篇章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中国之治,最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进中国发展、实现中国之治的行动指南。坚持和运用这一新思想,必须站在新时代高度,紧紧抓住理论主题、思想主线、精髓真谛、鲜明品格、文明视野等根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中深入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

任何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会议,总是以一些突出的标志性贡献铭志于史、铭记于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两大最突出的标志性贡献影响中国和世界,必将成为党史国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两大突出的标志性贡献就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出新的科学凝练,明确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思想结晶;思想是时代的号角,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归根到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创造新时代——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深蕴的内在逻辑。深刻学懂弄通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新思想的鲜明特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啻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之治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凝练党的指导思想、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确定党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前提,是加强党的领导、严格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一届又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顺应时代需要、总结实践历程、回应人民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定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结论。新时代,既是基本尺度,以此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总结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凝练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战斗号角,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懈奋斗、不断前进。

深刻认识新时代、科学把握新时代,是自觉坚持新思想、坚定开辟新征程的重要前提。

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特定的时空定位。新时代的时间定位,是一个发展过程,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能静止地理解新时代,把党的十八大或者党的十九大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时间标志,这违背了时代特征产生于发展实践发展过程的基本逻辑。新时代的空间定位,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而不是泛指“大时代”“大阶段”发生了新变化;从中国发展的大坐标来说,我们仍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大时代”“大阶段”,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前提。

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丰富的内涵界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总之,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

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和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并不断开辟了发展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巩固发展,有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效的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以全方位的视角深刻认识新时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厚重的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抽象的概念认定,更不是凭空的主观臆断,而是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性贡献和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所作出的科学结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稳步前进,从而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超越历史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伟大变革。正是这些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这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更加全面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提升我国治理与发展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全新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待从社会全面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权利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不平衡的发展和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所谓不平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发展不平衡等;所谓不充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制度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活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功能还未得到充分整合、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全体系还未得到充分保障等。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充分到充分,是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和发展所要着力完成的主要任务。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国情基础上的阶段性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奋力推进新时代的根本指针。

二、新思想的鲜明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指向,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创造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引领新时代的伟大思想旗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研究与理解空间。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抓住根本、切入本质,真正学懂弄透这一新思想是怎样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其中的主题和主线就是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系统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创造性地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上展示出深刻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人民性等鲜明特质。

(一)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回答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问题是时代之声、实践之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迅速变化的时代和多元纷繁的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在牢牢坚持发展这个党和国家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着力聚焦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时代。一是发展起来的问题,着力化解社会差距拉大、民生短板凸显、环境治理紧迫、突发事件频发、价值理念错位、权力腐败严重等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制度定型的问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更加科学性和稳定性的内涵,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三是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深入理顺和定位三大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与人民的关系,深化政治上层建筑改革,净化优化党内党外政治生态。四是由“大”变“强”的问题,直面新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时代变化新潮流中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塑造社会主义中国新形象。这几大类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而未能来得及解决的重大问题,是21世纪初党中央致力于解决而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这也是许多国家在走向现代化征途上难以避免而成为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正是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有力推进了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

(二)聚焦远大目标、突出主题主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鲜明特色。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统领,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路径,全面开创当代中国现代化新境界,这是当代中国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性变革,也是在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实践基础。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价值理想,更是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神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棒,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开辟了当代中国现代化新境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辟了当代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核心要义是制度的完善和定型,开辟了当代中国实现制度现代化新境界;全面依法治国,核心要义是人民民主基础上的良法善治,开辟了当代中国实现民主与法治现代化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核心要义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辟了当代中国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新境界。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实质堪称“新四化”。“新四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新四化”与“传统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有机衔接、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同时“新四化”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种现代化变革过程,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根本依据和主体内容。

(三)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在历史、现实相交汇的文明大坐标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形成的,却又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生成逻辑。习近平站在历史发展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历史发展大逻辑中加以认识和把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而以上几大时间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形成的深厚文化基因和历史文化踪迹,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3]。习近平尤其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文明滋养,汲取“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的文明基因,从而有力增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文明底蕴。

同时,习近平以宽广的文明视野和博大的文明胸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世界格局新发展和人类文明大趋势作出深入观察和科学思考,站在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的时代制高点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时代品格。从2014年春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关于人类文明多彩平等包容的著名演讲,到2015年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发表关于“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从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丰硕成果,习近平就当代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我们如何对待世界各国文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观点,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文明观。这一新文明观的重大实践意义和深远时代价值,就是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宽广的文明视野,从而不断增加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四)坚守人民主体、顺应人民意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价值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是不断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所在。在紧紧依靠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新实践中,习近平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时代,具有多层面的价值意义。一是科学发展观价值意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的努力、为了人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科学发展,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根本问题。二是民主政治观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指明,世上没有所谓“纯粹民主”“绝对民主”,“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深刻体现着和诠释着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守的民主政治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宗旨,把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激发人民主体意识、调动最广大人民积极性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以人民为目的,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益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层面价值意义,与我们党一贯坚守的“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观实现了有机统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开宗明义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不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真谛。

三、新征程中的新使命

站在新时代制高点上,以新思想为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谋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绘制了一幅气势恢宏、前景壮美的发展蓝图,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践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从现在起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约有29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黄金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三个时间节点对这一关键发展时期进行了精心谋划:

一个“决胜期”。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一重要时期,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打好一系列攻坚战,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个“历史交汇期”。即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我们既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两个“发展阶段”,即前15年和后15年。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已经开启,关键就在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深刻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5]新时代、新目标、新阶段、新任务,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定力进行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定神针,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失。在新时代新征途上,必将面临许多新挑战、存在许多新风险,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以坚强定力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胜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承载着14亿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二)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建设伟大工程。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牢牢坚持党的政治建设这一统领,牢牢夯实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这一根基,牢牢把握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着力点,牢牢抓住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这一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实践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全面发展,才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的辉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实践中。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实践来检验真理、让实践来发展真理,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自信,是建立在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高度认同基础上的一种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贯具有的宝贵品质。习近平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我们为什么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因为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品格。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将胜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胜开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