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图解导读版)
- 徐海洋
- 1901字
- 2022-01-12 11:09:03
抛却妄念,无欲则刚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意思是,孔子说我始终没有看见过一个够得上刚强的人。有一个人说,申枨不是很刚强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欲望,怎么能称得上刚呢?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人要到“无欲”则刚。
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南怀瑾曾送给学生一副对联,上联是佛家的思想,下联是儒家的思想:“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一个人说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其实也是有所求,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强,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气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拉尔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经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了多座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时,就无法再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高达8611米的乔戈里峰,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拉尔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拉尔夫说,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不得不接受失败。
拉尔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保持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讲道:“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以南怀瑾的观点来看,庄子此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活着要顺其自然,要不增不减,抛却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这才是上天指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本性,人活得很自然,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就会有喜怒哀乐,使身体内部受到伤害,就会生病难得长寿。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当行囊过于沉重时,就应该拿掉一些累赘的东西,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让你轻松自在地面对生活。
一个带着过多包袱上路的人注定不会走得快。我们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了腰。
人的欲望就像个无底洞,任凭万千金银也难以填满。欲望是需要用“度”来控制的。人具有适当的欲望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是追求目标与前进的动力,但如果给自己的心填充过多的欲望,只会加重前行的负担。人贪得越多,附加在心上的负担也就越重,可明知如此,许多人却仍然根除不了人的劣根性。对于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
其实,一个人真正所需的十分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人们需要做的是从内心爱自己。曾有这样一个比喻:“我们所累积的东西,就好像是阿米巴变形虫分裂的过程一样,不停地制造、繁殖,从不曾间断过。”而那些不断膨胀的物品、工作、责任、人际、家务占据了你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早已喘不过气来,每天甚至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活着。
拼命用“加法”的结果,就会把一个人逼到生活失调,精神濒临错乱的地步。这时候,就应该运用“减法”了!这就好像参加一趟旅行,当一个人带了太多的行李上路,在尚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为自己减轻压力,就像扔掉多余的行李一样。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这样形容:“一个人步入中年,就等于是走到‘人生的下午’,这时既可以回顾过去,又可以展望未来。在‘下午’的时候,就应该回头检查早上出发时所带的东西究竟还合不合用,有些东西是不是该丢弃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照着‘上午’的计划来过‘下午的人生’。早晨美好的事物,到了傍晚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早晨的真理,到了傍晚可能已经变成谎言。”或许你过去已成功地走过早晨,但是,当你用同样的方式走到下午时,却发现生命变得不堪负荷,坎坷难行,这就是该丢东西的时候了!
欲望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