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沟通,学会爱:如何消除误解,让亲密关系更稳固
- (美)阿伦·贝克
- 1101字
- 2024-10-29 19:36:35
破坏性规则
紧张婚姻关系中的夫妻通常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调整;或者认为自己在满足对方需求上的付出远超回报。对方的指责或辱骂更是会不免勾起自己心中压抑的被背叛感。比如,一位妻子抱怨说:“我对丈夫的好他从来只字不提。他只关注我是否犯错。”
在人们的思维中,被爱和幸福的概念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会认为爱意的消减意味着幸福不再。比如,许多人会依照如下方式思考:“如果对方全身心、无条件地爱我,我就会幸福。如果得不到全身心的爱,我肯定会不幸福。”一旦伴侣的爱意或关怀似有消减,将被爱等同于幸福的人容易陷入痛苦之中,久久不能释怀。根据他们的预测,另一半的短暂冷淡态度意味着未来会出现长期的不幸福。事实上,有些人在认为自己的爱情关系出现松动时,心绪也会相应滑向谷底。他们断定,既然现在再次被爱无望,那么他们的余生将注定不幸福。
为了避免上述遭遇,夫妻双方往往会建立起一种控制系统,以免和谐关系走向终结。这些保护性机制会以强制的形式强加给对方——使用“应该”和“不应该”等字眼,让规则制定的一方倍感安慰。这些严格的规则筑起一道高墙,防止两人的关系最终走向分裂,并且往往有利于圈住对方,限制对方随心所欲。矛盾的是,制订这些规则可能适得其反:两人关系破裂。
当一方违反了这些规则时,制订规则的另一方会感受到威胁,心怀愤懑,想要小施惩戒。不但规则被违反,而且规则的制订者也受到了侵犯。在各种亲密关系中,愤怒只会妨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盛怒之下,问题似乎毫无商量余地。
一些规则在对方看来任性专横、无理取闹,或者微不足道。这些规则通常涉及一些自我安慰的象征性“仪式”,如守时、礼貌、送礼物等,另外还会涉及一些更细微的东西,如期望并迎合对方的意愿,“他应该知道我需要他的帮助”或“她应该知道我现在心情不好”。
夫妻倾向于因对方违反了规则而施加惩罚,即使这种违规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损失或痛苦。“冒犯者”会觉得恼火,因为违规不过是小事一件,而相对于造成的实际伤害,对方的强烈反应显得小题大做。另外,“冒犯者”因对方的“潜规则”倍感束缚,会因此变成被冒犯者并发起反攻,结果规则制订者本想避免痛苦反而自作自受。因此,我们看到了一种不稳定关系中存在的悖论:为了避免不幸而用心构建的规则却终究酿成不幸。
许多夫妻认为,问题本就不该发生在他们的婚姻当中。人们往往会暗自抱怨说:“如果她真的爱我,我们就不会吵架。”但当问题发生时,他们似乎会违反“夫妻不应该吵架”这一隐性规则;于是夫妻双方会对冲突的存在感到恼火。他们自创出一个固定程式——意见分歧=缺乏相互认可、尊重和爱。愤怒与指责交加会导致夫妻无心解决问题,从而最终导致敌对情绪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