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知亦要自嘲
- 中庸处世哲理故事全知道
- 李睿
- 3264字
- 2022-07-28 17:53:19
故事1 自知者明:孔夫子坐论智者
【金玉良言】
能清楚的认识别人只能算的上一个聪明的人(知人者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智慧的人,是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故事精选】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贡、颜渊三人与孔子讨论“何谓智者?”
首先,子路说:“智者,乃使人知己。”也就是说,世上有许多人总在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因此能使别人来了解自己,就称得上智。
孔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接着,子贡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智者,知人之事。”即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价值、性格及才能,能够做到如此地步,才算得上是智。
孔子听了,认为把这种“知人”的人称为“士”就可以了,但还称不上士君子。当然,子贡的回答已比子路更进了一步。
最后,颜渊(孔子的得意门生)起身直言:“智者,乃知己。”
孔子听了颜渊的回答,很是满意,极其欣喜,称赞道:“正如你所言,这种人称得上是‘士君子’了。”
如果按照孔子的说法,春秋时期的宋桓公或许可称得上“士君子”了。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yuè),即后来的宋恒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zāng)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宋恒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
【处世妙方】
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体现了极其深刻的含义。知己,看似一件并不难的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比知彼要难,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了解自己很难,要战胜自己就更难了。人们很多时候都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倒是轻而易举地就原谅了自己的过失。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不断的去埋怨和发牢骚,倒不如坐下来认真的检讨和反省自我。
多反省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这样就会很平和地看待看不惯的人和事。反之,就会看不惯所有的人和事,就会时时不遂心,处处不如意,就会牢骚满腹,就会把所有的不是推到别人身上。
故事2 知耻后勇:皇甫谧幡然感悟
【金玉良言】
知道自己的耻辱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孔子说:“不要忧愁没有地位,只忧愁以什么本领来任职。不要忧愁没有人知道自己,要追求足以使人了解自己的本领。”
【故事精选】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他过继给叔父为子,迁居新安。20岁已过还不喜欢读书,终日游荡无度,人们都把他视为弱智的呆傻人。突然有一天,不知他从哪里得到几颗瓜果,就拿给自己的叔母任氏吃。
任氏说:“《孝经》上写道,即使每餐都有牛、羊、猪等三牲的鲜美肉食奉养老人。仍然是不能称为孝。你现在已经年过20岁了,眼睛不识字,行为没有教养。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能耐可以让我觉得心里感到安慰。”
她深深地叹息说:听说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孟子成才,多次迁居,最终成就了孟子的仁德。曾子的父亲信守诺言,果断杀猪,使诚实的美德得以延续。难道是因为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的方法有问题所造成的吗?不然,为什么你如此的愚笨不化啊!修养德行,勤奋苦读,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前途,受益的是你自己啊,对于我来说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任氏说着就伤心地对着他痛哭不止。
皇甫谧的内心受到很大震撼,幡然感悟。于是拜同乡人席坦为师,接受教育,勤学不倦。因为家境贫穷,就自己耕读持家,皇甫谧带着书籍种田,伴着经典睡眠。就这样,他博通典籍,深悟百家言论,并把著书立说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皇上下诏任他做太子中庶子、议郎、著作郎、司隶校尉等官,他拒不赴任,终身不仕,著述颇丰。有《礼乐》、《圣真》等论著传世。受到世人敬重。
【处世妙方】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就是聪明人,知道自己无知又能积极求知的人就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处世上,不浮躁的人,不见异思迁的人,可能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检讨自己是一种美德。一方面,检讨自己,才会纠正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表象偏差;另一方面,才会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毛病,不自负,不自卑,使自己获得持续的进步。
故事3 检视自我:宋昭公改行易操
【金玉良言】
学会深刻而有勇气的正视自己,检视自我的错误,可以常常反省自己的不是之处,是很大的善举;常常去看别人的不是,是很大的恶念。
【故事精选】
春秋时,宋昭公众叛亲离,去国出逃,路上他对车夫说:“我知道我这次出逃的原因了。”车夫问:“是什么呢?”昭公说:“以前,不论我穿什么衣服,侍从无人不说我漂亮;不论我有什么言行,朝臣无人不说我圣明。这样,我内外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从此,昭公改行易操、安义行道。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恢复了王位。他死后,谥为“昭”,昭就是明显,即能反省,有自知之明。所以,过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反省的习惯、反省的勇气和反省的智慧。一个人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每天都能反省并且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他将是过失最少的人,也可以相信他是天下最完美的人。反省是一面镜子,反省是一剂良药,反省是所有美德中最值得珍视的美德,拥有反省也就意味着拥有完美。
【处世妙方】
古人云: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别人对自己的一些非议,总是事出有因,风起于萍之末,风源总还是自己吧!一般地说来,只要是正心诚意,总是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所谓深夜扪心,神高一寸,正是此谓。只要自己能够不断修省,那就可以在各种环境里都自恃而不虚。再就是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反省自己处理人际关系是否正确?办事失败,遭致非议的原因,是否与此有关?具体地说来,即自己对所处环境的特点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对同事、朋友、领导的个人秉性是否熟悉?如果导致自己陷于困境的根源,在于触犯了别人的私人禁忌,那么以后碰到此类情况,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故事4 潇洒豁达:张大千勇于自嘲
【金玉良言】
潇洒和豁达意味着对自己的精神有着充分的自信。同时,潇洒和豁达也意味着能够抛弃个人恩怨。潇洒与豁达的境界意味着你能超越别人,但是又能原谅别人。潇洒与豁达的境界意味着你能够部分地摆脱人性弱点,并且在这基础上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故事精选】
抗战胜利后,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设宴为他饯行,并特邀梅兰芳等人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张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陪末座。”梅兰芳和众人都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说:“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梅先生唱戏是动口,我作画是动手,我理该清梅先生首坐。”满堂来宾为之大笑,并请他俩并排坐首座。张大千自嘲为小人,好似自贬,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既表现了张大千的豁达胸怀,又制造了宽松和谐的交谈氛围。
《精选雅笑》中有如下一个故事:一个人对客人夸耀自己的富有:“我家无所不有。”他伸出两个指头说:“所缺少的,只有天上的太阳、月亮了。”他还未说完,家里憧仆就出来说:“厨房柴禾已用完。”这人又伸出了指头,说:“缺少太阳、月亮和柴禾。”
【处世妙方】
以上这两则幽默中的主人公通过对自己的取笑,使得他们潇洒地从尴尬境地中解脱出来,这正表现了他们的豁达风度。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那些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