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颈部间隙急性感染性病变

【概述】
颈部间隙急性感染性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咽后脓肿(acute retropharyngeal abscess)及急性咽旁脓肿(acute parapharyngeal abscess),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拒食、吞咽困难、咽痛、颈部活动受限、呼吸不畅等症状,可导致喉梗阻、纵隔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特点】
急性咽后脓肿,常见于3个月至3岁婴幼儿,半数为1周岁以内婴儿。绝大多数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循淋巴途径累及咽后间隙淋巴结,产生淋巴结炎,最后破溃入咽后间隙形成脓肿。少数年长儿为外伤、异物直接损伤咽后壁继发感染所致。咽后脓肿可导致脊柱生理性前凸弧度消失、变直,甚至向后弯曲,极度后凸时导致颈椎半脱位。
急性咽旁间隙感染常继发于鼻咽和口咽部的急性炎症,尤其是扁桃体周围脓肿扩散到咽旁间隙,早期为蜂窝织炎,进而形成脓肿。咽后或咽旁脓肿可向内脏间隙、颈动脉间隙等周围间隙扩散,严重者可蔓延至后纵隔。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和MRI可以准确显示咽后、咽旁脓肿的侵及范围,增强检查可以完整显示脓肿壁,脓肿侵及范围,以及对气道和大血管的压迫情况。
【影像学表现】
1.CT
咽后脓肿早期表现为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脓肿形成后,表现为水样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增强后脓肿壁及周围软组织强化。常伴有占位效应,咽腔变窄,有时脓肿内可见到少量气体。咽旁脓肿早期蜂窝织炎表现为咽旁间隙内脂肪组织密度增高,界限模糊;脓肿形成后,病变内出现低密度区,增强后脓肿壁强化。常伴有明显占位效应,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结构。
2.MRI
咽后脓肿早期表现为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T 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 2WI为稍高信号,周围脂肪水肿;咽旁脓肿早期蜂窝织炎时T 1WI呈低信号,T 2WI为高信号;咽后或咽旁脓肿形成后,T 1WI呈中等信号,T 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脓腔壁在T 1WI表现为中等信号,T 2WI呈略低信号。增强后蜂窝织炎可略有强化,而脓肿壁明显强化(图2-8-6)。
【诊断要点】
根据患儿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CT或MRI增强显示咽后间隙或咽旁脓腔,多能明确诊断。CT和MRI检查能明确感染范围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鉴别诊断】
急性咽后脓肿需要与腺样体肥大、淋巴瘤、慢性咽后脓肿等相鉴别,腺样体肥大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多发;慢性咽后脓肿为结核感染导致,脓肿多位于椎前间隙,可伴有钙化,还可引起相邻椎间隙椎间盘炎和邻近椎体的侵蚀破坏。咽旁脓肿有时需要与鳃裂囊肿、淋巴管畸形合并感染相鉴别,单纯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有限,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图2-8-6 急性咽后脓肿
a、b.MRI平扫T 2WI序列显示咽后间隙软组织增厚,信号不均匀增高;c.轴位增强T 1WI显示咽后间隙软组织明显肿胀,中度强化,其内可见无强化坏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