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与临床应用
- 阚全程
- 9字
- 2021-12-13 10:14:34
第五节 其他镇痛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抗毒素等作用。因其显著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可减轻癌肿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从而减轻癌性疼痛。可改善心情、增加食欲、减轻脑和脊髓水肿。对臂丛、腰骶丛疼痛与阿片类药物合用效果良好。对肝转移及内脏转移的牵拉痛,头颈、腹部、盆腔肿瘤的浸润性酸痛及脉管阻塞的胀痛亦有效。应注意长期大量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一)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等。与疼痛治疗有关的主要是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1.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均有效。炎症早期:减轻炎性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其抗炎的机制主要有:①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各种活性物质的释放;③抑制炎症过程中的酶系统,减轻炎症反应;④抑制炎症细胞DNA的合成,并抑制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⑤抑制磷脂酶A的活性,减少致炎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合成释放;⑥诱导抗炎因子白介素10 (IL-10)等的合成,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细胞黏附因子等,减轻炎症反应。
2.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从多个环节抑制免疫反应:能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阻止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抑制补体的活性,从而抑制变态反应。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的镇痛机制可能为:①稳定细胞膜,减少受损神经纤维或敏化神经节异常放电,从而阻滞疼痛神经纤维的传递;②抑制磷脂酶A 2的活性,从而抑制致痛物质花生四烯酸的释放;③阻断神经肽的合成,减轻受损神经根的炎症,改善微循环,避免神经的缺血性损伤;④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TNF-α、IL-1、NO等生成,减轻炎症反应;⑤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后角神经元敏化和继发的中枢“上发条”(wind-up)现象。
(二)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下列症状:软组织或骨关节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肌肉韧带劳损,炎症或创伤后遗症,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癌痛,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肌痛。
(三)常用药物及用法
1.常用药物
(1)氢化可的松:
短效类,可口服,静脉注射,也可制成软膏、霜剂、滴眼液等。
(2)泼尼松(强的松):
人工合成,中效类,有片剂、注射剂。
(3)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中效类,口服易吸收,可静脉注射和滴注,也适用于关节腔注射。
(4)曲安奈德:
长效类,适用于关节腔注射。
(5)地塞米松:
长效类,口服易吸收,静脉给药多用于危重病人。
(6)倍他米松:
为地塞米松的差向异构体,抗炎作用更强,能用于关节腔、硬膜外腔和软组织局部注射。
2.用法与用量
(1)小剂量替代疗法,每日给予生理需要量。
(2)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风湿性疾病的初始治疗,也可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和休克。氢化可的松,1日可达1g,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
(3)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先给予足量药物,症状改善后,逐渐减至维持量以长期应用。
(4)隔日疗法:长期治疗中,可将两日所需总剂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
(5)局部用药:皮肤外用,或者关节腔、硬膜外腔注射。剂量根据用药部位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
(四)不良反应
不论是口服、外用还是注射给药,糖皮质激素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导致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高血压、低血钾等,还能诱发和加重感染和溃疡等。
长期外用可造成皮疹、毛囊炎、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皮肤萎缩等。局部注射可导致注射感染、神经损伤、局部滑膜炎、皮肤萎缩、肌腱断裂等。
长期应用突然停药或停药过快可引起急性皮质功能不全或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