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麻醉药品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一)老年生理和药理学特性
年龄增长对肾脏的主要影响是肾组织萎缩,重量减轻,肾单位数量减少,肾血流降低,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老年患者肝脏重量减轻,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也相应降低,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老年患者体液总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肌肉等非脂肪组织减少。
药物在体内分布和消除速率在老年患者体内均会有所改变,而这两者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构成成分和肝肾功能的状况。老年患者体液总量减少,则表观分布容积(Vd)相应减少;脂肪量增加,则脂溶性药物Vd增大,药物消除时间延长;肌肉量减少,则水溶性药物的Vd减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依赖于肝脏代谢的药物的清除率降低(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分布容积增大,因此反复用药容易引起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蓄积。老年患者血浆中白蛋白的减少,会导致具有活性的游离性药物浓度增高,药效增加,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对麻醉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较小。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的变化不能依据常规的稳态血药浓度来计算,因此老年患者给药时,需特别注意,以便随时应对不良状况。
临床上,老年患者对各种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较低,随年龄增长,相对的ED 50进行性下降。麻醉药需要量下降与以下因素有关: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丢失,皮质神经元密度降低,脑代谢率绝对值下降,脑血流绝对值下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递质活性及相关受体下降、有关受体的减少等。根据以上特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酌减剂量加强监护,必要时采用滴定的方法,以防止由于患者对药物清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而出现不良反应。
(二)老年慢性疼痛的阿片类药物治疗
慢性疼痛在老年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慢性疼痛常伴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与睡眠障碍等,同时也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治疗时,需要药物及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除了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外,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与镇静药物也常作为辅助治疗。
治疗量的阿片类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长期使用有成瘾的可能,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但实践证明,在合理应用的条件下,老年患者或慢性疼痛患者成瘾可能性极小。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只要早发现早处理,或者更换阿片类药物都可得到有效控制。
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术后中重度疼痛,给药时应遵循先给予负荷剂量,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再规律小剂量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表3-8)。
表3-8 老年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
术后早期主要采用静脉给药,持续输注,也可PCA给药。待患者可以口服药物后,可改为口服给药。术后最常用吗啡。若患者对吗啡耐受或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则可采用氢吗啡酮。老年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根据成人剂量酌减,并加强监护,防止恶心呕吐、瘙痒、便秘,特别是呼吸抑制的出现。
老年患者对吗啡的敏感性增加,作用时效延长,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不全对芬太尼用量影响很小,但对疾病末期或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应减少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依从性好的患者很有效。美沙酮特别适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且不改变精神状态,但镇静及作用时间延长与生物利用度和药物清除率相关,因此须从低剂量用起,对老年患者要实行严密监护。
硬膜外术后镇痛是适合老年患者的给药方式,因其可减弱围术期病理生理学变化,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预后,如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等。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的变化(硬膜外间隙变窄,容积减少;椎间孔闭锁),使用局麻药需要量普遍减少,在进行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或PCEA单次给药量应酌减。此外,老年患者对脊麻的敏感性也增高,易出现呼吸抑制。药物选择方面,芬太尼与脊髓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位于硬膜外穿刺部位周围;而吗啡或氢吗啡酮易于随脑脊液扩散,作用部位较广,易于导致延迟性呼吸抑制,因此老年患者推荐使用芬太尼(表3-9)。
表3-9 根据吗啡每日口服剂量折算芬太尼透皮贴剂推荐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