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孩子的心,陪伴0~6岁孩子成长
- 刘华清 杨丰 章程编著
- 1549字
- 2021-12-30 14:46:29
2.回望儿时经历与受教育模式
家长自己的成长经历、曾经的受教育模式会非常自然地成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模式。无论好坏,如果不做调整,曾经的遗憾与伤痛还可能继续。并非每个父母都能有机会去医院咨询大夫、咨询师,所以在这一小节提出几个方法,帮助家长去试着回望自己的儿时经历和受教育模式。
l 回头看看童年的自己
找一个空闲的时间,不受打扰地好好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用笔将它们记录下来,回顾童年的自己。
你的童年过得怎么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描述?
第一个问题的几个形容词中,最重要的是哪个?与之对应的事件是什么?
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
童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有什么童年创伤吗?
你是谁带大的?是爸爸妈妈吗?如果不是,是谁呢?养育者稳定吗?有没有频繁更换养育者?
你的养育者是怎么养育你的?你们是什么样的关系?
你认为你的养育者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如果可能,你希望他怎么改变?
童年,对你最重要的人是谁?为什么?你用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他?
回顾你的童年经历,你觉得有什么遗憾?
现在的你,发生的哪些事和童年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
现在的你,身上的哪些性格特征和童年有关?童年的哪些经历影响了你的性格?
如果可以见到童年时的自己,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对待他?
如果童年重新来过,你希望怎么度过?要怎么改变你曾经的童年?
如果你认真地一条条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相信已经开始对自己的童年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也开始对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比较清晰的感受。养育孩子不是各种育儿理念的搜集与执行,不是找方法把孩子训练成父母想象中的样子。育儿首先是两个生命之间的交流,是爱的传承。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孩子,都有自己的童年,在养育我们自己的孩子之前,请先回到自己的童年看看曾经的那个小小的自己,育儿路上也许会少很多迷茫。
l 不要让孩子重蹈父母的覆辙
诊室里曾经来过一个家庭,一对父母和一个7岁的男孩,男孩名字叫小来。小来的问题是强迫焦虑,因为症状明显,已经无法正常上学。
我们观察到,孩子的妈妈是整个家中发言最多的。说起孩子的症状,还时不时会流泪,明显因为孩子的情况自己也进入了非常焦虑的状态。小来看上去很平静,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状况,他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重复的强迫动作。医生注意到,整个就诊过程中,小来父亲都一言不发,远远地坐在诊室一角的床上,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
我们问小来,他与爸爸关系怎么样,小来飞快地看了一眼爸爸,然后低头说:“还行。”
一旁的妈妈接过话茬说起孩子爸爸的事情,我们才知道,原来小来现在的状况和爸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小来的爷爷是个性格很暴躁的人,从小对小来的爸爸经常打骂。小来爸爸现在的性格很古怪,也不愿意多与人交流,在陌生人面前总是板着脸不说话。小来出生后,小来爸爸也像自己的爸爸对自己一样对待小来。小来挨打是“家常便饭”,夫妻俩经常因为教育的分歧吵架。慢慢地,小来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紧张、僵硬的症状,再后来就出现了强迫症状。
听到这里,心理师知道,只要爸爸的观念不改变,小来的病只能越来越严重。可看着低头不语、满脸抗拒的父亲,我们也知道,任重而道远。
这就是典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一代代传承的案例。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是家族的文化与瑰宝,但是错误的传承,只能是重复伤害一代代人。
人们常说:“知史以明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了解自己的历史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如此。在参与另外一个生命的养育之前,了解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变得更加必要。回看自己的人生中那些重要的事,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走接下来的路,并且能够规避自己曾经的遗憾,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养育,不重蹈我们的覆辙。
心理小课堂
回顾自己的童年,改变家族的教育模式,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只要愿意开始,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就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