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值,不演讲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演讲的场合很多,那些会演讲的人会因此而受到青睐,进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演讲并不是单纯地站在人群中陈述一个话题如此简单,而是通过分享独特的思考、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是说能够给予听众价值,让听众愿意花宝贵的时间坐在那儿聆听你的演讲。

设想一下,如果你手里拿的不是广告和传单,而是一本非常有内涵的书,大家都急着要买,那么你的心态肯定会从容自信很多。所以,很多人之所以害怕演讲,其原因就是不够自信,觉得不能给他人提供价值,或者没有接收到他人对自己价值的回馈与认可。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演讲并不是那么难,而且能够给听众一个礼物。因为,演讲中缺少的不是套路和技巧,而是如何从自身的经历和思考中发掘有价值的思想,并通过清晰的主线和结构表达出来。那么,怎么才能给予听众价值,让演讲更富有魅力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听众建立连接和共鸣,并提供价值。

由事及理,传递社会价值

猝死并不稀奇,但令人惋惜的是猝死者正当年,是单位的柱子、家里的天。翻看他们的历史,经常熬夜,频繁加班,工作很拼,操劳过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劳。“过劳死”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种现象。从法律角度定义,是指用人单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令或变相强令劳动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从而使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最终导致死亡。在医疗行业或其他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行业,强令或变相强令过劳的现象屡见不鲜,“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似乎成了流行语和流行现象,许多精英倒在了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工作制度中。我们说不要带血的GDP,同样,我们也不要伤痕累累的成功和财富!

在这篇演讲中,围绕“过劳死”这种当前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从猝死者大多是青壮年的现实入手,指出这种“拿命换钱”式的工作制度不可取,进而希望能够引起听众的高度重视,从而实现了演讲的社会价值。这种事理结合的演讲方法,因为是以听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件为前提,一方面可以让听众感兴趣,另一方面从事件中提炼出的社会价值,更具有说服力,能够让听众心服口服。

情理交融,涵养道理价值

早上醒来的时候,所有的为什么都有了答案:因为,我愿意。我愿意那种早上起来不再想赖在床上一秒钟的感觉;我愿意那种想到当天的工作就充满期待、充满兴奋的状态;我愿意看着镜子里虽然累得像条狗,但依然能够笑出声的那个样子。因为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一步一步地接近它。这就是我个人生涯中特别短暂的一段跨界经历。跨出界外,回头望去,我发现,舒适区一定不长久,安全区一定不安全。过去有多少铁饭碗、金饭碗,现在变成了瓷饭碗、泥饭碗。过去多少公司如日中天,柯达、诺基亚,现在一转眼间他们消失在历史的背影里。古罗马的声色犬马,古巴比伦的纵情享乐,回头望去灰飞烟灭。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国家、民族,都必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融合,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走出你自我封闭的界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若不跨就会挂!

危险区与舒适圈是任何人都要面临的考验。这篇《翻越舒适圈》的演讲,演讲者指出只有不断地融合、突破和改变,才能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价值。提醒听众不要贪图安逸,应常存忧患意识,从而用事实感染听众,进而认可其道理。

理据兼备,彰显文化价值

中日韩三国都在儒家文化圈,但侧重点不同:日本侧重忠,韩国侧重孝,我们侧重义。日本人由于忠诚,社会管理成本极低;我们不重忠诚,所以社会管理成本巨大,在中国能管10个人,到日本就能管500人。经济危机时,韩国、日本的很多企业员工愿意与企业共存亡,愿意减薪一半跟老板渡过难关。我们能吗?讲究孝道,跟韩国不能比,你看韩国电视剧,孝道是第一位的,每个人进屋第一件事要向长辈请安。我们有吗?我们的电视剧里,永远是儿女跟爹妈大喊大叫,少有社会秩序。社会若没有忠又没有孝,就剩下一个功利的“义”:当我跟你讲义气的时候,是求回报的。

马未都这篇《在功利时代独善其身》的演讲,将在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三个国家分别进行比较,彰显出传承“忠”“孝”“义”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由此可见,演讲时要尽量选取无可辩驳的事实作为论据,可以有效避免空洞无物,还可以让观众认同演讲者的价值,进而对演讲者所讲的道理心口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