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今天和妈妈视频通话,得知奶奶这两天感冒了。

我心头一紧,赶忙问她最近有没有出门去哪里,妈妈说不要紧,不是肺炎,就是普通的受凉感冒。

奶奶今年八十岁,身体本就不太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感冒,家人都很紧张。

我还是提醒妈妈,让她每天都要记得量体温,然后在家也戴口罩,因为感冒也可能传染。

挂掉视频,我一边觉得自己太过敏感,一边又担心奶奶会出现什么万一。

这段时间,大概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整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

因为疫情,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当生理上的紧张延伸到精神上,焦虑、失落、迷茫这些负面情绪就成了生活的常态。

1

疫情暴发期间,每天醒来我都会接收到不同的负面信息。

而营造起这种紧张氛围的,除了电视上的新闻报道,还有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

不久前,我所在的小区发通知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出入,必须进行统一的登记和体温测量。

因为要对非本小区的人员进行管控,网上下单买的东西,业主必须自己到规定的存放点拿取。

下午我出门去取团购的蔬菜,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戴着口罩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队。

排队领取食物,这个从前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的画面,如今真实地发生我身边,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事实上,我所经历的,只不过是特殊时期下生活里的一点点不方便。

远在另一座城市,几百万人此刻正经受着比这严峻百倍的日常。

早上,我在微博里看到“追殡葬车呼喊妈妈的女孩隔离”的新闻视频。女孩也是二十来岁的年龄,妈妈因为感染抢救无效去世,殡葬车远去,她跟在后面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一两个月前多天前,都还是好好的活生生的人,有着各自平凡而珍贵的一生。

如今,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生活了。

2

北野武说过:“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样一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看视频的时候,我不禁想到死亡率的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一直都想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却又在很多时候,发现自己的力量是那么渺小。

就像现在,我坐在窗前,浏览着网页上的各种信息,看着玻璃窗外黑漆漆的夜空。

内心深处有一股气郁结着,像是口渴了没有水喝。

我知道自己应该乐观一些,我也知道再过不久,这场疫情终究会结束,城市也会慢慢恢复如常。

但它注定会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烙印,甚至是伤痕。

疫情过后,需要治愈的不仅是城市,还有人心。很多人,可能在往后的余生中,都无法再快乐地庆祝一个新年了。

3

2020年,本以为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没想到竟然这么难。

记得去年看《乐队的夏天》,有一期节目,盘尼西林唱了朴树《我去2000》专辑里的一首“New Boy”。

张亚东在听完后,哽咽着说:“当年大家都是小孩,而且觉得2000年要来了,那时候我们写的歌叫《我去2000》。大家对2000年都有很多期待,觉得一切都会变得很好,结果,好吧,就是我们都老了。”

这段时间想起这些话,忽然觉得感同身受。

关于2020,我们又何尝不是有过很多美好的期待呢。只是当这一年真正到来的时候,取代满满期待的,却是深深的失望和无力感。

十七年前的非典发生的时候,我还很小,也不懂事,只模糊地记得那时大家都戴着口罩上学。而这场疫情,让我认识到生命在一切意外面前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

4

也许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对一切盲目乐观。

我以前总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人类坚不可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其实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后来我知道一个词,叫“熵增定律”,被称为让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熵”指的是事物的混乱和无序程度。熵增定律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最后走向死亡。也就是说,如果不施加外力影响,事物永远会向着更混乱(熵增)的状态发展。

事物维持美好的状态是需要能量的,一旦停止能量供给,美好的状态就会消失。

5

疫情期间,豆瓣网友发起了一个话题讨论:疫情对你的行业或工作有什么影响。

这个话题,有将近五百万人浏览。

整体看下来,会发现,其实当下的很多人都对未来感到悲观。

但是评论区,大家又都在互相加油打气。

“撑下去、加油、坚持、奥利给……”

在墒增定律的操控下,无序和死亡注定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宿命。

但也别忘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熵增的能力。

晚上和朋友聊天,他忽然问我,你担心过以后吗?

我说,当然担心啊,但是,比起担心,更重要的是重拾信心,认真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才行啊。

毕竟我们都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

我很喜欢的一位音乐人,曾经写过一首歌,就叫《这个世界会好吗》。

而这首歌,有一个特别版,叫“相信未来版”。

这个世界会好吗?

每天回答一遍: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