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地政务

一、构想与实务

国共战争时真正负责战地政务的是国防部新闻局。那时候我还在徐州剿共总部,薛岳将军是司令。有一次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父亲把我叫到南京,我就向父亲讲了一个政工同战地政务的关系问题,细节我不记得了,我跟父亲建议一个新的政工观念与全盘的构想,父亲很喜欢,他觉得我这个观念很对,虽然我确实对政工非常反感,但是我对政工的反感是很客观的,不是那种纯粹站在部队长立场的感情作用,所以我有一个比较客观、能实际解决问题而且真正达到政治作战的看法。这个观念是我综合美军和德军的体制而得到的思想,美制中部队里的政治工作并不叫政工,在战区里的直接称为军政府(Military Government);在德国有一个学校叫做军事内部管理学校,我觉得人家倒是真正在做政工,虽然没有称为政工,但是问题都解决了,做得也很彻底、很具体。

战地政务的目的是使前方作战能受到各方面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支援,不仅仅是军事作战而已。而在运用上,部队进攻时,可以派政战人员(战地政务)跟着部队前进,在部队所到达的地区留下三分之一的人员开始作业,等到部队继续再前进时,第二波就跟着部队前进,第一波留在原地安定地方,原来的战地变成后方。同样的,第二波在部队攻下据点后从事安定地方的工作,另外有三分之一还在待命中,如果部队继续前进,第三波就跟着前进,第二波就又变成后方了。原来的第一波马上就能够还政给政府,有行政院系统接管,县政府、乡公所都恢复了。这样的三波制配合攻势,稳定攻取的地点;如果是守势,部队退却后,战地政务人员马上转入地下,变成敌后工作人员,他们也许也跟着部队撤退,但是在地方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根。例如徐州装甲部队撤退的时候,我安排在装甲部队的情报人员也都是运用当地的人,有些是做小工的、有的是开旅馆开小店的,装甲部队曾经到过的地方,北到沈阳、长春,南到昆明、成都,西北到宝鸡、天水,以及整个大陆内地再加上沿海后来被称为海盗的那些人,这些人都是我的情报网。包括双枪黄八妹在内,也是我们留在大陆上唯一能够掌握的情报网。

戴笠先生去世后,他的情报网虽被接收,但是因为重起炉灶,有很多人都失去联络,失去掌握,有的是各奔前途,有的是暂时隐埋起来,也有些人是被共产党铲除了。当时没有一个有计划的撤退,而且我们从前的习惯是喜欢用自己的人,可是装甲兵哪里来那么许多人,所以我开头的设计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后,就吸收当地志同道合的人,这种方法只有直线没有横线,所以容易保得住。到了台湾后,我把这个情报网和盘的交给父亲,由保密局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