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列阵

站在巨幅的地图前,王述俊这位临时总指挥已经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这压力来自一座山——那1000多万立方米的石头,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来。海风轻拂,空气中夹杂着海的腥味。天气预报说最近几天将有台风。他没见过台风,没亲眼目睹那大自然的魔力,对台风也就表现得极为漠视。

他这次来珠海,在深圳逗留了几天。炮台山的话题是在深圳拉开的。

10月15日上午,他从一位“白发将军”——钱七虎院长那里得到了具体的指示:做好炮台山大爆破的一切准备工作。

与将军同行的还有工程兵工程学院的刘景堂副院长、孔宪洪副部长、林学圣总工程师,还有曲广建、张冠洲等人……

珠海炮台山大爆破的主要问题是报批手续,争取20日签下合同,待各种手续完备后再实施。钱院长不无神秘地说,总参作战部表示支持,但需总参批准后,再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未批准之前,只能做些充分的准备工作,但不得大上。

钱院长还亲自点将:让陈桂林抓紧注册;采石场要抓住效益;炮台山的合同准备工作要完善,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光凭过去的经验。炮台山大爆破与历次爆破不同,它的装药量大、工期短、地质复杂,还有头痛的50%以上的抛掷率问题,尤其是国际影响。所以,各种数据要调查清楚,对工程造价要进行详细计划,要预见到不可预见的额外开支,要勤俭节约。设计工作是关键,钱院长点了总工程师林学圣的将,让林学圣挂总设计师这颗帅印,再挑选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人员,他们是朱振海、顾月兵、孙军伟、曲广建、徐全军、李采华、吴岩等。

钱院长胸有成竹,其实当时是八字还没一撇。他大手一挥,信心十足地说:

“这个工程的性质定为炮台山军事设施销毁大爆破,成立一个‘前指’。报批的各种手续家里(学院)来办,与各方面的关系也由家里来协调。一旦报批完备后,‘前指’要充实新的力量,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负责……”

刘副院长和孔副部长随后也作了具体的部署。具体分工是:

总指挥:王述俊;

副总指挥:陈桂林;

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林学圣;

总会计师:蒲世风;

设计部主任:纪永适;

设计部副主任:朱振海;

设计部人员为:陈桂林、吴岩、李采华、徐全军、孙军伟、江德权、顾月兵……

施工部负责人:张冠洲;

施工员:边洪生;

测量员:王克义、刘建永、邢士仁、饶参谋;

检测:吴腾芳、王健正、41旅1排;

后勤部负责人暂定为:张文津;

……

一个在当时可谓子乌虚有的工程,却在远见卓识中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运作。

10月15日下午,这行人登上了开往珠海的客船。

这似乎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行动,但日后不由让人发出由衷地赞叹。

这是军人才特有的作风。

关于炮台山,王述俊现在是一无所知;作为总指挥,他深晓肩上的担子和面临的职责。这种急不可待的心情,在他的日记中流露了出来:

10月16日(进驻三灶第二天)。

……明日进现场(炮台山),作现场踏勘,了解各方面的条件,设想组建有关“施工组”事项。

由陈(桂林)联系有关承担掘进单位去三灶,提供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情况,如施工人员、设备、技术、经验,完成任务能力、日进度、单循环进尺、施工方法、方案……

10月20日前应务必完成审批手续……

总之,方方面面该考虑的他都考虑到了,现在是只欠东风。

王述俊的视线从地图上移开,落在一本红色的日记本上。那是一本崭新的日记本,红色的塑料封面上有两行烫金字:上书“学习”,下有一行正楷:“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这本日记跟随了他多年,有着不平凡的来历,他一直舍不得用。今天,他心血来潮,准备用它来记录日后的这件大事。

他拿起日记本,翻开扉页,摸出自来水笔,写道:

珠海三灶大爆破工程目标口号:为工院争声誉,为工院争效益。他又补充了几行小字:安全、质量、工期、节约;

职责、效益、纪律、统一;

计划统筹全局;

工作方法,他画了个图:

18-01

对下提出的要求: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怎样解决那些问题。

写完这些想法后,他感到轻松了许多,一个轮廓开始隐现了。

是炮台山的轮廓。

然而,这个轮廓很快又模糊了。

黄昏给英表村披上了一层轻纱,深黛的炮台山有些神秘,金海岸的灯光似点点渔火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