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性格分裂的帝王

第七十三章 性格分裂的帝王

【盘点历史废物人物】

【大明王朝】

【大明第十六位皇帝,崇祯皇帝】

【朱由检】

【上榜理由:前朝积重难返,猜疑部下,随意杀戮,天下贫瘠,不知更改,却刚愎自用,以致天怒人怨,铸成大错。使大明王朝在起义和战争中轰然倒塌。】

朱元璋一把将桌子掀翻在地:“第十六位皇帝,仅仅第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国的江山就如此短暂吗?”

“这些饭桶的后人,朕大肆封赏的亲王,郡王,县公呢?”

“朕如今封赏他们为福一方,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大明受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是养着他们当摆设的。”

“朕为了大明杀了多少功臣?做了多少事情,为何到头来,朕的子孙竟然如此不争气?”

而位面王朝的朱棣也是一脸铁青,手中的钢刀不由地紧紧握了几下:

“竖子误国!”

“朕怎么能有这样的子孙后代,这次可好,平台直播,万界观看,简直丢尽了大明的脸面!”

徐皇后慌忙安慰道:“陛下先不要生气,既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就看下去,至少我们这个位面还是你的皇帝,至于大明后世会出现那些弊端,只要能够改正过来的,我们再这一朝更改了就是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大明江山交给他们手里了,若是不知道爱惜的话,就算是陛下你气坏了身子,也更改不了什么。”

“朕难道就是这样吗?”

“朕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

崇祯气恼地将手中的砚台扔了出去,上好的美玉砸在地上,迸射出无数的碎末。

“简直一派胡言,难道另外一个位面之上,我就是如此不堪?”

“难道朕就不能在这个位面上创造出盖过先祖的辉煌?”

“阉党是吧,朕杀了就行。两党之争?朕让锦衣卫灭了就是。还有什么文官集团,都是一群酒囊饭袋之士,杀了,统统地杀了。”

“说朕生性多疑?刚愎自用?”

朱由检这位大明的皇帝,幼年并不幸福,

五岁时候,其母亲就被杖杀,数年间更是被两个不同的女子抚养。

直到天启七年,因为明熹宗没有子嗣,才让朱由检继承了皇位。

从小的环境造成了朱由检孤僻,偏激,多疑的性格。

看着陷入疯狂的崇祯皇帝,皇后慌忙上前安慰道:“陛下稍安勿躁,这只不过是大明位面的一个投影而已,只要陛下将盘点的这些事情都摈弃了,那我大明不一样蒸蒸日上吗?”

崇祯看着站在身边的皇后,不由一愣,继而笑了出来:“皇后说的对,你放心,只要有朕在一天,绝对不会出现视频中的那些事情的。”

“朕要保护你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受到侮辱!”

而平台上,关于崇祯皇帝的盘点依旧在进行着。

“崇祯皇帝是个很奇特的皇帝。”

“历朝历代的皇帝,又的是将重心放在朝堂之上,有的是将重心放在民间。”

“而崇祯皇帝是第一个将民间和朝堂都搞的乌烟瘴气的皇帝。”

“他前期实施宽松的政策,瞬间又开始下罪己诏,剥削百姓,征收暴税!”

“他一方面启用人才,重用武将,转眼间又随意升降官职,搞的朝中无人,军中无将!”

“他害怕文臣武将独揽大权,更畏惧身边的宦官如同魏忠贤一样坐大。”

“他是官僚体质的独裁者。”

“他也是民间传说中痛恨的吸血鬼!”

历史上很多人都会将明朝和清朝相比。

而朱由检王朝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个陈圆圆和吴三桂之间的爱情。

认为崇祯是个很有骨气的皇帝,只不过生不逢时的原因,才导致了大明江山沦陷。

似乎在正史中,这就是一个悲惨的帝王,有心无力的场景。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朱棣大帝立下的大明规矩。

朱由检能够走到这一步,也算是维护了他一朝天子的尊严!

朱由检是愚忠的,这份愚忠是对他自己的,也是对大明的。

他最后的幻象,甚至从始至终的幻象就是手中的三尺白绫。

我们看到的是煤山的惨重,世人看到的是一代天子无声的呐喊。

华夏文人甚至看到的是文脉忠骨,武将甚至看到的是一代铮铮天子。

可有谁看到在这之前,这个皇帝是做了什么?

他是否站在城墙上己克顽敌?

他是否亲征天下?

他是否竖立起正统的旗帜,许诺百姓宽容以待?

没有,他只不过躲在皇宫深处,静静地等待农民的起义军,或者在等待关外的清军?

本应该是主角的他,却自动变成了一个最容易让人忽视,也最容易博得人同情的角色。

是啊,这大明将要亡了,他不是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的人这时候正站在城外,指挥着千军万马向他杀来。

这是一个活脱脱的懦夫,一个身居皇位,却毫无建树的废物皇帝!

或许他曾经有过决心,这个决心在他幼小时候就因为遭受的白眼而深植在他的血脉之中。

十七年的皇帝,十七年的折磨与痛苦。

他很勤奋,勤奋到事必躬亲的地步。

勤奋到不再相信任何人的地步。

只是这些所谓的勤奋并没有弥补他精神的分裂。

他就像一个自欺欺人的木偶一样,将自己放置在聚光灯下,却认为自己不是主角。

很多人都在想,城破的时候,这个皇帝脸上会不会露出释怀的笑容。

或许从他杀了袁崇焕那时起,这个心思就已经种下了。

而当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应求他带着皇后和儿女一起逃亡南京的时候,他却一正言辞的拒绝了。

“君王死社稷!”

这个时候,不得不看到这精神分裂的一面。

大好的机会不知道利用,君王死社稷,自己死就好了,为何还要连带着一众家眷?

这与大宋的两个废物皇帝有何区别?

有勇气将刀剑劈向自己妻女的人,却没有勇气拿起刀枪出城作战?

这样的废物皇帝,整个华夏史能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