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端开口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

正如第一章绪论里阐述的,由于TiO2纳米管应用广泛,其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来讲,利用阳极氧化法在钛片上制备TiO2纳米管大致经历三个阶段:TiO2阻挡层的形成,多孔TiO2膜的初始形成以及多孔TiO2膜的稳定生长,如图2-1所示。

img

图2-1 TiO2纳米管形成机理示意图

(a)初始氧化膜形成;(b)孔核形成;(c)微孔形成;(d)微孔生长;(e)空腔形成;(f)纳米管形成

第一阶段是TiO2阻挡层的形成,发生的反应如下:

img

当接通电源的瞬间,在电压的作用下钛片附近的水会发生式(2-1)的电离反应,同时生成O2-和H+离子。同时,钛片会发生阳极氧化反应[式(2-2)],生成img离子。img离子和O2-离子反应生成TiO2[式(2-3)],此时在钛片表面就会生成一层致密的初始氧化膜,如图2-1(a)所示。

当钛片表面一层致密的氧化层形成后,膜层所受到的电场强度会大幅度增大,在电场力的作用下,O2-离子会穿过氧化膜/电解液界面到达氧化膜/钛基体界面处,并与Ti发生反应,生成TiO2,这就是所谓的场致氧化生长,反应公式为

img

结合反应式(2-1)和式(2-2),式(2-4)可以写为

img

由于电场的极化作用使TiO2氧化膜中的Ti-O键的结合力变弱,img离子脱离Ti-O键并跨过氧化膜/电解液界面到达电解液中与F-离子发生反应,生成img,这就是所谓的场致溶解反应,同时也会发生氧化膜的化学溶解反应。

img

初始氧化膜形成后,膜中会出现内应[54]、电致伸缩应力以及静电斥力[63]等,这些应力会促使一部分TiO2发生晶化反应[49]。由于氧化膜表面的能量分布与膜层的成分、应力以及结晶状态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能量不均匀地分布在表面,而能量高的地方容易引起F-离子的聚集并加快对该处的TiO2溶解,从而出现凹坑[63]。凹坑处由于电场强度高又会加快氧化膜溶解,最终形成孔核,如图2-1(b)所示。孔核在电场力作用和化学溶解作用下会向钛基体方向生长,形成微孔,如图2-1(c)所示,随着反应的进行,大量微孔生成,均匀地分布在膜的表面。

接下来是多孔氧化膜的稳定生长阶段。电荷分布密度在微孔的底部较孔壁要大,这就导致微孔底部的TiO2溶解得快,微孔会持续地向Ti基体方向生长。微孔之间的TiO2由于电荷密度的增加也被不断地溶解形成沟槽,如图2-1(d)所示。沟槽逐渐加深形成小空腔,如图2-1(e)所示。将连续的微孔分离形成独立的阵列状,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微孔加深变成管状,如图2-1(f)所示。当Ti基体/氧化物界面处的TiO2生长速度与微孔底部/电解液界面处的TiO2溶解速度相等时,阻挡层的厚度将不再随着微孔的生长而变化;当纳米管顶部的TiO2的溶解速度与纳米管底部的Ti片/氧化物界面的推进速度相等时,管长将不再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化学溶解速度是制备规整的TiO2纳米管的关键,如果化学溶解速度太快或者太慢,TiO2纳米管都不会形成。场致溶解速度取决于阳极氧化的电压和电解液的浓度。而化学溶解速度则由F-离子浓度以及电解液pH值决定。增加F-离子浓度以及电解液pH值会加快化学溶解速度。目前研究发现F-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5~0.3mol/L)才能在Ti片基体上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TiO2纳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