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福文化研究(轻艺术系列丛书)
- 李江
- 874字
- 2021-09-30 19:05:18
3.3 源于中国的宗教哲学观念
3.3.1 天人感应
自《周易》提出天、地、人“三才”之后,天人关系始终是贯穿着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对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吉凶、善恶、祸福的意识是很强烈的。从《尚书·洪范》中知道,商周时期就有“休微”和“咎微”的提法,也就是吉凶、善恶的征兆。说明“天人感应”观的盛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社会基础,符合一般群众心理的。
如前文所述,“福”文化是不同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多重累加。在汉代,福文化与当时盛行的祥瑞文化交织在一起,包括天文祥瑞、动物祥瑞、植物祥瑞、自然现象祥瑞和特殊器物祥瑞等。符瑞的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沉淀为一种吉祥意识。这与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董仲舒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归因于天的意志,认为人间的灾祸和祥瑞都是上天对人的责罚和奖赏,并以神秘主义的预言形式出现,推动了祥瑞文化的发展。崇拜祥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普遍认为董仲舒“天人感应”为祥瑞之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开始,天命等迷信观念开始混入儒家思想,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虽然“天人感应”说最初是与王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到后世逐渐演变为民间的吉凶观念。“谶纬迷信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其说是对帝王行为的规范,不如说是对一般人吉凶观念的深化。并且会从谶纬的符瑞向外扩张。”[14]人们开始留意自然中的祥瑞和灾异的预示,凡事依天意而行。古代散文小说中也多有类似的记载。《红楼梦》九十四回就有“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怡红院中已经枯萎的海棠花忽开,众人皆以为异,有人说开花报喜,有人说花妖作怪。而作者借探春之口写道“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由此可以看出时人对自然现象与“天意”之间关系的看法。
虽然“天人感应”观深入人心,但却并没有在灾异方面给予人们明确的解释,这就导致人们对各种异兆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可以按照各自的看法判断,我们从《红楼梦》中的这一段对众人各异反应的描述也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