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病,宛如一场狂风暴雨肆虐过后,身体从虚弱与病痛中慢慢挣脱出来,恰似枯木逢春,重获生机。历经此番磨难,真仿若又闯过了人世的一道劫数。劫后余生,心境反倒平和了许多,不再会为点滴小事而大悲大喜,毕竟大喜大悲就像拉满的弓弦,稍有不慎,就容易“啪”的一声绷断,落得个物极必反的结果。
人呐,天生带着七情六欲,内心世界仿若深邃无垠的宇宙,复杂得很呐。这一辈子,说白了,学会做人的过程,就是学着如何好好生活。不管我们踏上怎样不同的人生道路,是在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下奔波忙碌,还是在宁静乡村的田野间默默耕耘;是投身于商海沉浮,逐利角逐,还是扎根学术科研,探寻未知,归根结底,我们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感受着太阳每日东升西落,见证着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幻,经历着身边人来人往、聚散离合。
回首往昔,生命长河中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片段不断闪现。曾见过有人年少时顽劣不羁,对长辈的管教置若罔闻,肆意挥洒青春的莽撞;也曾目睹他人或因遭遇挫折而失落沮丧,泪湿面庞,或为达成目标奋发向上,热血沸腾,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或许在生命的某个岔路口,有一条别样的路悄然出现,看似充满诱惑,引人转弯偏离既定方向,但总有那么些人,心坚如磐石,紧紧盯着自己认准的目标,笃定所选之路能绽放独特光芒、创造自身价值,便毅然决然未曾涉足那另一条路。而当岁月悠悠流逝,走到生命尽头,再回首时,那未曾踏足的路径,犹如一朵绽放在记忆深处、遥不可及的遗憾之花,虽美却带着几分怅惘。毕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脑海里像放电影般浮现的,多是自己为主角演绎的那些故事,荒诞也好,精彩也罢,结局似乎早已被命运悄然写定。
所以啊,只要还没到油尽灯枯的最后一刻,咱就不该轻易言弃。打从呱呱坠地、降生人世间起,就像是跟上天签订了一份特殊契约,约定好了要直面生命里的种种挑战,努力履行这份与生俱来的生命权益,去拼搏、去闯荡,让生命绽放该有的光彩。当然,也不得不提那些选择放弃生命的人,他们背后或许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有的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身体和精神都被拖垮,仿若深陷泥沼,无力自拔;有的身处恶劣环境,贫穷、压迫如影随形,让他们觉得未来黯淡无光,好似被黑暗完全笼罩,看不到一丝希望,无奈之下,只能自行了断。还有的人,仿若一眼就洞穿了死亡那冰冷的结局,心想既然早晚都躲不过这“上天的恩赐”,那早死晚死好像也没啥本质区别,便心灰意冷,选择提前退场。
印度的诗歌巨匠泰戈尔,对死亡有着别具一格、满含诗意的见解。他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整体,死亡只是它的一部分,就好像是从显微镜中看一块布,它看起来像一张网,我们注视着那些大大的洞,由于想像而颤抖。但事实是,死亡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它看起来是黑暗的,有如天空看上去是蓝色的,但是死亡并不是变黑了的实体,正像天空并不在鸟的翅膀上留下它的颜色一样。”在他的笔下,死亡褪去了那层冰冷阴森的外衣,反倒像是一场带着诗意与哲理的谢幕演出,和生命的律动紧密相连,成为生命乐章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
再仔细琢磨琢磨,那些选择结束生命的人,大多是觉得现实世界和自己理想中的模样相差十万八千里,完全背离了自己作为人的初心与意志。就好比一个身处底层、怀揣梦想的人,满心想着成就一番大事业,可现实里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除了极少数有“富贵命”的人,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到“金子”,飞黄腾达。剩下的大多数没这份好运气的人,要是没有那股子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想从底层一路攀爬,冲破重重阻碍,走向成功,那可太难了。
这么看来,人啊,真的是靠着“意志”在这世间立足、前行。心里头对理想世界勾勒出的美好蓝图,不管是想打造一个没有贫困、人人富足的社会,还是憧憬科技发达、疾病能被轻松攻克的未来,都得凭借这股意志,一步一个脚印去付诸实践,像工匠雕琢美玉般,慢慢将幻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实实在在造福大众。但要是一个人成天眼前漆黑一片,看不到一丝希望曙光,长期被困在焦虑痛苦编织的牢笼里,被忧愁啃噬心灵,那他内心存活的意志,就像年久失修的堤坝,会一点点垮塌,没了对未来的向往,生活也就变得麻木机械,和行尸走肉没啥两样。所以说,人是“靠意志为美好生活”而活着的,这说法就更全面贴切些。不管是谁,科学家投身科研,为的是拨开宇宙迷雾、探寻未知真理,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高台阶;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也是盼着能奋斗出更美好的明天,让日子越过越红火,都是在以意志为笔,书写美好生活篇章。
再放眼瞧瞧这世间万物,就像被一双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掌控着,顺着大道运转的规律起起伏伏。生老病死,是自然铁律,人的死亡过程,便是这大道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拿科研来说,那些尚未被发现、宛如神秘宝藏藏在暗处的领域,看似扑朔迷离、遥不可及,其实冥冥之中或许都有着定数,就如同数学里那些隐藏在复杂公式背后、等待被挖掘的定律,它们共同勾勒出宏大的“宇宙观”。不过,面对这神秘莫测、浩瀚无垠的宇宙,与其一股脑儿把大量精力都砸在那些一时半会儿难以突破的方向,是不是更该把目光拉回到人类自身,聚焦当下生活呢?
如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像一阵迅猛旋风,呼啸而来,把全球人类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大势所趋,日渐清晰呈现在眼前。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坐在家中,轻点鼠标、滑动屏幕,就能知晓天下大事。可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愈发悬殊,像一道鸿沟横亘在社会中间,资本的剥削压榨也日益凸显,矛盾不断激化,仿若干柴烈火,一点就着。就拿人工智能研发来说,虽说当下看着是高科技、前沿领域,风光无限,但实则埋下了不小隐患。从第一台智能机器诞生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资本嗅到商机,忙着用它打造商业帝国,底层民众却因此面临岗位被替代、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困境,仿佛被禁锢在狭小圈子里,难以挣脱。长此以往,大量人工智能涌入,人口就业受冲击、数量下降,社会利益纷争愈发激烈,到时候,各国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资源,难保不会陷入“你研发出更厉害科技想压制我,我发明更强武器来反制你”的恶性竞争循环,谁能掌控局面、操纵全局,真的犹未可知,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呐。
可我始终坚信,人呐,体内潜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就像沉睡的巨人,等待被唤醒、开发。俗话说“命由己造”,今天收获的“果”,都是往昔种下的“因”所铸就。只不过,开发这潜能,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正视、适应死亡,把死亡当成上苍给予的特殊“恩赐”,因为只有在死亡面前,一个人一生的功过得失、生命价值才会被清晰衡量。当一个人找准人生目标,认定它能绽放自身价值光芒,就如同在黑暗大海中找到灯塔,内心便有了定海神针,无惧风雨、无畏挑战,真正做到“立”于天地之间,成为通达生命真谛的修行者,踏上漫长自我提升之路。此后,便能心若止水,不畏将来风雨,不纠结过往遗憾,修炼成一个谦和大度、从容不迫,内心澄澈如明镜的人,笑看世间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