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于体表的部位。腧,又作“输”,或从简作“俞”,输注之义,喻脉气如水流输转、灌注。穴是空隙的意思,喻脉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

(二)分类

大体上将人体上的腧穴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经穴,十四经穴的简称,在十二经脉、督脉和任脉共十四经脉上,有具体位置和功效的穴位。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位置和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腧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输注气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和防治疾病等方面。

气血通过经络滋润濡养人体脏腑、皮肉筋骨、四肢百骸,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在疾病情况下,经络可反映病候、协助诊断,在腧穴上及周围出现异常,如压痛、结节、肿胀、丘疹、凹陷等现象。刺激腧穴可以激发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三、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等。

(一)五输穴

1.概念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

表3-1 阴经五输穴表

表3-2 阳经五输穴表

2.应用

五输穴可以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辨证使用,也可以单穴使用。《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为五输穴所主病证。

(二)原穴、络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络脉在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原穴和络穴可以配合使用,称为“原络配穴法”。

(三)俞穴、募穴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 为募穴。同一脏腑的俞穴和募穴配合使用,治疗本经脏腑疾病,称为“俞募配穴法”。

(四)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汇聚之处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临床中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都可以选用八会穴治疗。

八会穴分别为: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五)郄穴

1.概念

郄穴是指各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一般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2.应用

临床郄穴通常用来治疗急性病证,但阴经、阳经有别。阴经(包括阴跷脉、阴维脉)的郄穴常用来治疗各种血证,如急性出血;阳经(包括阳跷脉、阳维脉)的郄穴多用来治疗各种急性病证,如头痛、胃痛等。

表3-3 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表

(六)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分别是: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合下巨虚,三焦合委阳,胃合足三里,胆合阳陵泉,膀胱合委中。下合穴主要用来治疗六腑病证。

(七)八脉交会穴

1.概念

四肢部有八个经穴通于奇经八脉,一般称为八脉交会穴。

2.应用

八脉交会穴的治疗范围很广,有调节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作用。

表3-4 八脉交会穴表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四种。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用人体解剖标志定位穴位的方法。

2.简便取穴法是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所总结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比如以患者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对应列缺穴。

3.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标志,将全身不同的部位规定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来折量穴位的方法。

表3-5 骨度折量寸表

续表

4.指寸定位法

(1)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横纹宽度作为1寸。

(2)中指同身寸:患者中指屈曲,以中间指骨两侧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患者第2、3、4、5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为准,四指宽度为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