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别指望将来,不管它多可爱!

让逝去的过去,将它自己埋葬!

行动吧,在活生生的当下!

真心在胸,主宰在上!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将自己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四十年回顾展命名为“艺术家临在”,这个名字几乎注定了这将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行为艺术表演。毋庸赘言,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玛丽娜都要表现出“临在”的主题。

但是,没有人能想到,她竟然真的做到了“临在”——整个过程都在。

有谁能想到,在一共79天、750个小时的时间里,在没有感官辅助、没有干扰,连厕所都不能去的条件下,一个人竟然能够安安静静、全然不动地坐在一把椅子上,与1545位陌生人对视呢?又有谁能想到,她竟然自愿这样做,而且成功了?

有人问她曾经的情人和合作者乌雷对此举能否成功的想法,他说:“我没有想法,只有崇敬。”

这场表演的形式简单明了。时年63岁的玛丽娜梳着过肩的长辫,走进一间空旷的房间,在一把结实的木椅上坐下,然后直视她面前的人。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流逝,一天天地过去,在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到来。每一次,她都会低头俯视,重振精神,然后抬起双眼,用崭新的目光看向每一张新的面孔。

就像玛丽娜对自己艺术的评价一样:“此次表演的主题,就是放空自我,达到安住当下的状态。”

安住当下,真有那么困难吗?其中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在与她相对而坐的观众中,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那些有幸亲临表演现场的人,这是一场近乎神圣的体验。能够感受到一个人完全沉浸当下,这样的机会是非常珍贵的。能够感到此人将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将所有的能力传送到你的身上,仿佛除此之外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这种机会更是罕见。那么,能目睹此人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如此专注地投身于当下呢?

许多观众都热泪盈眶。每个人都表示,排队等待的几个小时是值得的。这感觉就仿佛凝视一面镜子,在这里,大家第一次感知到了自己的生命。

想象一下:如果玛丽娜走了神,如果她的思想开了小差,那么坐在她对面的人马上就能意识到她的心不在焉。如果她将自己的思想和身体放得太松弛,那么就有可能睡着。如果她顾及身体的饥饿、不适、疼痛以及排泄需求等正常出现的感觉,那就不可能不动弹。如果她开始考虑一天的表演还剩下多长时间,那么时间便会像缓慢龟爬一般让人难以忍受。因此,利用僧人般的自律和战士般的力量,她忽视了这些干扰,让自己完完全全地活在此刻。双脚放在哪里,心也要安住哪里;她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她对面坐着的人以及两人共享的体验之上,这比世界上其他一切都重要。

谈到这些表演时,玛丽娜表示:“人们不理解,做一件近似于虚无的事情,这才是最大的挑战。这需要你全身心地付出……没有东西可以让你掩饰自己。你要将自己和盘托出。”

活在当下需要你全身心投入。这可不简单,或许可以算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

站在讲台上,即将发表演讲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并未集中在眼前的任务上,而是在琢磨别人会对我们抱有怎样的看法。这怎会不影响我们的表现呢?应对危机之时,我们的大脑却一直在翻来覆去地思考这件事有多不公、为什么这种事会一再发生、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最需要情绪和思想上的动力之时,我们却偏偏要把这些能量耗尽,这又是何苦呢?

即便是一个在家度过的静谧黄昏,我们仍然满脑子琢磨着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落日余晖虽然美好,我们却不去静静享受,而是忙着拍照记录。

我们不在当下,因此错过了人生,错过了我们最好的状态,也错过了静观眼前美景的机会。

许多排队观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表演的观众,恰好证实了这个现象。博物馆一开门,他们便一拥而入,从她在艺术家生涯中所创作的同样值得驻足关注的艺术品前匆匆走过,以便成为这场特殊表演的第一个参与者。站在队伍里,他们不停地左右晃动,彼此交谈,试图打发掉这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时而靠着彼此小睡,时而一次又一次地查看自己的手机,他们计划着轮到自己的时候该做些什么,并猜想到时的体验究竟会如何。还有人在私底下练习着自己的绝活,想要换取稍纵即逝的名气。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多少眼前平凡的美好。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亲身感受了真正活在当下的状态——在与玛丽娜共享了这伟大一刻之后,离开博物馆,重新踏上纽约熙熙攘攘的大街的人们,是否会在都市丛林的纷繁节奏中重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呢?或者,他们是否会马上恢复之前的忙碌生活,重新跌入分心、焦虑、渴望、不安和我执中呢?

简而言之,他们还会落入绝大多数人每天都会落入的“窠臼”吗?

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活在此刻,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在通过思考、行动、谈话、焦虑、回忆、希望等途径,拼命挣扎着从当下逃脱。我们花费几千美元,换取一台可以揣在口袋里、确保我们永远也不会无事可干的装备。我们报名和争取无数的活动和职责,追逐金钱和成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天真地认为:幸福就在这条路的终点等待着我们。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爱情不可能存在于未来。只有发生在当下的爱情,才是真实的。”细想起来,这句话可以用到我们所想、所感、所做的几乎一切事情上。最大赛事中最棒的运动员就全然活在当下——他们回归自身之内,投身于当下。

切记,伟大、清净、洞见、快乐、平和,全都不存在于未来。你所有的,只有当下这一刻。

我们所指的当下,并不真的只是指这60秒钟。真正的当下时刻,是我们选择投身其中的时刻,而不是身在其中却留恋过去或为未来焦虑的时候。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某时将会发生的事的担心或期待,能将这些情绪收起多久,当下就有多久。当下可以是几分钟、一上午,或是一整年——如果你能在其中安住这么久的话。

就如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1867—1957):美国作家,代表作《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系列儿童作品。——译者注所说:“现在就是现在。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当下。”

抓住当下吧!

谁能如此天赋异禀,能够三心二意地去面对困难或机遇?谁的情感能牢固到不用心相处也能勉强维持?谁能如此确定,现在即便逝去,明天一定会到来,因此可以有恃无恐地将此刻略过?在为过去扼腕和为未来焦虑上浪费的精力越少,我们能投入眼前的事情上的精力就越多。

我们应该学习像艺术家一样看待世界:其他人或许对周遭的事物毫无察觉,但艺术家却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全心投入,鸟儿飞翔的姿态、陌生人握叉子的方式,或是母亲看孩子的目光,都被他们看在眼里。他们的心不在明日,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捕捉和传达这当下的体验。

艺术家就活在当下,而伟大的作品,便是从至静中诞生的。

我们正在体验的这一刻,就是一份礼物(正因如此,我们才将之称为“the present”“the present”在英文中表示当下,而present同时也有“礼物”的意思。——译者注)。虽然当下这一刻可能充满压力和挑战,但也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刻。因此,让我们培养活在当下的能力,调动每一个细胞,全身心地沉浸在丰富多彩的现在。

不要因为当下这一刻不合意而拒绝难熬或无聊的一刻,不要因为你的不安全感或害羞而浪费了美好的一刻。将你现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过你所能过的最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卓越”,这种状态,因活在当下而变得拥有无限可能性。

在冥想中,老师会教导学生专注于呼吸,一吐一纳,一呼一吸。在体育运动中,教练会强调“过程”,也就是这一场比赛、这一次演练、这一个动作。这不仅是因为当下这一刻的绝无仅有,也是因为如果运动员走神,就无法发挥出最好的表现。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这一点,便将受益匪浅。耶稣曾告诉他的门徒,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另一种说法是:眼前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无论眼前的事有多么微不足道,都要专注于当下。拿出你现在所能拿出的最好表现,不要考虑别人会怎样诋毁你。不要踟蹰不前,也不要画蛇添足地把问题复杂化。安住于此,全身心地做自己。

活在当下吧。

如果说你以前有过尝试,但失败了,那也没有问题。当下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次又一次地给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