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至静力是万物之钥

对至静力的召唤,应该是悄无声息的,而现代社会却不是这样。

除了与塞涅卡同时代的民众司空见惯的喧闹诱惑和明争暗斗之外,现在的我们还要面对汽车喇叭、立体音响、手机闹铃、社交媒体通知以及电锯和飞机的轰鸣。

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竞争者强势挤进我们所在的行业中,办公桌上摞满文件,邮箱里也塞满了邮件。我们时时刻刻都能被找到。这也就意味着,争论和信息的迭代永远离我们不远。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屏幕,在每一块屏幕上,关于各种危机的新闻一个接一个地对我们进行轰炸。工作的压力让我们身心俱疲,苦差事仿佛永远也干不到头。我们吃得过饱,却营养不足。我们受到的刺激过多,日程安排得太满,却难言内心的孤寂。

谁有停下来的力量?谁有思考的时间?如今,还有谁能不受这个时代的喧嚣和失衡的影响呢?

我们面对的问题的广泛和迫切程度虽然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其源头却根植于一个永恒的问题。没错,历史已向我们揭示,在内心培养宁静、平息躁动,让思绪慢下来,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身体——长久以来,这些任务一直是无比艰巨的。布莱士·帕斯卡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后人为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简称“帕”。——译者注曾在1654年说过:“人类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他们不能独自在房间里静坐。”

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物种——如鸟类和蝙蝠——往往会为生存而进化出相似的特征来,中间隔着浩瀚海洋和遥远距离的哲学学派亦然。它们开辟出不同的路径,却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所必需的宁静。无论环境有多嘈杂或纷乱,都能生存、适应、蓬勃发展。正因如此,这个关于宁静的理念,并不是什么隔靴搔痒的新时代运动新时代运动:20世纪70年代一种以唤醒人们觉醒意识为主的新兴思想潮流。——译者注谬论,也不只属于僧人和圣贤的特殊领域。无论我们是在管理一只对冲基金,在超级碗比赛中打橄榄球,还是在前沿领域从事科研工作,或是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这个理念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你是哪种人,这都是一条通往智慧与卓越、伟大与欢愉、成功与当下之心的触手可及的道路。

至静力是让弓箭手将箭瞄准靶心的定力。它不仅能启发新的想法,还能让我们的眼光更加敏锐,促使我们发现各种联系。它能让飞旋的球放慢步调,好让我们一击即中。它还能激发愿景,帮助我们抵制乌合之众的风潮,为感恩和好奇腾出空间。至静力给予我们坚持不懈和争取成功的力量,它是一把钥匙,能解锁天才的洞见,引领普通人去理解他们的思想。

本书的承诺,就是为你指出这把钥匙的所在。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拥有至静力,也希望你像太阳一样,将至静之光释放到这个从未像现在一样需要光明滋养的世界中。

万物之钥

在美国内战初期,关于如何取胜以及指派何人来具体执行的竞争方案,共有大约100份之多。对于每场战斗,每位将领都会没完没了地提出批评或指点,并表现出煽风点火般的激愤——其中不乏妄想多疑、恐惧猜忌、狂妄自大,而希望却少得可怜。

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亚伯拉罕·林肯曾在白宫办公室召集一群将领和政客开了一次会,上演了精彩的一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只有在美国最大的城市里打响规模巨大的残酷血战,才有可能取得内战的胜利,其中包括里士满和新奥尔良,甚至连华盛顿特区也有可能被卷入战争。

这位靠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借书钻研而自学成才的军事战略家,将一份地图在一张大桌子上铺开,指向密西西比的维克斯堡—— 一座位于美国南部深处的小城市。维克斯堡是一个高踞密西西比河河岸峭壁之上的军事要塞,被最顽固的叛军把守。这个城市不仅是密西西比河的航运要道,也是多条重要支流的交汇点,同时还是向南部区域运送同盟军和大量奴隶的铁路交通枢纽。

“维克斯堡就是破局的‘钥匙’。”林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众人。只有一个已经对相关情况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人,才能将主旨融汇于寥寥数语之中:“若不将这把钥匙揣进我们的口袋,这场战争就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

事实证明,林肯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这场战役耗时数年,需要统帅异于常人的沉着冷静和军队艰苦卓绝的投入,但是,林肯当日在白宫制定的战略,终于将奴隶制在美国斩草除根。从葛底斯堡战役、谢尔曼大行军战役到李将军李:指美国内战时期南方联盟国军队总司令罗伯特·爱德华·李。——译者注的投降,美国内战中每一次重要的胜利,都要归功于格兰特将军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1822—1885):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18任美国总统。——译者注1863年在林肯指挥下包围了维克斯堡,攻下了这座将美国南部一分为二的城市,并扼住了这条重要的水路。林肯摒除了压力和干扰,用他沉静而直观的思维模式,看到了自己的顾问甚至敌人都忽视了的重点(并坚持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因为他拨开了之前所有竞争方案所遗留的积怨和蒙昧,用手中的钥匙开启了胜利的大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许多难题,会被彼此冲突的重点和理念往无数个不同的方向拉扯。在通往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渴望的所有成就的道路上,横亘着各种障碍和敌人。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每个人心中,都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内战—— 一方是善性,一方是恶性;一方是我们的抱负,一方是我们的原则;一方是我们能够成为的样子,另一方则是到底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这场战役中,在我们面临的所有冲突中,至静力就是决定诸多因素的运河、要道和铁路枢纽。在以下事项上,至静力便是那把关键的钥匙:

• 清晰思考

• 眼观全局

• 做出艰难的决定

• 管理自己的情绪

• 辨识真正的目标

• 应对高压环境

• 维持人际关系

• 养成良好习惯

• 提高效率

• 培养杰出体能

• 得到满足感

• 沉浸于欢笑和愉悦的时刻

我们可以说,至静力几乎就是万物之钥。

拥有至静力,你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艺术家、投资者、运动员、科学家,你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至静力,你可以将此生的所有潜力悉数释放。

至静力,你可以拥有

每一个在聚精会神时突然迸发出灵感的人,都能理解至静力是何物。在事业上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的人,明白至静力是何物。在众人注视下站出来,将自己所有的训练成果倾注于巅峰表演的人,品尝过至静力的滋味——虽然这是个“静中有动”的时刻。曾与独具慧眼的智者共处,亲眼见证此人在几秒钟内就解开了困扰自己数月的难题的人,也瞻仰过至静力的光彩。孤身走过雪中安静的街道,看着阳光轻轻洒在雪花上,心中涌起感恩生命的温暖的人,也体验过至静力的神奇。

盯着眼前的白纸,任由文字倾泻成优美的文章,却不知这些文字源自何方;站在细腻白沙堆成的沙滩上,向大海眺望,感觉成了比自身更伟大的自然的一部分;与爱人共度宁静一晚;为别人做好事而感到心中充实无比;与自己的思绪共处,第一次捕捉到思绪划过脑海时去思考它们的能力。这些,也是至静力。

没错,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中,有些因素是不可言喻的。诗人赖纳·马利亚·里尔克口中那“充足且完整”而“将所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屏蔽”的宁静,是不可能完全用语言传达的。

老子曾有言:“虽名得到,实无所得。”此句出自《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道教典籍。——译者注或者,借鉴一位大师在回答学生该如何达到“禅定”时说的话:这无异于“骑牛觅牛”。唐代长庆大安禅师去礼拜百丈怀海禅师,向禅师问道:“人们学佛,不知像什么?”百丈禅师回答:“就像骑牛觅牛。”——译者注

你已经品尝到了至静的甘甜,你的灵魂曾被它触动。现在,你想要感受更多。

你也需要感受更多。

正因如此,本书的目的,就是向你展示如何发掘和利用我们已经拥有的至静力。这股力量,在我们降生时便已拥有,却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渐渐退化,本书就是告诉你该如何恢复这股力量并与之产生联系:如果说宁静的时刻是最美好的,如果有这么多睿智的贤者都对宁静大唱颂歌,那么,为何宁静时刻还如此难寻呢?

答案在于,虽说至静力或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利用起来却并不简单。想要收到至静力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就必须真正侧耳倾听。想要对其做出回应,也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大师般的控制力。在为名利和健康问题而烦忧时,已故的喜剧演员盖瑞·山德林曾经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保持静心是一门大学问,你必须敢于倾注一生最大的投入。”

接下来的内容,讲述的是与你一样的人们的故事,他们也曾在生活的噪声以及各种责任中挣扎,但最终成功找到了至静力并因此受益匪浅。约翰·肯尼迪、弗雷德·罗杰斯、安妮·弗兰克以及维多利亚女王,这些人成功和试错的故事,你将一一读到。另外,书中还有耶稣、泰格·伍兹、苏格拉底、拿破仑、作曲家约翰·凯奇、王贞治、罗珊·凯什、多罗西·戴、佛陀、莱昂纳多·达·芬奇以及马可·奥勒留的故事。

另外,本书也会涉及诗歌、小说、哲学著作以及科学文献。我们将会挖掘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学派,搜寻有助于指导思维、管理情绪和控制身体的方法,让我们做得更少,收获更多;成就更多,却不为成就所累。不只要感到更快乐,也要变得更强大。

想要获得至静力,我们就要专注于三个领域,即思想、精神和身体的永恒三部曲——头脑、心灵和肉体。

在每个领域中,我们都会探索该如何减少妨碍至静状态的干扰和焦虑,如何让自己与外部和内心停战,以及如何由内而外地获得持久的宁静。

你知道,这是你渴望的状态,也是你值得拥有的状态。你之所以需要阅读这本书,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响应宁静的召唤吧,让我们一起探索内在的宁静,投入其中,安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