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基于济南市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济南市统计局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高地区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市实际情况,市统计局近期先后开展了两次营商环境专项调查,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兼顾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样本量由原来100家扩大至402家,深入分析我市营商环境的基本现状与薄弱环节,探讨改善营商环境的思路举措,旨在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一、调查概况

调查方式:①参考世界银行最权威、影响最大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选取100家企业从开办情况、获得电力、获得信贷、不动产登记、用水报装、用气报装6个方面对政府部门办理时间、申请材料件数和办理成本进行调查。②从企业层面选择用工人才环境,信贷、投融资环境,城市公共环境,政府管理与服务环境四组指标对30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由企业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填写调查问卷。③召开座谈会,电话回访,对市、县(区)两级政府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④实地跟踪企业现场办理相关手续,了解真实情况。

调查对象:公安、国土、城乡建设、工商、地税、国税等部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齐鲁银行4家金融机构;水务、供电、燃气3家基础设施提供单位;402家法人企业。

样本分布:样本数量及结构基本符合济南市实际情况,整体呈现“四全”特点:①行业涉及全。调查企业涵盖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重点服务业等行业。②区域分布全。样本来自全市11个县、市、区。③企业类型全。包括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控股,外商控股等。④规模涵盖全。包括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

二、营商环境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部门简政放权行动明显加快,政商沟通渠道开始拓展,便民利企政务环境初步形成,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是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加快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够亲、不公平、不够新、不够快、不够诚、不够实、不够精、不担当的问题在某些领域还比较突出。

三、工作建议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寻求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趋势,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突出重围,逆势崛起,树立济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的压力很大,差距不小,需要补的短板还有不少。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真抓实干,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以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实质性提升。

(一)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当前营商环境的很多问题主要归咎于各级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到位: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作祟,把自己当成管理者,高高在上;有的干部群众意识不足,对待企业漠然漠视,甚至态度恶劣;有的干部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这些观念是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绊脚石”。从意识形态着手,切实转变观念是扭转营商环境的根本措施。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利用各种渠道,抓住各种机会,在党校教育、专题辅导、机关建设等活动中广泛开展软环境教育培训,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城市形象”的思想意识,追求“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的思想境界,学会用市场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开放思维解决处理问题,自觉革除旧观念,摒弃旧习惯,以全新的格局视野,推动济南新一轮大发展。二是要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全媒体平台,大力传播“服务”理念,及时跟踪跟进全市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要树典型,立标杆,弘扬正气,凝聚能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谁破坏营商环境谁可耻,谁保护营商环境谁光荣”的浓厚氛围,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样,在全市掀起营商环境建设新高潮。

(二)必须优化选人用人,打造一支“撑门面、展形象”的干部队伍

每一位公职人员都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尤其是窗口部门,一线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市窗口部门和一线监管、执法单位存在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的突出问题。窗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人愿意干,不少单位采取轮岗制或聘任临时人员的做法。对企一线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业务不熟,衔接不畅,服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切实重视队伍建设,对相关部门进行组织重构,在编制、人员、资金等资源调配上真正向基层转移和集中。一方面针对集中办公的窗口岗位,各有关单位要选派形象好,善于沟通,责任心重,事业心强,为民情怀的骨干力量到窗口工作,强化业务培训,进行礼仪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集中展示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针对脱离公众视野但又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强化规范用权,监督问责,对在优化营商环境整顿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严肃处理,敢于动真碰硬,让每一名干部都心存敬畏,从而达到不敢乱作为,不能乱作为,不想乱作为的效果,为营造亲清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三)必须实施流程再造,推行“更有温度”的工作方式

按照“外地能做济南也能做”的要求,以国家、省推行的办结标准为最低标准,进一步优化政府行政管理流程。一是各级职能部门学习借鉴深圳、上海、江浙等先进地区的成熟做法,审慎对比各自办事流程、资料清单、办理时间,本着“能省就省,能快就快,能免就免”的原则,简化程序、压缩时间,降低成本。二是开展“回头看”工作,重新审查近几年制定出台的系列政策,针对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及时修正;三是从方便企业理解的角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理清单,规范市场中介,控制找人求人的不正当行为发生。四是组织召开第三方机构、专家、协会、企业代表座谈会议,真诚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在下发有关政策和措施文件之前,充分论证,提高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

(四)必须突破技术约束,创造“零跑腿”“一次办成”的客观条件

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是重复工作,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要积极争取与国家、省级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对接,打通政府部门内部之间的数据鸿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力争实现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最大限度地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建立并逐步推行首问负责制,“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同时,把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结合起来,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让企业使用手机、触摸屏幕或点下鼠标,需要办理的事宜就能得到回应和解决,通过硬件优化方便企业办事,减轻窗口部门负担。

(五)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长效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持久战,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是形成持续动力的保障。一是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适当增加涉企服务考核指标并提升指标权重,或适时建立涉企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企业公共资源享受程度、政府公共服务企业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建立动态的考核标准,督促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二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落实有关基层干部的奖金补贴、表彰奖励,选拔使用,带薪休假,轮班换岗等正向激励措施,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优先培养提拔,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三是细化容错纠错机制。明确界定容错情形和条件,规范容错免责程序,尤其是对涉企服务管理高风险、高压力部门和岗位做好甄别区分,加强人文关怀,切实改变“干的多错的多”的观念,把为“担当者担当”落实到具体的人、事上,真正为干事创业的干部吃下“定心丸”。

何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