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济南市政府研究室

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扬起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课题组研究考察了国内外经验做法,对我市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国内外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

一是靠科学规划引领。为应对容量交通负荷和办公空间饱和,纽约市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CBD扩展计划,将中城、炮台公园等地纳入CBD区域,使曼哈顿重新焕发出活力。新加坡规划布局了5大类总部园区:商业总部园区、石油化学总部园区、先进显示器总部园区、生物医学总部园区、物流总部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全球约7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落户,其中区域总部约4200家,占60%,世界重量级企业总部超过500余家。

二是靠优良环境集聚。新加坡有全世界最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条约和组织的成员国,国内设有知识产权局、国际仲裁中心等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深圳创新环境世界领先,2017年以来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三个文件,实施了“十大行动计划”,聚集壮大了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广汽等一批龙头企业。

三是靠优惠政策吸引。美国得克萨斯州实施了“企业基金”激励项目,通过给企业大把的真金白银奖励,实现了快速发展。广州2018年4月发布了《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加大总部企业奖励和补贴。成都全力推进“总部成都”建设,2018年2月出台意见,对总部经济发展实行“三大奖励”“六大支持”。

四是靠优质服务保障。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世界各国设有10多个投资促进办事处,一项外国投资项目从申请到批准设厂只需10~20天时间。广州把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投资基建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产;量身定制服务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工作生活的实际需求。

二、济南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市年度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税收贡献额超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0多家,其中设有市外分支机构的总部型企业有300余家,对我市的财税贡献率达25%以上,总部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课题组重点选取了世界500强驻济区域总部、央企区域总部、省属一级企业、金融机构二级分公司等总部性质的企业共100家为研究样本。从问题来看,主要存在“六大短板”:一是统筹推动不够。尽管在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但自此之后政策就没再作调整,适应新形势下总部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规划布局和细化政策等,均没有及时进行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序竞争、布局散乱。二是产业层次较低。传统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77家,占据主导地位;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23家,发展尚不充分,弱化了总部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国企比重偏高。总部企业税收收入结构不均衡,对国有企业依赖大。100家企业中有国有企业67家,2017年贡献市级税收87.2亿元,占比88.8%。四是载体支撑不足。全市现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390座、总面积1939万平方米,其中“亿元楼”58座,总部经济载体支撑能力较弱。各类园区开发区存在用地指标紧张、标准厂房欠缺、配套设施欠账等问题。五是政策扶持不活。总部认定以产值规模、营业收入等传统指标为评价标准,对研发创新、市场占有率等现代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纳入不多,在精细化扶持、动态化监管等方面还不够灵活主动。六是营商环境不优。“放管服”改革不到位、服务效率低;“治堵”“治霾”任务依然艰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有效满足人才引进、总部集聚和对外开放的需求。

三、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谋划不到位的问题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的总体要求,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价值链和创新链核心为导向,立足环渤海经济圈,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开拓“一带一路”大市场,重点瞄准功能总部和区域总部,加快构建总部企业集聚示范区,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的总部基地。重点布局四大总部企业集聚区:一是发挥西客站连接京、津、沪的交通优势,以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形成的康养功能为依托,在济西湿地片区规划建设占地100多平方千米的“央企城”。二是以新东站复合型交通枢纽为依托,引导大企业在东部片区设立研发总部、融资总部、管理总部和市场总部,建设占地100平方千米的“总部城”。三是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载体,在鹊华片区规划建设占地100平方千米的“科学城”。四是将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域、占地3.2平方千米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打造成“国际金融城”,高标准建设跨国公司区域金融总部集聚地。

(二)强化质量提升,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层次不够高的问题

重点做好“育、引、提”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引”的文章。围绕发展“十大千亿级”产业,紧盯“大而强”“新而特”“小而美”企业,一对一跟踪对接、加快招引落地。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全力争取互联网域名解析服务器(IPV9)落户济南。二是做好“育”的文章。省发改委公布的山东省首批64个优势产业集群名单中,我市大数据应用、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康养等8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居山东省首位。建议从这些产业中选择本土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打造一批本土航母级企业。三是做好“提”的文章。加大成长激励,对首次被评定为省级以上百强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一定数额、总部企业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根在济南的总部企业在市域外增设分支机构的,按新设分支机构每年汇缴本市税收贡献额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三)强化载体建设,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承载力不够强的问题

一是加快总部集聚区建设。全力推进“央企城”“总部城”“科学城”“金融城”的规划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和产业需求,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确定路线图、下达任务书,尽快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加快总部楼宇建设。支持各区县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鼓励存量楼宇改造更新、低效楼宇转型发展、新建楼宇加快招商,完善楼宇商务功能和配套服务,培育一批亿元税收总部楼宇。三是加快总部企业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市、区县两级投融资平台,积极做好土地熟化工作,兴建标准厂房、产业小镇、精品产业园及特色楼宇,为总部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四是加快各类园区开发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园区+公司+招商+服务中心”的新模式。优化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为总部经济产业链延伸拓展提供支撑。

(四)强化扶持保障,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激励不充分的问题

主要是加快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相关文件。一是突出导向性。将企业研发支出、市场占有率、产品利润率体现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一并纳入企业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并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二是突出激励性。树立“舍得”理念,统筹实施总部企业引进激励、成长激励、人才保障等系列政策。例如,对新引进总部企业在我市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建筑所在区域评估均价的50%进行补助,等等。三是突出灵活性。实行企业申请、政府审核、社会公示、动态管理的认定及扶持制度。建立有利于产业跨区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达到本市总部企业标准条件的省内市域外企业,总部迁入或在济设立第二总部的,产生的地方经济实际贡献可与原企业所在地政府协议共享。四是突出精准性。在财税、用地、审批、融资以及人才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康养等各方面实行针对性、保姆式无缝对接、高效服务,特别是要用好“人才新政30条”等系列政策,努力营造“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引才用才环境。

(五)强化服务保障,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推进不得力的问题

重点完善“四大机制”:一是完善推进机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牵头负责统筹谋划、政策制定、督促落实、考核评估等工作。各区县政府作为主要实施主体,重点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培育及服务工作。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发改委、统计等部门完善总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健全总部经济发展信息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总部经济统计资料。财政、经信、投促、商务、科技、教育、公安、卫计、金融、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总部经济协调例会制度,压实责任,形成合力。三是完善财税分担分享机制。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由市级和总部企业纳税所在区县政府按财政体制共同分担。由市财政局牵头、市统计局等部门配合,建立总部企业地方财税分享机制,激发各地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四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总部经济发展成效纳入重点城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对总部经济重点项目全程监测、重点工作全程调度、重点问题全程督办,切实保障总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六)强化环境建设,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不够大的问题

主要是打造高质高效的软环境和便捷舒适的硬环境。一是持续提高政府效能。深入推进“一次办成”改革,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智慧政府”。年底前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对涉及总部企业的所有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完善“首问负责”制和对口联系服务制度,随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二是持续构筑开放通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内陆港、推进济南机场扩建,着力构建“米”字形高铁交通枢纽,扎实推进中欧班列加密延长,促进国内外资源要素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用绣花的功夫深入开展城市提升十大行动,打好治霾、治堵攻坚战,强力推进棚改旧改、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和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为国内外各类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四是持续扩大城市影响。坚持讲好济南故事、叫响泉城品牌,打造有影响力的论坛展会,承办有影响力的赛事,继续办好国际泉水节、儒商大会、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重大活动,不断提升泉城济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总部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