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断桥”与彩虹的渊源
——“虹”字解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彩虹古已有之,其实并不稀奇。在雨过天晴时,往往可以看到彩虹。所谓彩虹,实质上是阳光穿越水珠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但是,不了解真相的古人却有着更加美妙的解释。在甲骨文中,“虹”字写作“”。商人相信,是天帝创造了彩虹这种有生命的神物,其目的就是为了向世人显示某种征兆,预示吉凶。

在甲骨文中,“虹”字属于典型的象形字,由“”“”两条龙组成。据一些学者考证,甲骨文中的“虹”字很可能取材于神话传说。在《山海经》里,就有“蚕蚕在其北,各有两首”的说法。晋代的郭璞指出:“黉”字是“虹”字的异体字,两者的读音也完全相同。据此推测,甲骨文的“虹”实际上指的就是传说中的具有两首的“黉”。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支持这一学术观点。

在小篆中,“虹”字写作“”。《说文解字》强调:“状似虫,工声。”这说明,“虹”字是典型的形声字,代表龙、蛇、蟒之类的神物。“工”字原本是个象形字,形似用一根线贯穿上下两根绳线或两块木板、石板,意为贯穿。这也间接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将“虹”理解为一种纵贯天空的巨物。到了战国,人们不仅认为“虹”是一种具有生命的神物,而且还认为“虹”具有不同的性别。其划分是这样的:色彩鲜艳的往往在外,这是雄性的“虹”或“正虹”;色彩暗淡的往往在内,这是雌性的“霓”或“副虹”。两者合称“虹霓”。在习惯上,古人还将美人称为“虹”。因此,又将虹霓称为“虹女”。此外,如果一个人才华横溢、诗情非凡,人们常常赞誉他是“虹霓吐颖”。

“虹”横亘天空,恰似一座绚丽无比的神奇天桥。于是,“虹”字又引申为“桥”。在唐朝陆龟蒙的《和袭美咏皋桥》中,就有“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的诗句。所谓“断虹”,实指“断桥”。受其影响,今天的人们依然习惯于将横亘在大江大河上的桥梁比作“彩虹”。

“虹”字趣释

甲骨文的“虹”字为一个典型的象形字,是由左右两条龙构成的。商代人认为虹是天帝有意创造的,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并且是一种神物的化身,是天帝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置的,它的出现向人们显示一种征兆,预示着某种吉凶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