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群鹿狂奔尘飞扬
——“尘”字解

“尘”的繁体字是“塵”。在大篆中,“尘”字写作“”。分析其结构:其中共有三只“鹿”,代表群鹿;在最上面的那只“鹿”的两侧,各有一个“土”字。“尘”字属于典型的会意字,意为群鹿狂奔,尘土也随之四处飞扬。与大篆相比,小篆中的“尘”字少了一个“土”,而把另一个“土”移到下面,写作“”,酷似群鹿奔跑时尘土飞扬的情形。在楷书中,古人将三只鹿简化为一只鹿、一个“土”,但本义不变。

在《说文解字》中,“尘”字被诠释为“鹿行扬土也”。“尘”字的本义说明,在远古狩猎时代,先民出于生存的需要,经常捕猎野兽,群鹿被赶得四处逃命,扬起了尘土。根据这一情景,古人用“鹿”和“土”造出了“尘”字,其本义就是尘土。在晁错的《论贵粟疏》中,有“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的说法,其中的“尘”字就是指尘土。

后来,人们将繁体的“塵”字简化为“尘”。事实上,“小”与“土”也能确切地代表尘埃:所谓尘埃,不就是小土吗?由于尘土飞扬时会撒在地面或物体上,从而留下人、鸟、兽的踪迹,“尘”字就引申为“踪迹”。由于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引发某些事件,“尘”字又引申为“事迹”。例如,《宋史》中所谓“思追巢、许之余尘”就是指“准备追随巢父和许由的踪迹”,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步人后尘”,但并没有贬义,主要还是选取其中性含义。

哪里有尘土,哪里就算不上洁净。因此,佛家将现实社会称为“尘世”,将悲欢离合的人事称为“尘事”或“尘缘”,而将极乐世界称为“净土”。因此,“尘”字又引申为“人世间”。所谓“看破红尘”,就是指看透人世间的一切。当然,这个“红尘”的说法最早很可能是道家首先提出来的。道家的理论一向认为,宇宙最早起源于一片原始红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后来的道家就将人类社会称为“红尘世界”。

“尘”字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