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犬”“狗”二字解

作为人类豢养的主要动物,狗一向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考古研究发现,距今七千多年的河姆渡遗址已经出土了家狗的遗骨。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狗属于哺乳纲,犬科。

在甲骨文中,“犬”字写作“”。“犬”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身体较长,尾巴卷曲,牙尖嘴利,形似一条狗的真实模样。不过,一些学者强调,在观察“犬”字时,应当横过来看,才更为传神。对于“犬”字,孔子也认为其形状极像一条狗。在此基础上,“犬”字逐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终才成为今天的“犬”字。

在汉字中,“犬”字属于常用字符。作为部首,“犬”字通常写成反犬(犭)旁,构成类似于狗的哺乳动物的“类”旁。例如,“猴”“狼”“狐”“狡”“狂”“猎”等都是这样。当“犬”用作声旁或意旁时,多半代表与“犬”有关的行为。例如,“吠”“哭”“突”“状”等。

那么,这个“犬”又怎么会成为后来的“狗”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称弯曲物为“钩”,并将弯曲物相互连接称为“句(gōu)”。所以,只要看到两条狗在交配,人们便会喊道:“句住了!句住了!”久而久之,便有了“gǒu”这个读音。为此,人们就按照这个读音,创造了“狗”字,与“犬”同时使用。

春秋时期,大将军文种殚精竭虑,在帮助越王勾践的复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被诬“谋反”,最终服毒自杀。据说,他在临死之际,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传世名言。当猎人追捕狡猾的兔子时,那善跑的猎狗自然成为得力助手。可是,等到兔子被猎人抓住,猎狗就没什么用了,甚至会被猎人煮食。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将“犬”称为“狗”是一种古老的习俗。

值得注意的是,“犬”字与“狗”字之间也并非毫无区别。一般说来,“犬”指的是小狗,“犬子”就是指小孩;“狗”往往是指可以交配的大狗。当然,这是在古代。到了现代,两者之间的区分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犬”“狗”二字趣释

在中国汉字中,“犬”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孔子对“犬”字的描述为:“视犬之字如画狗也。”甲骨文当中的“犬”字是按照狗的模样所描绘的最简洁的图形,从这种“轮廓特征”的造字方法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狗的外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