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字与民族艺术

中国的民族艺术一向与汉字联系密切。其中,汉字的书写艺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理论,分立出迥然不同的风格。从书法艺术的历史来看,它与汉字一样源远流长。这一点可以从甲骨文毛笔朱书上得到证实。几千年来,随着汉字的广泛使用,闻名遐迩的书法家层出不穷,留下大量的传世佳作。事实上,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形体的发展。除了历史上的毛笔书法,以钢笔、铅笔、圆珠笔为代表的硬笔书法热潮也方兴未艾,极具汉字书法的风采。

同样使用毛笔的,还有中国的传统绘画。在绘画中,无论是写意的皴、披、染、点技法,还是工笔的丁头鼠尾描、柳叶描、铁线描,都与书法的运笔极为相近。此外,国画也强调布局谋篇,这与书法中的整体章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古人便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中国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对于本姓氏中的名人更是津津乐道。即使同音,人们也要通过“立早章”“弓长张”之类的说法予以澄清。中国人认为,姓是祖上传下来的,代表了祖上的渊源。因此,姓氏非常重要,不可随随便便地胡念、乱写。

按照中国的民间习俗,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生子祝寿、升职乔迁,都要张贴一些颇有特色的对联。至于亭台楼阁、市井店铺、名宅书屋,更是与对联结下不解之缘。这种风俗流传极广,即使在今天依然不难发现其踪影。在四川阆中张飞庙,流沙河题写了“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的对联,贴切适中,令人印象深刻。在秦皇岛山海关,有一座孟姜女庙,题写着绝妙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应准确地读为:“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这幅对联集中体现了汉字中的通假、异读的特有现象,充分显示了汉族思维的深广与多元化。

汉字与汉民族文化

“汉字文化”是汉民族文化所属各种文化中的一种。是由汉字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中华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失去汉字,中华民族将失去自己的文化主体。汉字和中华民族一起,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与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