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字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作为文化的有机载体,汉字成功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明以蓬勃的生机延续至今,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伴随着中华文明前行的道路,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特质与智慧信息。几千年来,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小篆到隶书,从草书、行书到楷书,汉字的形体一路演变,又一脉相承,其鲜明的外在特点与深刻的内在规律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从历史上看,汉字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

对于汉民族而言,炎黄、夏、商、周堪称直系祖先。到了战国时代,汉族与夷、戎、蛮、狄等族逐渐融合。学术界认定,最迟在秦朝,现代意义上的汉族已正式形成。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进一步融合鲜卑、匈奴等部族,其活动疆域也基本确定下来。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汉族正是凭借自身的华夏文化,成功地实现了对其他民族的同化。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北魏王朝,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政策:将鲜卑姓改为汉姓,鼓励异族通婚,禁穿胡服,推广汉语。据史书记载,孝文帝能直接阅读汉文典籍,就连“诏册”也用“帝文”,也就是汉字。由此可见,在汉族的形成过程中,汉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秦汉以后,中国的版图开始逐渐固定起来。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尽管多次出现政权纷争的局面,却始终无法阻挡最终统一的步伐。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文化传承。对于汉族这一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而言,其文化核心便是用汉字书写而成的各类文化典籍。

从中华文明自身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还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仰仗于汉字这一载体,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正因为如此,有些专家赞誉汉字是“中华文明之光”“中华文化之母”。

中华文化之母——汉字

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古老民族,她的历史和文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文字记录并加以传播的。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汉字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至今仍然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

数千年来,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形体虽多有变异,但又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

数千年来,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层峦叠嶂、代有高峰,以其连续性、持久性闻名于世,但能够完整地流传到今天,靠的全是汉字的记录与传承。因此,可以这么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光,是中华文化之母。没有汉字,就没有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