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
- 刘勋
- 2218字
- 2021-06-11 16:46:19
德仁爱:子产为政的核心价值观
子产为政的核心价值观是“德仁爱”,就是践行以“爱民”为宗旨的仁德。孔子称赞子产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仁爱之人”,是“能给民众带来实惠的人”,为子产辩护说“别人说子产没有仁德,我是不信的”;司马迁也说,子产“是一个有仁爱美德的人”,这些都是对子产为政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把握。
在本书的“评说”部分,笔者总结了子产的仁爱思想和实践,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子产爱民,就是要给民众带来实惠,这是他每一次改革的根本宗旨,所以孔子说子产是一位“惠人”。比如说,子产执政后第一轮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田制和税制改革,改革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大量新增私田纳入到国家税收体系中来,从而能够征收更多田税;改革税制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以前没有的资产税,总而言之就是大幅度地增加中央财政的税收。大幅度增加税负必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改革开始后的第一年,利益受损的公邑庶人在来到国都服劳役时,唱起这样一支歌谣来发泄他们对于贪官子产的怨恨:“清点我的衣冠收财产税,丈量我的田地收田税,谁想杀了子产,我就支持谁!”
然而,子产增加税收的目的,不是为了横征暴敛满足贵族的私欲,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为了给民众带来教育、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实惠,因此,第一年号称要杀了子产的庶人,到了改革惠民成效开始显现的第三年,又开始唱起这样一首歌谣,赞颂贤相子产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我有子弟,子产教他学文化。我有田地,子产让它长庄稼。子产要是死了,谁能接替他?”
第二,“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子产爱民,促使他作出了一些超越自己政治信仰和阶级立场的举动。比如说,前五三六年,子产启动了中国法治史上划时代的“铸刑鼎”改革,就是把先前一直掌握在各级卿大夫贵族手中、秘而不宣的刑律铸在一系列铜鼎上,向全社会常年公开。这项改革举措让全国民众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刑律的罪行,每种罪行将受到怎样的惩罚,要求各级刑狱官吏依据同一部刑律断案,并允许民众援引刑律条文进行抗辩诉讼。
子产的这一石破天惊的改革举措立刻引来了晋国贤大夫叔向的激烈批评。由于先前子产一直致力于在高层政治生活中重振周礼权威,同样推崇礼治的叔向曾经在子产身上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如今,叔向认为子产已经背弃了“崇礼”的初心,他在写给子产的信中痛陈自己对子产的失望,声称公开刑律将激发民众“争心”,引发各种狱讼乱象,导致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礼治体系加速崩坏,并且预言郑国将在子产去世后迅速陷入混乱。
子产在回信中就说了小标题里的那段话:“道理的确像您说的这样。我没有才能,管不了子孙后代,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挽救当下的乱世。”子产的思路很直截了当:我仍然像以前那样,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公开的礼治+不公开的刑罚”的先王之治,然而,公布刑律是民众渴求已久的东西,因为这样做能够有效削弱官与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处于社会大转型期“乱世”中的民众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促使官府更加公平公正地处理民众刑狱案件,达到“约束”政府、“赋能”民众的效果。民众既然渴求,那我就给他们什么,先拯救了我治下这批民众再说。
也许是出于对子产“爱民”本心的体谅,孔子只是平实地陈述了叔向和子产的这次思想交锋,却并没有公开指责子产的“铸刑书”改革。然而,孔子对二十三年后的晋国效仿子产推行的“铸刑鼎”改革进行了激烈批判,表明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孔子认为,公开刑律会剥夺贵族在司法领域的自由裁量权,让贵族世代保守的政治权威失效,从而破坏贵族被民众敬畏的威权基础,造成“民在鼎矣,不必尊贵”“贵无业可守”“贵贱无序”。因此,包括晋国在内的各国贵族绝不能因为短期现实需要去“铸刑鼎”、推行“刑治”,因为这样做最终会反过来革了贵族自己的命,最终导致封建制国家的崩溃。
从叔向、孔子的角度看,子产的做法“欲速”“欲见小利”,不仅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且后患无穷。然而,从民众的角度看,子产的做法自然是真心爱民、务实惠民,这也就是为什么子产在去世之后,民众表现出来的哀痛比自己亲生父母去世还更加强烈。
第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子产爱民,使得他在推进利国利民的改革时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必有勇”。比如说,前五三八年,子产启动“作丘赋”改革,其核心内容是直接向居住在郊野地区贵族私邑里的野人征收军需物资和兵员,用于增强郑国的国防能力,从而保障全体国民的福祉。这一政策损害了私邑所有者——国人贵族的利益,因此国都内又开始出现当年推行第一轮改革时类似的威胁性言论:“子产他父亲当年横死在路上,现在他自己又要做那蝎子尾巴,在国都内发号施令,国都里的人该拿他怎么办?”
然而,这一政策将使得郑国能更好地保护郑国全体民众的安全和利益,是对民众真正负责任的政治家在战略机遇期应该去啃的硬骨头,因此子产全然不顾国人贵族的“民意”,以“杀身以成仁”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当国人贵族的“民意代表”浑罕向子产转达国都内针对他的死亡威胁时,子产说出了上面小标题里写的那句话:“只要对国家有利,死生都由它去!”
对于这样一位真心爱民的执政卿,民众对他的爱戴自然也是情真意切的。据《史记·循吏列传》《孔丛子·杂训》等书记载,民众得知子产去世的消息后,青壮年放声号哭,老人像孩童那样啜泣,男女都取下身上的佩饰,各种娱乐活动销声匿迹,街巷里的哭声三月不绝。民众发出这样的悲叹:“子产扔下我们走了啊!我们今后该依靠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