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 十四行:末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笔记
- 末之
- 1651字
- 2021-12-31 15:49:20
Sonnet 40
Take all my loves, my love, yea take them all;
What hast thou then more than thou hadst before?
No love, my love, that thou mayst true love call;
All mine was thine, before thou hadst this more:
Then if for my love, thou my love receivest,
I cannot blame thee, for my love thou usest;
But yet be blamed, if thou thyself deceivest
By wilful taste of what thyself refusest.
I do forgive thy robb'ry, gentle thief,
Although thou steal thee all my poverty;
And yet love knows it is a greater grief
To bear love's wrong, than hate's known injury.
Lascivious grace, in whom all ill well shows,
Kill me with spites yet we must not be foes.
这首诗是存在模糊性和歧义较多的一首。全诗读下来,我觉得与其说是诗人在表达不断反复和强调的爱意,毋宁说是他在隐讳地向对方道出一些内心的想法,一些或许不宜直接说明的情绪。
诗歌的主题很明确,即诗人对友人的爱如此深切、浓烈、真挚,他觉得即便友人再次利用他的情感,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或者说是诗人不会责怪对方,也可以说诗人会无条件地原谅友人对他造成的任何伤害。
诗歌中,“love”(爱)一词重复了多遍,第1行中复数的“my loves”(我的爱)的表意是我对一切的爱,即我对所爱的一切付出的爱,而第1、3行单数的“my love”(吾爱)则显然是对友人的称呼;第3行中的“no love”和“true love”指的是情感意义的爱本身;第5行中出现了反复的“my love”,则并非是称呼,而是情感意义的爱。还有一处的“love”有其特别的意义,即第11行,前面10行中共有7次单数“love”的重复,而这里“love knows”则将爱拟人化,引出的是一个抽象的具有思维能力的爱本身,近乎于老天知道,即将抽象的爱思拟人为苍天一般的超人类角色。
第12行中最后一次出现了“love”一词,至此“love”一共重复了9次,使得全诗仿佛沉浸在爱的潮水中,淹没在情感的洪涛里,诗人的强烈情绪可见一斑。诗歌一起头就是倾注全力的感叹:“把我所有的爱都拿去吧,爱人,都拿去吧!”这是倾其所有的情感付出,毫无保留,诗人如此慷慨的逻辑在于第2—4行中所述的“你都拿走了,又能比原先多些什么呢?吾爱,你拿不到你称作真爱的爱,就算你不拿,我的也全都是你的了。”这里的推理稍显混乱,为何友人拿不到真爱呢?诗人的解释是:我全部的爱早已是你的了,你再拿也拿不到更多了;但是我还看到一种解释,即如果友人还要索取更多,那他就不对了,就会引发伤害。总而言之,诗人的意图是向友人表达自己在情感上早已毫无保留。
第2诗节4行的最后一个词全部押了弱韵,或称阴性韵,即“receivest”“usest”“deceivest”“refusest”的二重韵,其第2音节上都没有重音,有学者认为4个二重的阴性韵暗示了诗人和友人间的关系是对传统道德礼教的逾越,自有一种暧昧模糊之意。诗人在此诗节中对友人叙述道:“如果你为爱我而接受我的爱,那我就不能因为你使用我的爱而怪你;但如果你欺骗自己,故意去尝味你自己都拒绝的东西,那我还是要怪你。”此处的表达读来晦涩拗口,尤其是“使用”一词很含混,甚至有人认为“usest”本身带有性爱暗指,即友人利用了诗人的感情,与诗人所爱的人发生了性关系。此处若不细究语境中的意思,可以将“使用”理解为利用和占便宜;此外,“你自己都拒绝的东西”也令人略觉费解,之前的动词是“尝味”(taste),有性爱享乐的暗示,其中模糊的深意,尤其是当时社会同性关系上的保守和禁锢,也可以从中多少能感受到。
好在歧义和晦涩并不妨碍情感的宣泄,第3诗节中,诗人无怨无悔于自己的情感付出,即便友人将一切抢走,他还是会饶恕谅解,他称呼友人为“温柔的贼”,并对着良心和苍天感喟(love knows):“承受爱的缺德比恨的故意伤害更令人痛苦。”这一点大家完全能理解,最大的痛苦往往来自我们最在乎和所爱之人,因为我们对他们的防线最薄弱,内心最柔软。
最后回到结语的对偶句,这两行的用词也十分含混歧义,诗人称呼友人为“风流的美”(lascivious grace),其中的形容词本意是耽于肉欲,其中包含了友人对于诗人感官上的引诱,他既是倜傥的美男子,又位高权重,自然可以用“美”(grace)来表述,只是其中更多的是风雅情韵。诗人说着看似相互矛盾的话语:“风流的美啊,恶全在你身上显现,即便你害死了我,我也不与你为敌。”其中潜藏的意思为:你的风流倜傥、风雅情韵,即便犯下各种丑恶,都令我沉醉迷失。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所谓的不坏不爱还真是令人嗟叹的悖论。
覆水难收,无论是情爱还是理智,读到这里,规劝和干预必然让步。掩卷长叹,幸好,生命短暂,艺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