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胰腺囊肿)案

王某,女,43岁。初诊时间:1989年3月22日。

主诉:反复呕吐6年。

诊查:1983年3月至1984年1月因左上腹剧烈疼痛、干呕,市某医院诊为心绞痛,用硝酸甘油酯片治疗疼痛缓解。1985年2月元宵夜上,病证复发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初用硝酸甘油酯片无效。当时左上腹部可扪及一索状物,治疗一周左上腹疼痛愈。后做B超示:胰腺囊肿钙化(如鸡蛋大),半个月后B超复查示:胰腺囊肿增大如鸭蛋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4月初到上海某医院治疗,经CT检查为胰腺囊肿(在胰尾),大如拳头,属良性。6月21日上海某医院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病理检查为良性,术后状况一直良好。今晚6时许,因与儿子口角,旋即左上腹部剧烈闷痛如绞,干呕,欲吐不得,捧腹弯腰,坐立不安,嚎叫痛苦不已,面色灰滞,头昏沉,视物有晃动感,四肢厥冷,状如1985年2月之发病。舌淡红,苔白,脉沉涩。

中医诊断:腹痛(肝气不疏)。

西医诊断:胰腺囊肿。

辨证分析:患者以左上腹部闷痛、干呕为主要症状,结合舌苔、脉象可诊断为肝气不疏型腹痛。患者情志愤懑,肝气不疏,气机闭塞,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头昏沉,干呕欲吐,视物有晃动感,四肢厥冷;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左上腹部闷痛;舌淡红、苔白、脉沉涩均为肝气不疏之象。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用通关散吹鼻,三棱针浅刺双委中出血,继用毫针重刺双委中,间断捻转提插,约10分钟后得嚏,并呕吐1次,白沫甚多,腹痛顿觉减轻;约20分钟后左上腹剧痛止,呕吐平,四肢厥冷转温,面色润泽,精神亦明显好转,能自行回家,脉缓。

处方:柴胡10g,酒白芍6g,广木香10g(后下),广陈皮5g,砂仁4g(后下),姜半夏10g,姜川厚朴10g,苏梗10g,制香附10g,佛手片10g,薤白头12g,沉香粉2g(吞)。3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上次腹痛治愈后未再复发。

【按语】《痧病杂谈》谓:“闷甚昏迷,取嚏无嚏者难治。”若配合针刺,以增强宣通之力,每每有相得益彰之妙,是有可能使无嚏为有嚏、变难治为易治的。又考人中穴居鼻柱下沟中,正夹于手足阳明经之中,为经水交合之处,又乃任督经所过。人身之任督,犹如天地。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故为急救要穴,主治昏迷休克、中暑、小儿惊风。合谷穴又名虎口穴,当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处,主治热病、牙关紧闭、小儿惊风、牙齿疼痛等症。此案剧烈腹痛,颇似绞肠痧,《外台秘要》谓用三物备急丸下之。仓促间竟能用通关散配合针刺取得迅捷之效,说明中医在急诊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宝藏,亟待人们发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