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案

金某,男,79岁。初诊时间:1987年8月4日。

主诉:昏迷一小时。

诊查:患者年近八旬,脏真已虚,本元失固,犹自强用力,辛苦劳累,外出箍桶。一小时前在烈日下昏闷倒仆在郊外,用车送来急诊。刻下高热(体温39.2℃)无汗,面色潮红,昏沉不语,恶心。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中医诊断:中暑(高热)

西医诊断:中暑。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以高热、无汗、昏沉不语为主要症状。炎夏酷暑甚于上而下迫之,地气蒸于下而上腾之。患者脏真亏虚,烈日下难以适应酷暑的侵袭,使清窍骤然闭塞,升降失序,气化失常,故昏闷倒仆在地,症见高热,无汗,面色潮红,昏沉不语;脾胃升降失调,故恶心;舌红、苔薄黄、脉濡数均为伤暑之象。

治则治法:疏表,清暑,化湿。

先用通关散取嚏,针刺十宣出血,约三分钟后患者神志即较清爽,胸闷大减。

处方:香薷10g,连翘10g,金银花10g,姜厚朴10g,薄荷3g(后下),砂仁4g(后下),焦栀子10g,藿香10g,佩兰10g,杏仁10g,天水散12g,西瓜翠衣1握,紫雪散、行军散各1支。2剂,水煎,每6小时服中药一煎,24小时内2剂。

二诊:药后出汗甚多,高热今晨已退,神志清,恶心平,纳谷较振,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缓。高热虽退,但忧虑酷暑蒸人为患,拟清暑化湿调中以善其后。

处方:连翘10g,青蒿10g,薄荷5g(后下),生扁豆12g,前胡10g,姜半夏6g,姜厚朴6g,炒神曲10g,天水散12g,西瓜翠衣1握。3剂,水煎,日2次。

随访:药后诸症皆平。

【按语】此案之要在急救之法。炎夏酷暑甚于上而下迫之,地气蒸于下而上腾之。如其人脏真亏虚,烈日下难以适应酷暑的侵袭,使清窍骤然闭塞,升降失序,气化失常,甚则邪热蒸痰,蒙蔽心包,发生骤变,危害不可胜言。故抢救第一个断然措施就是开其窍,通其闭,待神志苏醒后再随症施治。成药如行军散、苏和香丸等,皆常用急救良药。《时病论·中暑》提出:“以蒜水灌之,或剥蒜肉入鼻中,皆取其通窍也。”然总不及通关散来得迅速。又考十宣穴为经外奇穴,主治高热突然昏倒之急救,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方法亦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