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瘈疭(抽搐)案
鲍某,女,42岁。初诊时间:1987年9月24日。
主诉:夜间四肢筋脉不自主抽搐一年余。
诊查:头晕,夜眠不安,睡则四肢筋脉不自主抽搐,抽时筋脉强直,30分钟左右方缓解,经常发作,舌绛,苔少,脉细弱。
中医诊断:瘈疭(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抽搐。
辨证分析:《黄帝内经》云:“风胜则动。”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无论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皆归于“风”之范畴,故本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肾不藏志,水不涵木,木为风化,肝风内动,故见抽搐之症。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肝阴亦虚,阴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而见阳动不可自抑的抽动,亦可出现抽搐。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阴虚而阳易浮,阳亢则能生内风,故时有不自主的抽搐,筋脉强直;上扰心神,故见头晕,夜眠不安。
治则治法:养肝柔肝,息风滋肾宁心。
处方:生地黄12g,茯苓10g,九节菖蒲5g,钩藤10g(后下),麦冬10g,石斛10g,薄荷5g(后下),山茱萸10g,远志5g,巴戟天10g,肉桂粉3g,炙甘草3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9月27日):药后诸症好转,唯精神较差,拟前方出入。
处方:生地黄12g,茯苓10g,九节菖蒲5g,钩藤10g(后下),麦冬10g,石斛10g,薄荷5g(后下),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巴戟天10g,鹿角片10g(先煎),炙甘草3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1987年10月2日):服上药后余症均瘥,然又逢劳累,感肢麻不舒,头昏眼花,腰膝酸软,拟前方出入。
处方:茯苓10g,九节菖蒲5g,制首乌12g,钩藤10g(后下),麦冬10g,石斛10g,薄荷5g(后下),山茱萸10g,枸杞子10g,鹿角片10g(先煎),甘菊6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肝生筋……心生血……脾生肉……肺生皮毛……肾生骨髓。”可见,肝肾之精血能生养筋骨。“肝主身之筋膜”,此案患者肝血不足,血不养精,故见四肢抽搐,发为瘈疭。张璐云:“瘈者,筋脉急而缩也;疭者,筋脉缓而伸也。此证多属虚风。盖风主动摇故尔。”患者每入夜而抽搐,乃阴血不足,阴阳不济。治拟柔肝养阴,息风通络,在养阴之生地黄、麦冬、山茱萸等药中,配入巴戟天、肉桂粉,寓阴中求阳,治阴阳失调。投药应证,5剂而抽搐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