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广东省委的正式成立

1939年1月初,粤北韶关迎来了一年最为寒冷的时候,穿习惯了单衣的当地百姓也穿起了厚厚的棉袄,一阵寒风吹来,他们依然忍不住要瑟瑟发抖。

1月7日这天,在韶关市区黄田坝区一个普通的民房里,中共广东省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正在这里秘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博古、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等。

会议由张文彬主持。会议开始后,博古一脸严肃地说:“目前,党组织必须全面发展,促使抗日救亡运动从城市转向农村开展,统战工作、军事斗争的重点也必须转移。广东省委的工作也要按照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开展工作。”

广东省委是何时成立的呢?它为何要在粤北的韶关举行这次会议的呢?这还要从抗战之初说起。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月22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一个剑眉大眼,英俊潇洒,帅气十足,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就是湖南平江人张文彬。

张文彬,1910年7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时父母为他取名张纯清,后改名张文彬。

1926年被党组织选派到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革命政府成立时,当选为政府执行委员。长征时期,任红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

1936年2月,中央决定以十五军为主力,组织渡河司令部,张文彬任政委。渡河后,在山西临汾河谷地区战胜阎锡山部,为促进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作出了贡献。不久,张文彬因战功卓越被送往红军大学学习,之后就被调到毛泽东的身边担任秘书工作。

1936年夏,张文彬受命到西安负责领导西北地区党的组织和西北军的统战工作,秘密抵达西安,持毛泽东亲笔信,会见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和十七路军总参议杜斌承,达成联合抗日救国协议,促使张学良亲自驾驶飞机于4月9日自洛川秘密飞抵延安,同周恩来会谈联合抗日救国事宜。

在“西安事变”前的近半年时间内,张文彬参与领导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工作,广泛发动工人、学生、商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张文彬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调解谈判,促成“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张文彬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才得以正式公开。而他表现出来的卓越的领导和统战能力,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

1937年5月,张文彬任红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为营救被关在兰州集中营的西路军指战员做了大量工作,使西路军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文彬出席了洛川会议。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会议决定尽快恢复、健全被破坏的党组织,重建各省领导机关。

党中央委派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张文彬到广东工作。

会议结束后,张文彬肩负党中央的重托,南下广东,组织广东人民进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

9月,张文彬抵达香港。他经常往返广州、香港之间,深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和群众中调查研究。在摸清情况之后,他决定从整顿党的组织入手,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

同年10月,中共南方工委在香港成立,选举了张文彬为书记,薛尚实为组织部长,饶彰风为宣传部长,尹林平为武装部长,梁广为委员。

南方工委成立后,从组织上、思想上和政治上切实加强了党的领导,转变了斗争策略、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一些搞关系和拉小山头的错误倾向,对南方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8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撤销了南委,重新建立中共广东省委,由张文彬任省委书记,薛尚实任组织部长,饶彰风任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梁广任职工委书记,尹林平任军委书记,麦蒲费任青委书记,张越霞任妇委书记。张文彬也因此成为了中共广东省历史上第一位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负责领导广东、广西和港澳等地的党组织,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党组织,部署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和要认真执行长江局要“十倍、百倍发展党员”的指示,决定广东省委目前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以建立党的组织为中心,以收获组织果实为目的”而开展工作。

这次会议之后,广东省委先后派巡视员到东江、中山、开平、南路、广宁、北江等地,帮助建立发展党组织。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不断地发展抗日武装队伍。1938年初,北江等地的部分县区成立抗日自卫团中队;8月,成立县自卫总队,各区成立抗日自卫分队。接着,有部分区村的民众组织建立农民抗日武装,参加抗击日军的战斗。

当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共中央长江局关于加强党内教育的指示,决定由省、市委宣传部组成教育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党员教育培训。

仅5个月省委就举办了6期训练班,学员被派往各地担任领导骨干,促进了各地党的建设和发展。

8月21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发展10000个新党员”、“建立强而大的群众性的广东党”的任务。中共广东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和长江局的指示,卓有成效地开展群众工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大力推动统一战线局面的发展,同时部署做好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

通过广东省委的努力工作,广东省发展党员的工作进展异常迅速,至1938年10月,广东省的中共党员从几千人发展到上万人,成为华南地区发展党员最快的省份。

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广州,随之又占领了海南岛、汕头、潮州等地。

一时之间,广东大部分地区均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广州沦陷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与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部迁往粤北韶关。中共广东省委也于1938年10月18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迁往韶关,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开始了。

中共广东省委迁至韶关后,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所以开会常常选择在韶关市区的一间民房秘密召开。为了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博古和广东省委领导于1939年初召开了这次中共广东省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

博古发言结束之后,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说:“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确定任务,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改组广东省委。”

就这样,按照党中央指示,这次会议改组了中共广东省委,选举了张文彬、李大林、涂振农、古大存、张越霞任常务委员,张文彬担任省委书记。

同时,这次会议通过讨论,还确定了广东党组织的四大任务:

一、广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正规军打击敌人。此为中心任务。

二、扩大动员组织群众。

三、建立统一战线,精诚团结的范例。

四、建立强大的党的基础。

此次会议之后,趁着抗战初期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的大好时机,广东省委派遣大批党员到群众团体中任职,将抗日救亡先进分子吸收入党,建立和扩大各级党组织,还在基层推行我党以知识分子为桥梁发展党组织的成功经验。

至1939年11月,广东省委已领导8个特委(工委)、8个中心县委(工委)、44个县委(工委)和一批区委、支部,党员发展至18000多人。

同时,广东省委还特别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从省委到县委,举办各种类型的党员培训班,张文彬还经常亲自讲课。这些培训班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从而为党领导华南抗战做了思想组织及干部上的准备。

此外,广东省委还特征重视统战工作。在张文彬领导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广东得到正确贯彻。

广东建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抗敌同志会”等群众抗日团体,除了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分社进行公开的统战工作外,他还特别注意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一些上层人物的开明倾向,以公开合法的形式发展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并使许多救亡团体为我党掌握和领导。

就这样,在广东省委的领导下,以琼崖和东江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