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教学的过程管理
- 师者无敌
-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
- 2893字
- 2021-05-28 15:14:10
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就是通过对未来教学工作和活动的设计,控制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好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计划管理,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范围内通过校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将各科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具体组织、落实,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对校长而言,要开展教学计划管理,首先要熟悉有关的教学大纲,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计划,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其次还要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范围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更明确具体的学校教学目标体系,把宏观层面的国家教学大纲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导主任是联结校长和教师的桥梁,是学校教学计划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他要协助校长管理全校的教学工作,同时又要直接领导各教研组的教学活动。所以他也要熟悉有关的教学大纲,掌握各学科贯彻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并对教研组工作加以指导。为组织好教学计划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教导主任应要求各教研组订出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研究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应包括教学研究的基本精神、主要项目、基本要求、时间、地点、工作负责人等内容。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管理,还应该对教师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进行管理。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制订课程教学的计划,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加钻研。对于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制订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和改进自学方法。此外,预先拟定好考核学生成绩的标准,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也是教师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考核的结果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显示教学管理的水平。
教学组织管理
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抓好教研组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务以及完善教务处的工作。
(1)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各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集体,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行政的最基层组织。抓好教研组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研组建设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一是要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一般来说,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学校应考虑成立教研组;不足三人者,可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多科性的教研组。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教研组成立后,就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教研组的定期会议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三是要选好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最好上下结合来选定,他应德才兼备,管理能力较强,在业务上也有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并在教师中享有一定威望。
(2)科学合理安排课务。学校安排课务非常有讲究,既要考虑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也要适当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虽然每个教师的任课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如教数学的一般不会轻易改教语文,但也应该考虑适当的轮换制度。如新教师到校任教后,最好先让他有个大循环,从初一年级教到初三甚至高中年级,以使其对中学的整个课程有一完整的了解,然后再相对固定某一两个年级段的课程教学。
(3)完善教务处工作。学校教导处是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心,它要负责编班、制表(每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每周活动表)、征订教材、安排课务等工作,还要管理学生学籍、组织期中或期末考试、评估考试质量等事项,此外还要承担文印、资料统计等教务行政活动。在一些学校里,甚至教师的业务进修也是由教导处负责的。可见,教导处的工作是繁忙而重要的。加强教导处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要使教导处的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组织管理的效果。
教学质量管理
什么是教学质量?什么又是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可以笼统地讲即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而教学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协调和控制,促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很显然,学校如果只有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而无教学质量管理,那么教学过程管理将是不完整的,因为检验教学过程管理有效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学质量问题。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对教学质量有一个科学性的认识。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全面的发展,其中既包括学习成绩方面,也包括品德、身体、审美能力、劳动观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全面看待学生的发展质量,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2)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学质量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活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学质量管理应从这两方面入手,而不应单单把眼光注视在教师的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比教师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学生善于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有没有养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应该列入教学质量的范畴。教学质量管理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标准,并订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否则,就会出现光有“教”的质量,而无“学”的质量的局面,即学生考试很出色,因为教师在做大量习题、猜题等方面“教学有方”,但却没有同样出色的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形成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情况。
(3)教学质量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少数拔尖学生。真正出色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只注意那些尖子学生的质量发展情况,置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于不顾,不是真正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些学校为了让升学率提高几个百分点,有意不让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有关的考试,这严重违反了教育法规,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当然也不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4)教学质量管理要体现一种全过程的管理。也就是说,在实施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存在一个质量管理的问题。要从单纯检验教学质量的结果,转向检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的辅导、学生的预习、听讲、作业、实习、考试等等,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整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5)要确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全员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但主要科目的教师要参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也要参与;不但上课的教师要参与,不上课的学校后勤辅助人员也要视情况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条件。学校则要建立一种全员岗位责任制,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奖惩手段,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方面,只能说是一种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上的认识,真正的实施模式还谈不上,因为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教育管理学界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科研的进一步深入,一种既能保持过去较扎实的质量传统,又能对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一定会设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