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行重行行(1983-1996)(合编本)
- 费孝通
- 1124字
- 2021-05-21 15:09:11
七
要办好乡镇工业,必须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企业人才。这些人才从哪儿来?如果靠学校分配的大专生,定西每年只有百来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教师,而且如果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话,大学生也未必能顶用;如果靠引进,目前定西的人才流失尚未止住,而且从长远观点来看,必须要以边区人为主体开发边区。那么,造就人才的途径在哪儿呢?
去年我曾谈到在定西的万余个体专业户里有一批能人,我还走访了其中几位,觉得他们很有前途,只要各级领导注意选拔培养,其中的一部分是可以脱颖而出,担当起发展乡镇企业重任的。
一年后,他们的情况怎样呢?我选择其中两位作了重访。
一位是姓谢的电焊工,去年他新盖了五楼五底的楼房,屋内还是空荡荡的。今年他让我在卧室边的会客室落座喝茶。一套捷克式的沙发,前面是茶几,书桌上放着四喇叭的收录机,沙发旁是18英寸的日立彩电。我注意到他手上的表也由“海鸥”换成了“英纳格”。除此以外,家门口还停着一辆价值2800元的“嘉陵”轻骑。不用问,我就可估出一年来他的收入不下万元。
这位初中毕业生告诉我,他妻子虽然还是在务农,但已学会了电焊操作,农余时间就做电焊工。可是他觉得家庭电焊工厂再办下去就要忙不过来了。因为从去年开始,他承包了县医院两幢大楼的建筑任务。他说,接受承包以后,他先后组织起了一支有120余人的农民建筑队伍,现在大楼已基本竣工。我听说承包合同签订后,建筑材料费涨了价,于是就问他有没有再向医院提出增加建筑开支的要求?回答说是既然订了合同,就得守信用。
从客厅出来,在他家的阳台上,看到不远处由他指挥盖起的那幢三层楼房,我同时看到一个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
第二位是一个开磨坊姑娘的父亲,他叫刘仰吉,40余岁。去年他正在制作自己设计的提斗,可以用电把麦子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倒进磨斗中。据说后来他一共做了7部提斗,有一部就装在他女儿的磨坊内使用,为女儿省了不少力。今年,磨坊中增加了他的一个儿子,只有17岁。我估计那是为了女儿出嫁后,由弟弟来接班做准备的。
那么,刘仰吉本人现在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与另一位同村人一起承包筹建一个村办榨油厂。三大间新厂房,机器正在安装,预计到9月胡麻籽成熟后就可以开工榨油。
我听说县城早已有一家国营的榨油厂。我就问他,如果他们办的油厂竞争不过国营油厂,投资收不回来怎么办?他说,他有把握在一年内收回投资数。因为村办油厂与国营厂比有三大优势,一是开工时间足,可以不受上下班限制;二是他肯定即将招收的20来名工人的服务态度要比国营厂好;三是办厂初期工人工资可定得略低些,并节约开支。
如果地、县、乡各级领导能注意和重视类似谢、刘这样在基层成长起来的人才,用短期集训等各种方法为他们助长补缺,定西发展乡镇工业的人才是会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