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协作联系上,定西乡镇企业提出的要求是背靠兰州、面向全国,这就是说,除了上述与东部直接发生的横向联系,他们把兰州作为省内纵向联系的支柱和乡镇企业的中心。问题是在西部重镇兰州市,是否起到了它对地方工业的应有的辐射作用?从上面说到的那个塑料编织厂来看,兰州化工厂的确是背靠的支柱。可从总体上看,兰州的工业体系尚未充分发挥这种作用。有人认为兰州的技术力量本身薄弱,再要扩散是心有余力不足,对此我了解得还不够。但从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个中等城市的经验看,前些年它们采取“产品脱壳”“一条龙”等各种形式扶持乡镇企业,结果是越向下扩散,城市本身的企业素质越强。道理有两条,一是通过区域性的联结,使企业取得了规模效益,这叫以多取胜。二是周围的乡镇工业发展了,就迫使城市本身做结构调整,并向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伸手求科技。这叫更上一层楼。

由此而言,兰州市的扩散是有潜力的。它不仅可以成为甘肃全省工业体系的核心,还能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起到中坚、枢纽的作用。因此,兰州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有可能在将来建成“中国的芝加哥”,东部的经济力量通过兰州这块跳板,促进西部的开发和经济振兴。

由兰州市的地位,我进而想到甘肃各地区的首府、各县的县城乃至有条件的乡镇,都应当敞开城门,发散各自的力量,扶持乡镇企业。这种由上而下的层层扩散将造就一个错落有致的地方工业群落,这一群落的良性生长又能起到自下而上、层层保护的反馈作用。

五六十年代,中央各部在边远地区布了不少点,叫作三线工厂或二线工厂。这些企业现状如何?乡镇工业的发展是否也能借助它们的力量呢?这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入调查。

今年我走访了就在定西城里的敬东机器厂。敬东厂是1970年由四机部投资1200万元办起来的三线厂,生产军用电子产品。地区干部介绍说,在1983年以前的十几年中,工厂与地区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地区的同志觉得自己是种洋芋蛋的,而工厂是搞电子的,高攀不上,工厂也自成体系,凡事不求人。

从1983年开始,地区和工厂的领导才互相走访,热络起来。就在那一年,工厂主动帮助地区扶持一家常年亏损、濒于倒闭的毛巾厂,改产由工厂扩散的电视机高频头的零部件,当年就扭亏为盈。1984年,这个已成为电子元件厂的小厂,产值达到140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现在小厂职工人数已从最早时的100余人扩充到320人,今年计划产值为300万元,实现利税为22万元。

除此以外,在1984年5月,敬东厂又拉出一条生产线,与地区劳动服务公司搞实体联合。即工人在总厂培训,技术由总厂指导,原材料供应、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全由总厂负责。实际上是总厂的一部分,一年来该厂收入加工费42万元。

今年3月,敬东厂资助7.5万元给城关的乡办塑压厂,塑压厂为敬东厂加工零部件。4个月来完成产值30万元,实现利税3万元,安排了农村社员50人。

听完地区介绍,我就到敬东厂,厂长和总工程师热情接待了我,他们坦率地说,扶持地方办厂是该厂发展的需要。原来在1980年以前,这个中型军工厂按计划生产的产品销不出去,连年亏损,亏损总额达137万元,工资发不出,只得靠贷款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决定转军工为民用,生产电视机的高频头、偏转线圈以及骆驼牌收录机,这一转马上见了效。

1983年,工厂生产高频头的数量达到了50万只,为初转产时的8倍多,这时再要提高产量,工厂感到力不从心,招工指标不足,场地、资金都受到限制。扩厂不可能。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大的需求量,怎么办?于是,该厂打开大门,采取实体联合、协作加工、外协合同等多种形式,与省内外的30多家工厂挂上钩。其中有上述定西的3个,省内其他地区8个和浙江十几个。一搞对外协作,这个厂也就如鱼得水,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全国的先进企业。1984年生产了185万只高频头,今年有把握拿下300万只。工厂基本上只做总装,现在每天装配5000只。据说全国每天生产电视机为4万台,这就是说,全国1/8的电视机采用敬东厂生产的高频头,1984年该厂盈利1200万元,还招了本地职工440人,现在共有职工2800人。

敬东厂的厂长总结说,产品救了一个厂,发展带动一大片,如果不搞扩散,达到这样一个生产规模,工厂就要胀死。

敬东厂为所有的三线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它表明,国营大企业只有走开放扩散道路,扶持地方工业,形成区域性的工业发展体系,其自身才能保持经济活力。

可是,只在生产上搞产品扩散仍然是半开放。敬东厂的企业结构仍然是封闭式的工厂办社会。对此,厂领导也颇感烦恼。职工宿舍要厂里造,分房纠纷还不少;职工子女要厂内包,托儿所、幼儿园、医务所都要厂来办。总之,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基本上都要由厂来管。幸亏这是一个年轻的工厂,老职工和成年子女还不算多。即便如此,厂领导仍必须拿出1/3的精力应付生产管理以外的事务,看来,长此以往,这里也会如同包钢那样发生人文生态的失调,即一个企业系统如果与环境割断了社会性的能量交换,那么由系统内部社会结构变化产生的力量就会形成内耗,内耗力量滋生到一定程度,原先的社会结构就会瓦解,系统也就崩溃。

定西地区和工厂的领导都赞同关于封闭性企业不能永葆青春的看法。我希望他们能够携起手来,再创造出一条好经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