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邓初民于中大任教期间,在《均衡论与内在矛盾律——答刘水君》一文中写道:“通常所谓的科学的任务,在探求其所研究的对象之因果法则,也就是在探求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运动法则,所以自然科学便在探求自然现象之运动法则,社会科学便在探求社会现象之运动法则”,[38]他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真正践行了这番话。

在中大任教的三年多时间里,邓初民致力于研究社会现象及其法则,身体力行地投入教育事业,不畏时局艰险、政治阻滞,克服万难,启发中山大学的师生们投入社会科学研究,与广大群众一同为爱国事业奋斗。他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所作贡献及其精神品质,值得后人学习和怀缅,他留给中大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应发扬光大。

附: 邓初民在中大任教期间(1933—1936年)发表的部分著作之篇目(按时间先后排列)

1. 《关于研究历史必须注意的几个根本点:史地讲座稿之一》,载《史地丛刊(上海)》1933年第1期,第1~6页。

2. 《释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诸问题》,载《行素》1934年第1卷第4期,第32~37页。

3. 《从历史上考察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下期续完)》,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第14~20页。

4. 《从历史上考察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续)(附表)》,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2期,第74~79页。

5.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商业经济及商人地位》,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58~66页。

6. 《中国现社会经济之客观的分析及其危机(附表)》,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4期,第54~69页。

7. 《华南商业经济的不振及其原因之概述》,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5年第1卷第5期,第21~31页。

8. 《商品论》,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5年第1卷第7期,第70~79页。

9. 《从商品到货币(上):一名价值形态之发展》,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5年第1卷第8期,第42~46页。

10. 《从商品到货币(下):一名价值形态之发展》,载《香港华商总会月刊》1935年第1卷第9期,第28~31页。

11. 《我受教育的经验和我教育的经验:在国立中山大学民廿六年班演讲》,载《新宇宙》1935年第1卷第1期,第31~37页。

12. 《读书问答:开于中国社会史的研究答问:答我的女儿蔓青并中大同学》,载《新宇宙》1935年第1卷第2期,第40~46页。

13. 《均衡论与内在矛盾律——答刘水君》,载《新宇宙》1935年第1卷第3期,第37~42页。

14. 《言论:中国现在之社会经济》,载《实业季报》1935年第2卷第1期,第20~37页。

15. 《应如何救亡图存》,载《台风(北平)》1936年第1卷第9期,第49~50页。

16. 《关于知识分子》,载《生活日报周刊》1936年第1卷第11期,第5~6页。

17. 《专载:留别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同学书》,载《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1936年第2期,第4页。

18. 《专载:留别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同学书(二)》,载《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1936年第3期,第4页。


[1]. 参见邓初民:《我受教育的经验和我教育的经验:在国立中山大学民廿六年班演讲》,载《新宇宙》1935年第1卷第1期,第31~37页。

[2].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3]. 参见吴伯就:《邓初民传略》,载晋阳学刊编辑部编:《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3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8~89页。

[4].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5]. 参见邓初民自述:《我在广州国立中大时》,载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一二九运动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3页。

[6].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第70页,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7].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一九四四年度第一学期考取研究生相片簿及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计划大纲》中,邓初民曾经的学生、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研究生苏宪章所呈文件,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五—6738。

[8].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3年1月12日,第6版;1934年1月10日,第3~7版等,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9]. 参见邓初民自述《我在广州国立中大时》,载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一二九运动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3页。从1927至1933年的《国立中山大学日报》记载校闻中亦可证知。

[10]. 楼栖:《对何思敬教授的一段回忆》,1979年11月28日文,载杭州市余杭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何思敬资料集》,2002年版内部资料,第78页。

[11]. 参见张克明:《纪念何思敬老师》,载何健文主编:《何思敬与新中国宪法——献给共和国的五十周年》,延安大学1998年印,第93页。

[12]. 参见李家金:《邓初民教授轶事》,载《国立中山大学校报》1989年9月18日。

[13]. 参见江穆:《1931—1935年广州文化界地下革命组织活动的一些情况》(完稿于1988年),载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碧血黄花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成立7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14].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15]. 曾生:《坚强的民主战士,青年的一代师表》,1981年3月(未刊发),转引自吴伯就:《邓初民》,载胡华主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7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4页。曾生,原名曾振声,近代中国革命家,著名的东江纵队司令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也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16]. 分别参见同日《国立中山大学日报》。部分演讲内容后来整理成文章发表,详见本文附录。

[17].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1月30日,第3~5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18]. 参见《昨晨举行总理纪念周情形略志:邓初民先生报告桂游经过》,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6日,第2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19].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20]. 参见李家金:《邓初民教授轶事》,载《国立中山大学校报》1989年9月18日。

[21].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12月24日,第3~7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22]. 参见邓初民本人发表的文章著作及其受访实录。具体见附录。

[23]. 参见李家金:《邓初民教授轶事》,载《国立中山大学校报》1989年9月18日。

[24]. 参见《本校教授通电反对中日亲善》,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5年3月23日,中山大学图书馆特场馆藏。

[25]. 参见温焯华:《我所知道的中国青年同盟》,载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一二九运动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134页。

[26]. 参见杨康华:《杨康华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6页。

[27].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28]. 参见曾生(曾振声):《曾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40~41页。

[29]. 参见曾生(曾振声):《曾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44~47页。

[30]. 参见邓初民1979年病中口述,秘书吴伯就、学生杨起华笔录:《九十述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31]. 参见邓初民:《专载:留别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同学书》,载《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1936年第2期,第4页。

[32]. 参见邓初民:《专载:留别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同学书(二)》,载《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1936年第3期,第4页。

[33]. 参见薛其林:《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政治学构建》,载《湖湘论坛》2014年第6期,第66页。

[34]. 参见吴汉全:《邓初民〈新政治学大纲〉(1940年)的学术贡献——纪念邓初民诞辰120周年》,载《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3期,第47页。

[35]. 曾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的石啸冲语。参见薛其林:《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政治学构建》,载《湖湘论坛》2014年第6期,第68页。

[36]. 参见束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体系在民国的开创——邓初民〈政治科学大纲〉的意义》,载《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第199页。

[37]. 参见束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体系在民国的开创——邓初民〈政治科学大纲〉的意义》,载《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第200页。

[38]. 邓初民:《均衡论与内在矛盾律——答刘水君》,载《新宇宙》1935年第1卷第3期,第37~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