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传承:中山大学法科学人(1924—1953)
- 黄瑶 王薇 黎翀等
- 984字
- 2021-04-30 19:39:58
第一章 周鲠生:中大法科的重要筹备者
周鲠生(1889—1971),原名周览,湖南长沙人,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和外交家。他17岁官费留学日本,于早稻田大学取得本科学位,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1912年,在汉口办《民国日报》;[1]1913年后,先后留学英国和法国,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归国后,他曾先后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多个大学任教或参与筹备。1945年,周鲠生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参加联合国的旧金山制宪会议;[3]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出任武汉大学校长;1950年起担任外交部顾问,后兼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是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中所聘请的四位顾问之一[4]。周鲠生审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表述 [5];建议在抗美援朝中使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作战 [6];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议外交部声明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7]。他著作等身,出版著作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三百多篇;晚年抱病仍著述,写成60万字的巨著《国际法》。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教授认为,周鲠生是中国国际法界的一代宗师,对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同志评价:“周鲠生先生是中国现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著名外交史家、教育家……他的一系列奠基性著作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体系,对新中国国际法学学术建设、国家外交政策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9]
这位横跨国际法学、外交政治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的大家,其生平很值得研究。但由于周鲠生无自传、日记流传,其书写的大量书信、书面材料和档案可能在战火及“文化大革命”中灭失 [10],学术界目前对周鲠生的生平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11]多数相关传记曾提及周鲠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过广州或中山大学,[12]也有学者认为,周鲠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13]这些观点也被后续一些周鲠生相关的传记、百科词条、地方志等所采纳。[14]可能受资料所限,现能找到的关于周鲠生在广州或中山大学的经历的记叙每每总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
2019年是周鲠生诞辰130周年,适逢中山大学建校95周年和中山大学法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通过史料探寻周鲠生与中山大学的关系,就显得具有特殊意义。同时,本文也可更加完整地呈现周鲠生的生平,为中山大学校史添补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