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回首邓孝慈在中大法学院任教的11年,身为教师,他精进教学,关爱学生;身为学者,他态度严谨,潜心治学。在任职法学院院长期间,邓孝慈肩负起院务发展的职责,兢兢业业地在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全院师生谋求更为称心的研究、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后来法学院教学教务制度的逐步完善打下坚实基础。在动荡不安的抗战时期,邓孝慈又担负起寻求迁校新校址的使命,中大西迁澄江离不开他的奔波操劳。忆起邓孝慈在中大的岁月,他不仅因平易近人的教风、渊博的学识而深受学生爱戴,更因他始终为学校、为学院、为师生的发展尽心尽责而备受景仰。正如他在澄江毕业典礼演讲中所言,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具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83]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一精神,始终在祖国教育的这块沃土上不求回报地不懈耕耘。时至今日,邓孝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之精神亦不过时,只有在我们有所追求、有所担当、敢于付出之时,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附: 邓孝慈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1929—1940年)出版和发表的部分译著和文章篇目(按时间顺序排列)

译著

1. 日本东京市政调查会编:《各国地价税制度》,邓孝慈译,华通书局1929年版。

2. [德]格尔拉哈:《德意志新社会政策》,邓孝慈译,华通书局1930年版。

3. 《战后欧美社会政策》,林众可、余祥森、邓孝慈等编译,华通书局1930年版。

主要文章

1. 《中国人口问题》,载《社会科学论丛》1930年第2卷第2期,第16~28页。

2. 《目前金贵银贱的原因及其应付方案》,载《社会科学论丛》1930年第2卷第3期,第1~16页。

3. 《新马尔萨斯主义研究》,载《社会科学论丛》1930年第2卷第5期,第83~96页。

4. 《塞伊与亚丹斯密在经济学之地位》,载《社会科学论丛》1930年第2卷第10期。

5. 《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一个考察并由其学说中所得着的几个启示》,载《社会科学论丛》1931年第3卷第1期,第95~108页。

6. 《公益当铺纵谈》,载《社会科学论丛》1931年第3卷第5期,第19~38页。

7. 《现代国家学说之发达及其理论基础》,载《社会科学论丛》1931年第3卷第1112期,第1~22页。

8. 《帝国主义与世界和平》,载《社会科学论丛》1932年第4卷第3期,第1~16页。

9. 《孔子政治思想阐微》,载《社会科学论丛》1934年第1卷第2期,第23~24页。

10. 《欧战局势与我抗战前途》,载《中山公论》1939年创刊号,第5~7页。


[1]. 参见《邓孝慈的总调查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40-176。

[2]. 参见《邓孝慈的在校服务证明书》,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63-057。

[3]. 参见《法学院系教授一览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096-008;《法学院正教授一览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096-014。

[4].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八十·人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页。

[5]. 参见云南名人编辑委员会编:《云南名人(上册)》,中国大地出版社2017年版,第760页;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八十·人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页;《云南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云南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2页。

[6]. 陈予欢:《云南讲武堂将帅录》,广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7]. 参见《法学院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名籍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90-083;《法学院政治学系教员名册》,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96-004。

[8]. 参见《邓孝慈的在校服务证明书》,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63-057。

[9]. 参见《一九三二年度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职员录》,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79-005。

[10]. 《文告:法学院布告》,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3年12月2日,第1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11]. 《委任邓孝思为本府经济顾问》,载《云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9卷第86期,第16页。

[12]. 参见冯双编著:《邹鲁年谱(下册)》,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0页。

[13].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关于聘邓孝慈及张云教授为本校〈中山公论〉半月刊出版委员会委员的函》,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1-0066-006;《云南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云南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406页;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局编:《云南出版事略》,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14]. 参见《命令》,载《申报》1939年6月3日,第7版。

[15]. 参见《邓孝慈的在校服务证明书》,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63-057;杨应康:《中山大学澄江忆旧》,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16]. 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集萃(第三卷)》,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1页;云南师范大学档案馆编:《薪火相传——云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页。

[17]. 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史料专辑》,昆明政协印刷厂1992年印刷,第15、18页;全国政协研究室编:《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下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8~449页;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四十四·党派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349页。

[18]. 杨应康:《中山大学澄江忆旧》,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页。

[19]. 参见云南名人编辑委员会编:《云南名人(上册)》,中国大地出版社2017年版,第760页;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八十·人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页;《云南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云南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2页。

[20].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六十·教育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5页。

[21].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五十七·司法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5、388页。

[22].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五十七·司法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6~387页。

[23]. 参见陆复初编:《昆明市志长编·卷十三》,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内部发行,第133页。

[24]. 参见宁超:《评唐继尧创办东陆大学》,载刘光顺主编:《唐继尧研究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896页。

[25]. 参见《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志(第二卷)大事记(1915年—1993年)》,云南大学党史校史办公室1996年内部发行,第5页。

[26]. 参见《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志(第二卷)大事记(1915年—1993年)》,云南大学党史校史办公室1996年内部发行,第6~7页;龙云、董泽:《创建东陆大学碑记》,载张建新、董云川编:《云大文化史料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27].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教授及副教授所授科目调查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730-034;《法学院一九三三年度上学期各教授讲师系别姓名及所授科目一览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72-033;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5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6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28].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5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6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29]. 参见张紧跟编:《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30]. 参见张紧跟编:《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31]. 参见《生活周刊》1930年第5卷第23期,第13版。

[32]. 参见《生活周刊》1930年第6卷第2期,第17版。

[33]. 参见《一九三二年度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职员录》,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79-005。

[34]. 《文告:法学院布告》,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3年12月2日,第1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35]. 参见杨应康:《中山大学澄江忆旧》,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36].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1939年度概况》,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96-078。

[37].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38]. 参见《我国学法律者之责任》,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23日,第2~4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39]. 参见《法学院布告》,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2月26日,第1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晚近中国法学的变迁及其改进——何海秋先生在法学院讲》,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2日,第2~3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0]. 例如:《演讲录·我对于研究宪法草案的几个注意》,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4月14日,第4~7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1]. 参见张紧跟编:《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90页。

[42]. 例如,法学院助教区季鸾出版《广东之典当业》(上海书店出版社1934年版)一书时,邓孝慈即为其作序。

[43]. 参见《会议录·一九三三年度第二次教务会议议事录》,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1月4日,第2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会议录·法学院一九三三年度第五次院教授会议》,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1月12日,第6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4]. 参见《本校奖励法农两同学译著》,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19日,第2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5].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校闻·法学院筹备模拟国民代表大会》,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27日,第1~2版;《模拟国民代表会昨开三次筹备会》,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3月28日,第2版;《模拟国民代表会组织处开首次会议》,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4月2日,第1版,均由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6]. 参见《校闻·法律系同学注重见习》,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4年4月9日,第1~2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47]. 参见何季镗:《广州诗钟社拾零》,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九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9页。

[48]. 诗钟是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重形式而轻内容,当然其中也不乏语言精湛且思想内容丰富的诗钟。诗钟要求上下两句格律严格对仗工整,多引经据典,因而诗钟爱好者多为对诗词文学有些造诣且擅用僻典险韵之文人。

[49]. 参见朱胜荃:《石牌三年》,载罗永明主编:《我们的中大》,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50].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8页。

[51]. 具体发表的文章篇目及所载卷期详见本章文末的附录。

[52]. 参见《会议录·法学院一九三三年度第三次院教授会议》,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3年10月17日,第3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53]. 参见《中国经济学社在粤举行年会》,载《申报》1936年1月7日,第14版。

[54]. 参见刘兴育主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学术卷(1923年—1949年)》,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3页。

[55]. 参见杨应康:《中山大学在澂江》,载《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69页。

[56]. 参见张紧跟编:《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杨应康:《中山大学澄江忆旧》,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106页。

[57]. 参见《一九三八年度法学院教授一览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096-009;《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1939年度概况》,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96-078。

[58].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7年12月27日,转引自张紧跟编:《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59].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七年度法学院教授讲师姓名及担任课目一览表》,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492-002;国立中山大学教务处编:《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七年度教职员录》,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60]. 参见《邓孝慈的毕业典礼演说词》,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081-011。

[61].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关于聘邓孝慈及张云教授为本校〈中山公论〉半月刊出版委员会委员的函》,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1-0066-006。

[62]. 参见王薇、刘金富:《中山公论:站在争取民主自由和反侵略立场发表主张和见解》,载《云南经济日报》2017年9月8日,第B3版;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局编:《云南出版事略》,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63]. 《中山公论》编者:《编后记》,载《中山公论》1940年第2卷第1~2期,第206页。

[64].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1939年度概况》,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096-078。

[65]. 邓孝慈:《欧战局势与我抗战前途——代发刊词》,载《中山公论》1939年创刊号,第5~7页。

[66]. 参见《云南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云南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406页;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局编:《云南出版事略》,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67]. 参见《关于请求召开校务会议讨论解决生活费问题具体办法等情的函》,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4-0644-057。

[68]. 参见《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学员马宗庆的入学保证书》,档案号020-003-0207-043;《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学员蔡衍南的入学保证书》,档案号020-003-0207-044;《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学员钟振基的入学保证书》,档案号020-003-0207-045;《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学员龙甘泉的入学保证书》,档案号020-003-0207-050,均由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69].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关于黄元彬请辞邓孝慈代理其法学院院长职务的文》,档案号020-003-0101-004;《国立中山大学关于准黄元彬辞去各职及邓孝慈代理法学院职务等情的文》,档案号020-003-0101-003;《国立中山大学关于请邓孝慈担任法学院院长的函》,档案号020-003-0101-009,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70]. 参见《关于请收回代理法学院院长成命的文》,档案号020-003-0101-008;《国立中山大学教务处关于邓孝慈请收回代理法学院院长成命的函》,档案号020-003-0101-007,均由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71]. 参见《国立中山大学关于请劝担任法学院院长的文》,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01-010。

[72]. 参见《邓孝慈的在校服务证明书》,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3-0163-057。

[73]. 参见杨应康:《中山大学澄江忆旧》,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74]. 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集萃(第三卷)》,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1页。

[75]. 参见《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教职员名册》(1950年5月9日),载云南师范大学档案馆编:《薪火相传——云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页。

[76].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六十·教育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5页;云南师范大学档案馆编:《薪火相传——云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

[77]. 参见陈平:《解放战争后期昆明师院民主运动概况》,载云南师大党史编写组:《云南师范大学解放战争时期党史资料文集》,云南师范大学党史编写组1991年编辑出版,第67页。

[78]. 参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八十·人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5页。

[7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辑 第18辑 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史料专辑》,昆明政协印刷厂1992年印刷,第15、18页。

[80]. 全国政协研究室编:《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下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8~449页。

[81]. 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编:《云南民盟大事记(1941年—1990年)》,民盟云南省委员会1992年内部发行,第79页。

[82].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四十四·党派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349页。

[83]. 参见《邓孝慈的毕业典礼演说词》,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020-002-0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