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备考》中的注音方法

在中国文字史中自古代至近代的各部辞书当中,汉字的注音方法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及反切法。这些注音方法被运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使用环境,用来给一些生僻字或较为少见的汉字注释读音。每种注音方法皆有不同的优劣。

《备考》系由邓春榜编撰的一部汉喃双语词典,其主要目的是作为家中子弟和门徒的一部教学材料。作者认为,大部分从前辈们参考过来的材料都处于“尝博采群书以授后学而挂一漏万”的状态。以“欲多识其名而便家庭训诂”为宗旨,作者对其词典中各词目的注音工作尤为重视。

《备考》中主要的注音方法有三种:读若法、直音法及反切法。

1.读若法

“读若”又作“读如”,意为“与某一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读若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注音方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使读者从读若音读出被释字的读音。《说文》:“儡,读若雷”;“自,读若鼻。”

《备考》中的读若和直音两种方法并无区分。除了反切法容易辨认外,为汉字注音时,读若和直音两种方法都采用一样的注音形式。

例如,“朏,音斐,三日生明,亦曰新月”[T3b]。又如,“,音虽,手足生坚皮”[T13a]。

如仅依靠书中的注音,朏读为“斐”(phỉ),读为“虽”(tuy)。然而,后者在《广韵》中被注为“侧持切,音缁”。因此,的直音为“缁”(truy),读若音为“虽”(tuy)。

续表

2.直音法

直音法是用一个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该注音方法自汉代已被广泛运用,也是最简单的注音方法。由于其简便易学,因此这种注音方法也被越南人沿用。陈仲阳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汉喃双语词典采用直音法来给生僻字注音。

据初步调查,《备考》中有近400个词目采用直音法或读若法来注音,而实际上书中的直音法案例往往多于读若法。

3.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注音,其中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广韵》注“皽”为“知演切”,其中取“知”(tri)字的声母“tr”,“演”字取韵母“iên”,给“皽”字拼成“展”(triển)音。

反切法的诞生克服了比其更早出现的一些注音方法。由于具有较多的优点,反切法被广泛运用并流传时间最长。该现象不仅在中国出现,而且也出现在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在越南,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印行的《日用常谈》(此后简称“日用”)、《大南国语》(此后简称“大南”)、《嗣德圣制解义歌》(此后简称“解义”)等一些权威的汉喃双语词典都采用反切法给汉字注音。《备考》的近800个被注音的汉字当中,约有一半(近400个)的汉字使用反切法注音,其余为读若法和直音法。

4.《备考》与中国各部韵书的相同之处

在《备考·小引》中作者云:“学之难,非徒格物之难,识其名者之为难也。况古今名异,南北音殊,于以辨物正名,不其难而又难哉。”意识到此困难之处,邓春榜收集大量词目,查阅中国各部古字典、词典,找出合适的注音方法,力图统一读音,以供读者方便查阅。实际考察表明,作者参考了诸多中国韵书、百科全书及各专业词典来给《备考》中各词目注音和释义。主要参考工具书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唐韵》《广韵》《集韵》《类篇》《正韵》《韵会》《正字通》《周礼》《农政全书》等。

笔者在书中随机抽取有关汉字反切法的若干样本,从实例可以看出邓春榜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与中国各部韵书的一致性。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续表

5.《备考》与中国各部韵书的差异之处

按编撰方法,《备考》被视为一部汉喃双语词典,而按其性质与使用目的,《备考》又是越南的一部百科全书。《备考》全书分33门类,共4735词目,虽不算一部大词典,但由于其为个人编撰,故在各编撰阶段难免发生错误。

在汉字形体上出现的一些错误实例,详见下表。

续表

例1按《唐韵》的反切法,“矞”被注为“餘律切”,其中取“餘”(dư)字的声母“d”,结合“律”(luật)字的韵母“uật”拼成“duật”。

按《集韵》和《韵会》的反切法,“矞”分别被注为“尹律切”和“以律切”,其中取“尹”(doãn)字或“以”(dĩ)字的声母“d”,结合“律”(luật)字的韵母“uật”拼成“duật”。

由此可见,“律”(luật)字的注音应取声母“d”,结合韵母“uật”拼成“duật”。而《备考》则将“律”字误注成“徐律切”。之所以出现此错误是因为“徐”与“餘”字形相近。

例4是韵母的汉字误写。“嗅”在《备考》中注为“许收切”,而《广韵》《集韵》及《韵会》则一律注为“嗅,许救切”。其中,《备考》和其他韵书都取“许”(hứa)字的声母“h”,而在韵母方面,这些韵书都取“救”(cứu)字韵母“ưu”,相比《备考》中“收”(thu)字韵母“u”则更加准确。这种失误也是由于“收”“救”两字在字体上相近的缘故。

属于这种情况的错误虽然未被具体统计但数量不多,这种失误出现在刊刻印板过程中,是单纯的汉字形体错误。然而,如果没有经过对各部古韵书具体注音来源的详细对比,该现象会给读者和研究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6.《备考》中反切法的独有之处

在该书使用反切法注音的近400个汉字当中,除了有一些发生上述所谓的汉字形体差错外,大部分都参考了中国各部权威的韵书并严格遵守反切法的规则。然而,笔者通过初步统计结果发现,约有30个汉字虽然采用反切法注音但只用一个汉字,具体是取反切下字的韵母而没有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

上述例子都是从《备考》被注音汉字中随机抽样的,然而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只用一个反切下字来注音而没有反切上字的情况下,我们最初假设这可能是直音法或读若法。然而,这两种注音方法在《备考》中使用近400次来给汉字注音,在书中出现得较为分明清晰,不会与反切法相混。

另一种假设是,这是编写、刊刻过程中所发生的失误。如果只有若干错误发生,这种假设是可以接受的,而全书约有30处发生这种现象,这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此外,在了解其他汉喃双语词典的反切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南》中也有这种现象。

从上述两部汉喃双语词典特殊反切法的实例上,笔者认为这不是词典编写或刊刻过程中所发生的缺字失误,而是越南人在反切法基础上所派生的一种注音方法。然而,在目前条件下,未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明这种注音方法。

第二,相比中国其他韵书,在给《备考》的汉字注音时,作者有了一些改变。如例1、2、5:用“吊”(điếu)代“弔”(điếu)来取韵母“iêu”;用“了”(liễu)代“鸟”(điểu)来取韵母“iêu”;用“交”(giao)代“刀”(đao)来取韵母“ao”。

7.尚未找出书源的若干案例

如上所述,《备考》中所用的反切法基本上是参考中国的各部古韵书的。但由于资料的限制,有一些案例笔者尚未找到其参考来源,导致在汉字注音及其注音溯源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扰。

例如:

哆,火贯切,不欲言强答。[T19b][3]

摽,丁计切,两手急持人。[T22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