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本书以挖掘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内涵为基础,以分析构建指标体系的时代价值为出发点,以明确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导向,进而基于内涵理解而确定综合评价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要素分解,最终构建能够准确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以评价结果为立足点,采用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以“蓝色指数报告——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形式,客观测度与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明晰海洋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勾勒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演变的机制与规律,探明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阶段性进程。

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遵循理念再造(海洋发展基本内涵,第二章)→经验再造(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三~四章)→依据再造(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和确定具体指标,第五章)→应用再造(重点突出、分析深入,第六~十章)的思路展开。

(一)海洋发展的内涵及其演变

这部分内容是本书的关键点和难点。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是对海洋发展内涵和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以便科学划分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内部各子系统及相互协同关系。这部分内容以反思传统海洋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为依据,系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指导海洋发展的宏观论述,系统总结社会发展理论、海洋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系统梳理国家海洋局及沿海地区关于海洋发展的政策规章,进而界定海洋发展的概念及时代背景,阐明海洋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实质、核心要义、理论依据,明晰海洋发展的基本阐释,包括海洋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观点。

这部分内容所形成的重要观点有三个方面。第一,追寻海洋发展的共性演进逻辑是界定内涵的基础视角。需注重把握时代特性,要综合时间、领域和影响三个维度,应将海洋发展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框架中加以考察,将基本建设阶段性演变同我国发展模式转型相结合,使其具备时代意蕴。第二,海洋发展内涵的演进规律,本质是人类社会与海洋关系的变迁,是对海洋价值与利用方式的再认识。海洋发展的实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等社会实践活动,使海洋各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最终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和结果。海洋发展同样可以算作以人的思想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复杂系统。第三,海洋发展的逻辑应是沿着走向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和谐海洋的顺序而展开。既是对传统海洋发展模式的转型,又是通往海洋强国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已超越单纯的海洋经济发展的含义,向着要素集成与协同的复合系统工程方向延伸,需综合运用技术逻辑、资本逻辑、政治逻辑、社会逻辑、文化逻辑、生态逻辑等,达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理想状态。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方法

1.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这部分内容以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基本内涵为指导,以反思以往海洋发展评价研究为依据,阐明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重点要解释沿海地区海洋发展需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完成怎样的工作,进而界定指标体系的基本规定性,包括基本内涵、基本思路、基本要求等。

这部分内容所形成的重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内涵。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是对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海洋管理、海洋保护等人海互动过程中所显现的综合程度的测度。它涵盖的内容既体现当前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过程与取得的成就,又顾及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用来描述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监测沿海地区海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一套指标体系。第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所探讨的评价研究即发展度,通过测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指数,从而全方位反映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态势。所谓蓝色指数,是指在准确定位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指数测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指标体系各级指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反映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程度的指数。从中也可透出协调度、持续度的韵味。考察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协调度,可以通过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准确反映海洋发展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考察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持续度,可以在时间纵向变量上,用两个相近特定时段的发展水平进行相互比较分析,从中得出海洋发展持续性的变化趋势;在空间横向变量上,可以对沿海不同地区的海洋发展的持续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可对系统各要素的持续性单独进行分析和比较。第三,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使评价更准确、更科学,构建指标体系中的评价维度设置与评价指标选取应把握海洋发展时代内涵,在强调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协调性的同时更强调人的发展。基于此,海洋发展评价应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构建指标体系是对影响沿海地区海洋实践活动诸要素的综合分析,包含人海互动活动的整个生存空间,完全摆脱了以往仅限于经营活动的空间范围,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的要素分解,即对海洋发展综合系统拆分成若干个互相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并分别选取反映评价对象的指标,综合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描述、评价、预测功能。这样的评价说服力更强,是对于海洋发展理论的又一贡献。

2.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为了准确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必须明晰一套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用以指导选取和构建指标体系。本书重在破解以往研究中对海洋发展内涵挖掘比较欠缺,过于注重数理分析,致使指导原则缺乏全面和一致的认识,导致的指标应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据此,应以海洋发展内涵、系统构成及作用机制、综合评价理论为基础,通过指标体系检验、结果测算及结论分析,从特征及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体而言,应分为基础原则与方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原则与方法、指标相关选取原则与方法三个方面。

这部分内容所形成的重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础原则与方法。要体现指标体系的宏观性和统领性,基础原则取决于海洋发展的基本阐释,构建指标体系应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满足海洋发展基本原则,能够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尤其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人海和谐”的理念。第二,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原则与方法。海洋发展是由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运作的结果,在运用理论分析法对海洋发展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发展特征要素,由此构成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框架设计需体现基于全面的系统性原则和基于层次的科学性原则,以此达到内容涵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合理的目的,避免单纯运用经济可持续发展衡量海洋发展的片面性。第三,指标相关选取原则与方法。指标处于指标体系的最底层,每个指标都应是反映本质特征的综合信息因子,通过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直接反映出各个要素的基本状况。筛选的指标需要能够全面、简洁反映海洋发展的内涵。指标选取应体现客观性和简单性,应具有可比性和可测性,尤其要注重简明清晰,评价指标并非多多益善,关键在于其在评价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为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需进一步考虑被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并征询专家意见,得到具体指标。

(三)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根据科学方法构建和阐释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框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取指标,设计权重。

通过指标体系分析海洋发展态势和“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人海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是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针。本书将“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度”的评价作为目标层,海洋发展主要需要把握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要实现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都要实现协调发展。海洋文化发展相关因素取决于沿海地区的历史资源禀赋,且海洋文化背景悬殊,因此在构建评价基本框架时,未考虑海洋文化的评价,最终确定了以经济发展子系统、社会进步子系统、政治建设子系统以及生态建设子系统为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的基本框架,以此反映新时期海洋发展的要求,其中生态建设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发展子系统是条件,政治建设子系统是动力,社会进步子系统是目的。这个基本框架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海洋发展的前提,强调了政治建设对海洋发展的保障作用,彰显了社会进步是海洋发展的目标,突出了生态建设对海洋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四者的协调发展状况,本质是四者和谐共生与海洋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其次,以全面体现其复合系统特点为原则确立指标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设计必须体现基于系统结构特征的海洋发展现状,同时还必须使指标能够反映海洋发展对经济、政治、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指标,釆用普遍认可且具有可测性的指标体现海洋发展具体要素。目前相关指标体系的评价客体和方式存在差异,不能采取拿来主义,但是现有评价体系采用的部分指标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可以用来作为指标确定的主要依据。

本书以期通过层次结构划分,实现指标体系的条理化和具体化,初步定为四层,即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逐层支撑搭建而成。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分为四层,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1个要素层、22个指标层。目标层是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度,即“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蓝色指数”,体现指标体系的综合性,为最高层,是复合系统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准则层主要体现海洋发展的内容和结构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准则层的各个子目标进行分类,来反映总体目标要求,使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合理。设置“经济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政治建设指数、生态建设指数”4个准则层,主要考虑海洋发展水平结果,不考虑任何间接影响因素,以此体现新时期海洋发展要求的评价效果。该准则层的设计特点是研究目标明确,不易和其他海洋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混淆,且能够更好地突出海洋发展的结构特征和建设重点。要素层反映指标体系的综合目标和准则层目标,是具体指标选取的依据。“经济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政治建设指数”3个准则层各自包括3个要素层,“生态建设指数”包括2个要素层,设置的相关要素层均直接反映相关领域的总量和效率的结果,通过要素层的不同设置,既突出了4个子系统发展的结果,也防止完全依赖结果而导致的偏差。指标层是考察和评价要素层的具体因子,反映要素层的要求。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综合评价体系,这要求指标具备对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发展规模、速度、趋势、布局、结构、功能水平等的描述能力。应充分考虑海洋发展活动的真实性和鲜活性,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能够反映各考察领域发展水平的若干具体指标。

(四)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构建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以一种清晰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水平,必须充分依托现有权威统计数据,以保证指标体系能够尽快被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对沿海地区各准则层、各要素层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测算出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蓝色指数。

每部分内容均从动态与静态、分类与综合的角度,以定量分析、模型评价为主,以定性分析为辅,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进行细致分析,具体而言,对2010~2014年5年间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重点发挥指标体系的比较功能。以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兼有的形式,分别明确各区域海洋发展蓝色指数、各准则层指数及各要素层指数所处的地位及排名,比较不同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各地区海洋发展所处的阶段,助其正确选择发展重点领域。第二,发挥指标体系的测量功能。客观、科学、动态反映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发展整体、各子系统及具体指标领域的发展水平,并结合各省(区、市)数据,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有一个条理化、精确化的认识。第三,发挥指标体系预警功能。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做出预测,总结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特点,识别工作开展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对策建议,以利于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当前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呈现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制度创新扎实推进、自主建设成效显著的基本特征。信息革命的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顶层设计的巨大推动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带来的辐射延展,以及海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制度建设整体性欠缺、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不强与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矛盾,为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此,海洋发展的优化路径是以海洋发展基本内涵理解为基础,针对现实的考量和回应,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海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而得出的。当前,海洋发展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需构建“以制定建设规划为主体推动经济建设内容调整,以创新制度体系为主体推动海洋管理机制完善,以营造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为主体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以注重分享公平为海洋发展丰富内涵”[2]的框架,给海洋发展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