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学校、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延迟了春季正常开学时间。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安排学生在家进行线上学习。通过三周的线上互动学习,我们发现,线上教育给家校协同共育新人提供了特殊教育环境,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意义和目的。
预习视频——架起学生、家长沟通桥梁
步入初中以来,学生学业任务日趋加重,早晨匆匆上学,中午在校就餐,晚上回到家还要忙于温习功课并完成当日作业,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由于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所以亲子关系日趋紧张,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把每天正常的关心当成负担,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以为孩子长大了,开始叛逆了。
如何缓解亲子间紧张的关系,让学生重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儿时记忆,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叛逆期,让家庭氛围回归该有的样子,作为教育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尝试一种适合的方式。
2020年春季延迟开学的这段时间,我们通过班级给学生安排了自学成果展示作业,即把预习的成果录成短视频展示给大家。提醒学生要动脑思考、动手查阅资料、动嘴多请教,提前备足功课,转化成自己的表达方式讲给老师、同学听。安排这一作业方式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对学生而言,可以有效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知识的转换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讲课、录课的同时又迫使学生走近父母,了解父母,有更多敞开心扉和父母交流的机会,体会父母的辛苦;第二,对父母而言,对孩子要多些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要多鼓励少打压,多理解包容少强制训斥,走进孩子心灵,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埋下一粒理想的种子,总是期待它能静静地生根发芽,慢慢地开花结果!于是,每天的作业检查就成了老师们最盼望的时刻,盼望着每个学生笃学不倦,硕果满园,盼望着每个家庭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看到学生讲解思路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谈吐越来越自信,书写越来越工整……这些都是最好的成果。
我也加入了各个年级的部分班级群,潜伏在群里不说话,只是静静观看,目的是了解家校互动的情况,同时还能发现优秀班级和待完善班级,课后及时给予这些班级鼓励表扬和科学建议。每天下午5点过后,微信提示音不断,这是孩子们开始上交劳动成果了。打开班级群,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便呈现在屏幕前,我一一翻阅,认真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不禁再一次为他们的积极上进所震撼,这些孩子的表现一日胜过一日。诗歌背诵,节奏把握得特别好,每个字都铿锵有力、停顿有度。从他们自信的脸庞、抑扬顿挫的语气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遍遍揣摩更正、一遍遍用心练习的模样。按照这样的学习状态,开学后他们肯定不会因为居家学习而成绩下降,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事情。现在,我不禁对他们刮目相看,有心的家长还为孩子配上了字幕和背景音乐,以便让孩子能全神贯注地陶醉其中,入情入境地展示自己背诵的内容。
微信交流——拉近学生、家长沟通距离
步入初中,孩子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以前乖巧伶俐的女孩子可能会变得性格暴躁、反复无常;以前老实听话的男孩子可能会变得桀骜不驯、自负张狂。和家长电话沟通或私聊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孩子越来越懒,回家把书包一扔就赖在沙发上,喊都不起来”,“别人说的话都是对的,我说的话一句都不听,还对我横眉竖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慢工细活,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可是,家长们并不一定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打着“父母都是为了你好”的招牌,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于不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最后闹得两败俱伤。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取舍有度,对孩子的呵护与放手张弛有度?怎样让家长能清楚地认识到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变化,从而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鼓励、引导,遵循孩子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教育孩子?我们一次次陷入沉思。
柳宗元笔下有一篇讽刺性极强的寓言小古文《种树郭橐驼传》:“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郭橐驼种树的秘诀给了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答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对孩子多些鼓励,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打压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保护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而反观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大部分如“他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对孩子干扰太多,甚至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畏首畏尾,遇到问题无所适从,没有主见,成为别人眼中的“妈妈控”,压抑了孩子自我能力的提升,扼杀了孩子自然成长的天性,以至“木之性日以离矣”。
孩子成长需要宽松的家庭氛围,更需要科学合适的沟通方式。正是没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种有偏差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孩子性格怪僻。因此,我们通过班级微信群给家长支着儿,分享与孩子亲密无间相处的方法,以班级中的典型案例展开微信话题讨论,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种微信互动交流的方式成功地拉近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我们常说:“家长有多用心,孩子就有多优秀!”确实如此,用心的家长成就优秀的孩子!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闭门不出,借助家校微信交流平台,指导帮助家长们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为创造更多奇迹、培养更多优秀孩子奠定基础。
文字交流——消除学生、家长沟通隔阂
教育就是抚平,就是唤醒。从上学期学生步入七年级开始,我们就充分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书信、作文、日记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倾吐家庭生活的不快、心中的不悦和同学间的矛盾。针对每篇真情流露的诉说,我们老师总是借助文字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一开导,款款文字似汩汩暖流滋润孩子的心灵,借以打开学生的心结。慢慢地,学生们养成了书信来往的习惯,高兴的事情喜欢通过文字和老师分享,伤心的事情通过文字倾诉,棘手的问题通过文字请老师支着儿,拿不定主意时通过文字征求意见,甚至连在家被父母批评、责骂都会写书信给老师。
书信的往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老师成为良师益友。在疫情防控延迟开学的这段时间,孩子们蜗居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我们就以微信留言的方式继续延续着师生间的小秘密。
从学生学习的状态看,这种文字交流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首先,透过文字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使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这种有温度的文字交流方式能唤起学生内心的被认同感,透过鼓励的语言、温情的表达,学生更能静心思索老师的建议,委婉地建议给足了学生面子,免去了很多想不到的面对面的尴尬,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孩子们反而更乐意接受采纳。最后,学生即使和家长之间闹点小矛盾,但是经过老师的暗中调和,孩子和家长之间都能做到各让一步,家长能够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事物,孩子心中的情绪及时得以抚平,易怒易躁的情绪得到缓和,上课自然心无旁骛、精力集中,积极上进的劲头更足了。
像这种正确的导向、激励性的语言,每天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吐露给学生,用以激发他们自主自律的学习精神。在疫情防控这个“超长”假期,就着这样一种“三角式”的文字交流方式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紧连接在一起,拉近了学生、家长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家长间的隔阂,增进了学生、老师间的感情,加强了学校、家长间的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家校协同共育,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探索更多更好的育人方式,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合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