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集(全2册)
- 陈旭主编
- 2909字
- 2022-01-13 10:21:04
我的甘草情结
呼延保东 常用名呼保东。1962年生于宁夏盐池高沙窝。盐池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爱好文学创作,业余时间,时而涂鸦,作品在《盐州文苑》《六盘山》等刊物上时有发表。
◎呼延保东
8月27日,我有幸成为县科技局组织的盐池县“甘草文化”采风活动的一员。背着秋日的朝阳,我们一行二十几人乘着大巴出盐池城,一路向西行进在通往刘四渠流域孙家楼甘草及沙生中药材示范区等采风地点的路上。
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扑面而来的绿色植被,我兴奋异常,好多年没有到过令我魂萦梦绕的甘草生长地了,今天突然有这个圆梦的机会,且和盐池县文艺界的文学精英同往,怎能不激动心跳呢?飞扬的神思将我带到了家乡的少年时代……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正在上小学,那时候正处在生产队大集体挣工分时期。农民被称为社员,每天需按时出工,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挣十工分,然后依体力、年龄递减工分:七分、五分、三分不等。社员们终年见不上钱,只拿工分,然后年终决算。年成好的时候,一工分挣几分钱;年成不好的时候,一工分就连一分钱也拿不到。社员们能见到钱的时候,便是生产队开挖甘草的春秋季节。一到挖甘草的时节,社员们的脸上就泛出一年中少有的红光,他们除了向生产队交出一定量的甘草外,胆子大的还能偷留点甘草,私下到公社甘草收购站卖点粮票和现钱,然后到公社食堂美餐一顿。那时一碗面三两粮票,一毛八分钱,在当时可算是奢侈了,有些人终年也没迈进过食堂的门槛。看着碗里漂着红色辣椒油花的有着些许肉臊子的冒着热气的面条,吸溜一口,那个美啊,那个香呀,又正好在挖了一天甘草之后,正劳累、饥渴难耐之时,那个舒畅劲,也只有吃面人才能感受得到,真的赛如过年。那时有的家庭过年也吃不上这样的饭食,因此,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挖甘草的时候。
大人们是那样,小孩子更禁不住诱惑,放学回来,只要能拿动铁锹的孩子,我也不例外,都要到边墙(即长城,我们生产队离长城近)外去挖甘草,换点零用钱。由于力气小,挖的甘草短,大人们看到忙喊“可惜了可惜了”。那时候,我最盼望的是星期天,由于父母年迈且有病,早已不能挖甘草了,零用钱也只有靠我这个家里唯一的“劳力”了。吃罢早饭,我便跟着大人们向沙窝进发了,学着大人们的样,选择一片长满甘草的沙地,挖开一个坑,挑成一个壕,下一个深站子(粗一点的甘草或甘草榔头往往要深一些),这样就可以省很多力气挖出很多甘草。如果遇到甘草稀的时候,也只能一个坑挖出一根甘草。人们因为要找甘草稠的地方,往往要跑好多路,由于采挖的数量多,连着片的甘草逐渐少了,有时找好半天也不见一根甘草,到后来也就不挑剔了,见了甘草就挖,哪怕是一根独苗,也如获至宝。
有时候学校也放勤工俭学假,让学生回家挖甘草,假期结束后要向学校缴纳规定数量的钱,肯出力的还能余点钱,我便是其中之一。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费用,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我零敲碎打地挖甘草的钱来补足的,因此我对甘草是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的。那时候,甘草是我的生命草、摇钱树。岂止我一人,那时的人们都从甘草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新生,那简直就是百姓度荒抗灾的救命草。而如今,甘草又成了他们的希望之草,只不过此时的甘草已成了人工种植的甘草,由于历年的过度采挖,野生甘草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生态,保护野生甘草资源,近年来盐池县在野生甘草禁挖以后,大力发展甘草产业,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甘草产业的意见》《关于对县内外企业及种植大户在盐池种植甘草给予以奖代补政策扶持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将野生甘草资源保护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生产加工与商贸流通相结合,坚持走“水地育苗、水旱地移栽、草原补播、封育补植、资源保护”的路子,而且路子越走越宽广。有的甘草种植区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今天去的观摩点就是很好的例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甘草种植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但愿这里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
咯噔一声,大巴停下了,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眼前。站在狼洞沟以扎草方格为主的防沙治沙点上,看着有枯烂痕迹的草方格里长出嫩绿的甘草苗子和已经被绿色防沙植物覆盖的沙漠,我感慨万千,由衷地赞美党的退耕还林政策的深谋远虑、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人心。
在王吾岔、郑家堡、城西滩等示范区,我们看到了长势旺盛的水地移栽甘草,看到了种植大户荡漾着希望的笑脸。据县科技局的领导介绍:1000亩水地移栽甘草两年后可采挖鲜甘草900吨,每吨约0.7万元,总产值630万元,亩年产均收入可达1800元。就目前市场行情看,还有上涨的空间。
在孙家楼甘草及沙生中药材示范基地,我们对枣树带空地间作甘草、红花、茴香、黄芪、板蓝根、木香等沙生中草药产生了兴趣,纷纷拿出相机,拍下了枣树、甘草等中草药和谐共生的珍贵的一幕,并向种植户们了解种植和收入情况。
上午11时许,我们驱车来到了盐池县笠平中药材合作社甘草切片加工厂,抚摸着崭新的切片机器,看着一包包包装好的成品甘草,询问着甘草切片的销售情况,大家格外健谈。据厂长介绍,这套甘草切片加工机械,年生产能力1000吨,有效提升了甘草附加值,只是目前还没有正常运营。由于条件所限,年收购鲜甘草才200吨,收购远远满足不了加工。遗憾的是我们没能看到甘草切片加工的工作场景。
在回城的路上,我们品尝着宁夏盐池润达甘草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甘草饮料产品:神大夫甘草茶、甘草含片,谈论着在甘草种植示范区的感受,向县科技局的领导请教未来盐池甘草产业的发展前景。谈及盐池“三宝”,周永祥老师深表忧虑,他说,我们盐池虽名为盐池,可实际上已没有一个像样的盐湖,早已名存实亡,只是历史意义上的盐池。是啊,盐池的滩羊、甘草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和挑战。目前,我们盐池县虽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但随着人工圈养的普及与推广,滩羊再也吃不到甘草、麻黄等天然中药材,若干年后,其肉质还能不能保持原有品质和特色?人工种植甘草还能不能保证与野生甘草相同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这将是摆在盐池人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红色财经之旅——第一时间》报道过“盐池三宝”,很使老区人民兴奋了一阵子。可创牌难,保牌更难。我们目前要做的是,除了全县人民的大力宣传、种植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投入外,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使“中国甘草之乡”的品牌发扬光大,造福后人,这才是我们这一代盐池人要做的,而不是在品牌下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昔日的甘草养育了盐池老区人民,在那个集体生产、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讲,甘草成了那个特定时代人们的救命灵丹。如今的我,虽然不再以甘草为生,但我依然对甘草有着化解不开的情结,我忘不了她对我的活命恩情。我衷心祝愿依靠甘草发家致富的人们,在致富的同时不要忘了对甘草的可持续利用和未来发展进行规划。祝愿之余,姑妄填词两首,以表我对盐池甘草产业的真挚祝福。
清平乐·甘草赞
老区甘草,质量呱呱叫。壮骨坚筋能量好,解毒调和诸药。
利咽润肺通肠,驱寒清热良方。益气抗炎止痛,敢为百药之王。
西江月·甘草情
昔日度荒灾解,今朝致富脱贫。防沙治病护生林,有利健康可信。
政府支持投入,人民不忘恩情。制茶切片种美名,“甘草之乡”同庆。
2011年9月1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