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的中外音乐史
-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编著
- 1060字
- 2021-04-21 15:12:03
在音乐中载歌载舞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能够用以考证中国早期音乐发展状况的文献也大都出自周代以后,而且数量也不多,因此对原始音乐的探究,难免会夹杂一些臆测和想象的成分。但尽管如此,通过对已知古籍甚至包括一些神话和传说的考证和研究,人们依旧可以从中捕捉到许多远古音乐的风貌。
原始社会的音乐还处于萌芽阶段,受限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当时的音乐显得简单而朴拙,歌、舞、乐彼此之间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依赖关系,通常称之为原始乐舞,大都和巫术、宗教、战争、狩猎等真切的生活体验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是先秦《弹歌》里记载的一段歌词,相传为黄帝所作。这首歌为我们描述了古代的人类用竹子制造弓,并利用它狩猎的过程,虽然歌词里没有详尽地叙述整个狩猎过程,但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歌词,我们已经可以约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除了狩猎,耕作和种植也是原始乐舞常常涉及的题材。《葛天氏之乐》是一部传说中的原始乐舞,表演方式是三个人手持牛尾,踏着脚步,依次唱出各首歌曲。其中,《遂草木》是祈祷草木顺利生长,《奋五谷》是期盼五谷丰登。
图腾和宗教信仰同样常常出现在原始乐舞之中。《箫韶》相传是舜时的一首乐舞,因其以一种名为“排箫”(图1)的原始吹奏乐器为主奏乐器而得名,其舞的部分富于变化,又被人们称作《九歌》《九辩》等名。它以鸟类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抒情色彩浓郁,艺术表现力突出,因此被后世广泛的采纳和利用。据载,春秋时期的孔子观赏过《箫韶》的表演后大受感染。《论语·述而》中曾提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的就是这段经历。
【图1】商末周初的骨排箫,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排箫
战争也是原始乐舞反映的内容和题材之一。据《韩非子·五蠹》记载,在舜担任氏族长的时候,苗人不服从舜的管辖和领导,禹想起兵讨伐,舜阻止说:“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不道德的。”随即他下令族人手持盾牌等武器,连续舞蹈多日,最终让苗人顺服。这里的原始乐舞,已更倾向于一种军事演习,起到震慑他方的作用。
原始乐舞一经产生,就成了人们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丰收的时候,在庆祝战事胜利的时候,人们都要载歌载舞。
在很早很早以前,黄帝命令臣子伶伦制定乐律。伶伦来到昆仑山上,在山北面的溪谷砍了12根竹子,然后截取竹节之间的部分,做成12根竹管。他吹起了竹管,虽然竹管发出了声音,但声音很难听。就在这时,飞来了一对凤凰,凤叫了六声,凰叫了六声,随后天空中传来美妙的声音。于是,伶伦根据凤凰的音高,又制作了12根律管。就这样,人们有了创作音乐和制作音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