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情概况 LIN WEI QU QING GAI KUANG

◎ 政区概况

◎ 自然条件

◎ 经济发展

◎ 社会事业

◎ 基础设施建设

◎ 精神文明建设

◎ 生态文明建设

◎ 人民生活

◎ 旅游业

◎ 著名人物

◎ 临渭光荣榜

临渭区情概况

临渭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设立的三县之一,近现代陕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之一和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渭华起义的发祥地,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标兵,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高产优质商品粮大市,全国科技实业强市,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全国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全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全国“万步有约”健走示范城市,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无公害葡萄、冬枣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区,中国果菜产业优质农产品十强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陕西省棉花生产、秦川牛养殖、关中驴良种基地区,陕西省优质核桃生产科技示范区,陕西省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区,陕西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区、先进区,陕西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区,陕西省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陕西省林业产业强区,陕西省深化医改工作先进区,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陕西省文明城市,陕西省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陕菜之乡,全省绿化模范区,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先进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诚信计生示范区,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模范区,全省减灾救灾先进区,全省“双高双普”区,全省文化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廉政文化示范区,全省旅游示范县建设试点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985年批准为乙级开放城市。因自古以来就是关中东部的交通枢纽,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临渭区因区政府驻地濒临渭河得名。又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军事家张仁愿、北宋名相寇准出生或居住在此,故有“三贤故里”之称。

【位置和面积】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县相邻,南与西安市蓝田县相接,西与西安市临潼区隔零河相望,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与大荔县相连。介于东经109°22′56"—109°45′51"、北纬34°14′19"—34°47′42"之间。人民政府驻渭南市临渭区东风大街86号,电话区号0913,邮政编码714000,距省会西安6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1.9千米,总面积1263.76平方千米(含高新区、经开区)。其中,陆地1222.06平方千米,占96.7%;水域41.7平方千米,占3.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53.86人(含高新区、经开区)。

【人口】2018年年末,辖区(含高新区、经开区)总户数31.89万户(其中临渭区27万户、高新区2.18万户、经开区2.71万户),总人口95.27万人(其中,临渭区79.46万人、高新区5.92万人、经开区9.89万人)。城镇化率54.32%。常住人口91.2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8.12万人(其中临渭区40.29万人、高新区3.11万人、经开区4.72万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满、蒙古、壮、土家等29个民族,3800多人;超过百人的有回、满、蒙古族3个民族。人口出生率9.36‰,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3.00‰,性别比为106,趋于正常。

【政区沿革】临渭区最早称作渭南县,后又改称渭南市。而考其沿革,更为久远。战国后期,秦在渭河以北设立下邽县(县治在今故市镇春光村)。秦统一六国后,在下邽旁设莲勺(音nián zhuó)县(县治在今下邽镇见驾庄村)。东晋升平四年(360),在渭河以南设渭南县(县治在今老城北)。西魏废帝二年(553),设灵源县(县治在今阳郭镇灵阳村)、中源县(县治在今丰原镇境内)。北周建德三年(574),灵源、中源并入渭南县。隋大业元年(605)莲勺并入下邽。元代至元元年(1264)渭南并管下邽。明洪武十四年(1381),下邽划归渭南,从此县境始跨渭河南北。其后,虽隶属变换频繁,但境域基本未变。民国十年(1921)夏,靖国军在故市镇设渭北分县,与渭南实行分治。十六年(1927)5月1日,国民联军总部改渭北分县为五一县,次年8月撤销,归渭南县统管。1949年5月渭南县解放后,辖1个市(区级)和23个区,下设162个乡。1956年2月,青岗坪和厚子镇南半部划归蓝田县,区划调整后辖2个镇、34个乡和3个街道。1958年9月实行公社化后,辖15个公社。1959年1月,华县、华阴、潼关合并为渭南县(称大县),辖10个公社,下设82个管理区、844个生产大队、4512个生产队。1961年5月撤销公社及管区设立45个公社。在渭南县境内设22个公社,其中城关下辖1个城市分社。同年8月,撤销大县,四县恢复原建制,渭南县辖5个区,23个公社。1970年7月撤销城关区。1976年1月撤销阳郭、崇凝、故市、管道区。1984年1月,渭南县改为渭南市(县级),城关镇改为城区街道。同年8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辖1个街道和33个乡,下设511个村委会2689个村民小组。1988年8月成立渭南经济开发区时,将良田乡的部分村划归其管辖,1990年又将白杨乡的部分村划归其管辖。1991年1月,城区街道分设为5个街道。1992年6月设立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时,将良田乡行政管理权划归高新区管委会。1995年5月,渭南市(县级)改为临渭区,高新区划归渭南市管理。2001年11月,撤销程家乡并入向阳街道,撤销白杨乡、双王乡组建新双王街道,撤销三官庙乡并入大王乡,撤销贠曲乡并入阳郭镇,撤销何刘乡并入三张镇,撤销花园乡并入桥南镇,撤销线王乡并入崇凝镇,撤销南七乡并下吉镇,撤销周家乡并入官道乡。实施撤乡并镇后,辖6个街道、15个镇和7个乡。2009年11月,双王街道分设为双王街道和白杨街道。位于原双王街道渭清路以西的8个村(张西村、张东村、灵阳村、西庆屯村、穆屯村、桥村、赵村、红星村)46个村民小组归高新区白杨街道管辖,剩余部分归双王街道管辖。2011年1月,撤销大王乡并入阳郭镇,撤河西乡并入阎村镇,撤凭信乡并入蔺店镇,撤南师乡并入故市镇,撤龙背乡、信义乡合并设龙背镇。撤官道乡,将原官道乡周家部分并入下吉镇。撤田市镇,将田市镇与原官道乡部分合并,组建新官道镇。同年,站南街道贠张村、人民街道园里堡和湭西由村改为社区。辖6个街道、14个镇,下设5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84个村民委员会,2560个村民小组。2012年3月8日,下吉镇复名为下邽镇。6月21日,设立渭南经济开发区时,将其规划范围内的辛市、龙背2镇全境及官道镇卢赵村、黑杨村53个村23个村民小组委托经开区管理。2014年3月,临渭区被省民政厅认定为革命老区;同年6月、7月和11月,双王街道槐衙村、杜桥街道盈田村、双王街道梁村分别由村改为社区。2016年7月,430个村撤并为288个村。同年12月,高新区良田街道安家村划归临渭区站南街道管辖。2017年3月,双王街道梁村、张刘村分别由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同年8月,撤销辛市、龙背镇,设立辛市、龙背街道。2018年12月,辛市、龙背街道分设为辛市、阳曲、龙背、信义街道。

【政区划分】2018年3月,双王街道双王村由村改为社区。年末,临渭区辖杜桥、人民、解放、向阳、站南、双王6个街道,桥南、崇凝、丰原、阳郭、阎村、三张、孝义、交斜、故市、蔺店、官路、官道、下邽、官底14个镇,下设5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83个村民委员会、2148个村民小组。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临渭区地处秦岭纬向、祁吕贺山字型、新华夏系和陇西旋卷4个巨型构造体系的交汇地区,渭河平原东部。全境呈梯状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渭河平原4个地貌单元。秦岭山地99.84平方千米,占7.9%;丘陵沟壑64.45平方千米,占5.1%;黄土台塬256.54平方千米,占20.3%;渭河平原842.93平方千米,占66.7%。海拔在330—2449米,境内最高峰箭峪岭位于桥南镇境内,海拔2449米,城区海拔338米,最低点位于渭河河道漫滩地内海拔330米。渭河经中部自西蜿蜒东流,零河、湭河、赤水河自南向北成“川”字形注入渭河。构成山峰起伏,丘陵连绵,河溪交汇,塬面相接的地貌。史称“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

【气候】临渭区属亚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冬季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夏季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春、秋季最短。多年平均气温13.8℃,1月平均气温-0.5℃,极端最低气温-16.7℃(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21日)。最低月均气温-7.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5.5℃(197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7.2℃,最大日较差24.7℃(1997年5月31日),最大年较差30.3℃(1973年)。生长期年平均262天,无霜期年平均216天,最长246天,最短1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6.5小时,年总辐射118.6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0.5天(一般为2月6日至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569.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36.9天,最多83天(1999年),最少为17天(199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835.9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01.0毫米(199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2018年,临渭区平均气温14.1℃,比历年平均值(13.8℃)偏高0.3℃。年极端最高气温36.2℃,出现在6月13日和7月1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月29日。年平均降水量536.4毫米,比历年平均值(569.4毫米)偏少33.0毫米。全年总日照时数2084.5小时,比历年平均值(2066.5小时)偏多1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内气候总体表现为:气候温暖,降水偏少,光照偏多;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阶段性干旱,春季气温明显偏高,汛期降水偏少,出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历史少见的高温酷暑天气,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秋季降水前多后少,冬季出现强寒潮天气过程,受强冷空气活动影响,全区出现持续的低温、寡照,部分道路出现结冰现象,对设施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属中等年份。

【水文】临渭区境内河道属渭河流域,流域面积1263.76平方千米(含高新区、经开区),占100%。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渭河1条,总长37.5千米,年均径流94.3亿立方米/秒;二级河道湭河、赤水河、零河3条,总长88.3千米;三级河稠水河、清水河、高湾沟、刘才沟、老虎沟、苇子沟、邢家沟、桥南东沟、寺峪、羊峪、葫芦峪、黑掌岭、稀屎沟等13条,总长871千米;另有四级河若干条。河流总长度996.9千米,河网密度0.8千米/平方千米,年均径流总量94.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6891.3万立方米,年排水面积550.5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从西向东由白杨街道张义村(自然村)西北入境,流经西庆屯村北、东南流至赵村、又东北流至沙王(沙王渭河大桥)、再东南流至双王街道槐衙社区、向东流至上涨渡渭河大桥、东北流至龙背街道永丰村、转东南流至向阳街道赵王村、向东经田家、淹头村东北的赤水河口入华县境内,又流向东北至信义街道仓渡村南,折东流经孝义镇赵家崖、金滩村从镇南入大荔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湭河、赤水河、零河等。境内最大内河为湭河,由稠水河、清水河在阎村镇史家村汇合而成,自川道北流至川口王,经站南街道李家堡之灰堆村穿市区至人民街道张庄村北注入渭河,长45.4千米,流域面积259.5平方千米,年均径流3742万立方米/秒。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临渭区境内地下矿藏有砂、石、泥炭、硝矿、盐、黄铁矿、方铅矿和少量褐铁矿8种。其中,砂分布在湭河中下游、赤水河下游和渭河两岸,石广布于湭河中上游和清水河上游的桥南等地,泥炭、硝矿、盐因地质构造条件差、品位低,已不再开采(或生产),黄铁矿、方铅矿和少量的褐铁矿因矿物品位差,无开采价值。境内有植物47科150属300多种;有野生动物9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大鸨、大鲵、林麝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青鼬、小麂、青羊、大灵猫、豺、鸳鸯、鸢、红脚隼、勺鸡、金鸡、斑羚等14种;有鱼类5科13种;有浅水层地下水资源流量约2.1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境内渭河平原地区,年开采量1.3亿立方米。处在全国葡萄、核桃优生区。其中,葡萄主要分布在境内以北的渭河平原地区,种植面积1.73万公顷;核桃主要分布在境内以南的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地区,种植面积1.43万公顷。

【自然灾害】临渭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冰雹、霜冻、大风、虫害、地震、滑坡,泥石流、雾霾等。其中,干旱居多种自然灾害之首,平均3.9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0年9月27日至次年5月10日,连续266天降雨仅4毫米,庄稼收获甚微;雨涝灾害平均5.7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中,以夏季最多,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8月26日至10月12日,连续40多天降中到大雨,加之渭河上游连降暴雨,渭河出现5次洪峰,最大流量5100立方米/秒,防洪堤全线临水3—4米,游孟堤坝崩决,沿河8个乡镇(街道)、66个村、315个村民小组受灾。连阴雨造成30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69.6万人,转移3.3万人;受灾农田6.4万公顷,绝收农田2万公顷;倒房1.04万户2.47万间,危房1262户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洪涝造成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损失0.5亿元。最强一次大暴雨发生在1981年6月20日15时25分至16时30分,桥南大峪大石槽降雨量达273毫米,乃中国历史罕见。同年7月3日18时30分至22时05分,此地再度出现暴雨,总降雨量138.8毫米,强度78.6毫米/小时。2次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冲毁花园公社农田69.8公顷,房屋35间,毁坏林木11.5万株,死亡6人。冰雹主要集中在5—6月,年内发生最早日期为3月28日(1738年),最迟日期为10月4日(1860年),最多一年出现5次(1788年),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79年6月8日17时20—28分,冰雹平均重1.9克,最大重量5.6克,境内16个公社遭受冰雹袭击,0.7万公顷农田受损。

2018年,临渭区发生较大自然灾害4次(强降雪1次、强风1次、低温冷冻1次、强降雨1次),造成8.8万人次、6100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其中,1月3日至8日10时,境内出现中到大雪灾害天气过程,塬区6镇(秦岭北麓地带)局部地区降暴雪16厘米、温度下降-10℃—-8℃,波及全区15个镇52个村2236人,受灾面积225.6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88.36万元。3月15日17时至16日8时,境内出现强大风灾害天气,造成1.3万人、866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40万元。4月5至8日,境内出现寒潮低温冷冻天气,最低气温下降至-7℃—-9℃,造成交斜、阳郭、向阳等8个街镇102个村7.2万人次、4975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696万元。7月26—27日,境内出现中到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局部伴有7—8级阵风,故市镇出现暴雨、风雹极端恶劣天气,造成故市镇、官道镇6个村324人、34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2.1万元。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2018年,中共临渭区委、临渭区人民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秉承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五新”(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战略、“三地一中心”(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布局任务,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宜居宜游 富美临渭”总体目标,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产业引领、项目带动、生态立区、实干兴区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抓发展、惠民生、促脱贫、保稳定、优环境、凸重点、攻难点、补短板、求突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步入结构趋优、质效提升、活力增强的新阶段。全年辖区完成生产总值328.6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5.91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41亿元,同比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46313元。

【农业】2018年,临渭区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为目标,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稳定粮食生产;推进渭北葡萄上设施、提品质,南塬核桃、猕猴桃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支持群众发展樱桃、冬枣等观光采摘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后续工作建设百亩示范田2个,配套建设万亩示范方2个;2个万亩片小麦平均亩产470千克,百亩点小麦平均亩(1/15公顷)产520千克,万亩片比辐射田增产17.5%,百亩片比万亩片增产10.6%。建设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百亩示范田4个,千亩示范方1个,配套建设万亩示范点2个。万亩示范片比辐射田每亩平均增产96千克,增产率18.5%;百亩示范方比万亩示范片亩平均增产53.9千克,增产率8.8%。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全区粮食增产。承担陕西省冬小麦及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全年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85个,其中小麦品种32个、玉米新品种53个。年内全区认定家庭农场28个,评选申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7个。其中,在区农业局登记备案245个,有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9个、省级百强社6个、市级示范社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7家。发展认定家庭农场256个,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个。培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资格250名,申报认定中级职业农民59名。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家,认证面积133.33公顷;申报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3家,认证面积333.33公顷。

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78.70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58.22亿元,同比增长4%;畜牧业产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产值0.66亿元,同比增长5.9%;渔业产值0.17亿元,同比增长7.2%;农业服务业2.8亿元,同比增长4.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8万公顷,同比增长0.1%;粮食总产量29.53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夏粮种植面积4.19万公顷,同比增长1%;夏粮产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3.3%;秋粮种植面积2.21万公顷,同比减少0.6%;秋粮产量10.65万吨,同比增长4.8%。

畜牧业以规模化养殖为主线,以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围绕陕西省千亿奶山羊产业链项目建设畜牧强区,全区畜牧业在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年内建成运营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标兵奶站3个、粪污处理设施133个。建成或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个。其中,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规模养殖场12个,生猪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3个、蛋鸡养殖场3个。创建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崇凝镇春丰生猪养殖场、陕西友源牧业奶山羊养殖场)。全年畜牧业产值完成16.86亿元,同比增长5.9%。肉类总产2.22万吨,同比增长7.68%。禽蛋产量1.79万吨,同比增长7.41%。奶类产量8.12万吨,同比下降8.23%。生猪存栏20.12万头,同比增长7.5%。其中,能繁母猪2.13万头,同比增长7.82%。

农机跨区作业是临渭区的一大亮点。年末,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90.34万千瓦,拖拉机822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530台。拥有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679台套。其中,播种机4504台,旋耕机6216台,机引犁116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225台。拥有联合收割机5765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1038台。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7156人,农机经营总收入6.85亿元。“三夏”“三秋”期间,全区投入机具7.17万台(套),完成小麦机播面积3.99万公顷、机收面积3.9万公顷;完成玉米机播面积3.63万公顷、机播面积3.75万公顷。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在94.8%以上。成立8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8个跨区作业零配件供应及维修中心,开展农机维修、农机零配件供应等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多台联合收割机、650多台拖拉机开展跨区作业,带动劳务输出11500人,实现经营收入2.1亿元。农机跨区作业“远行千里路,广收万顷粮”成为临渭名片。临渭区在中国农业机械协会、陕西省农业机械安全协会举办的陕西省首届农机手跨区作业劳动竞赛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单位奖,4名农机手获“王牌机手”称号。

【工业】2018年,临渭区以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为目标,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落实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发展,建立三区优势叠加、协同发展机制,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年末,临渭区创新创业基地入驻企业28户,其中,入驻小微企业创业园企业13家,投产运营15户,实现工业产值2.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780个。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年内增加规上工业企业3户,占年度规上企业总数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7.68亿元,同比增长5.02%,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77.63亿元,同比增长4.6%,较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产销率99.94%。从隶属关系来看,中省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45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销售产值66.64亿元,同比增长6.9%,产销率100.29%。区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3亿元,同比下降8.7%;实现销售产值10.99亿元,同比下降7.1%,产销率97.86%。

【商业·外贸】2018年,临渭区围绕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布局,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培育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新业态,推动“平面经济”向“空间经济”转变。基本形成“四大”商业圈。即以服装鞋帽为代表的国贸、恒基商业圈,辐射带动周边金水路(西二路)步行街、居然之家等商场悄然兴起;以建材家居为龙头的荣发乐天商业圈,杜化路(西三路)北段新城市群为生活在渭南城区的人们提供家门口的国际家装品牌;以休闲、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吾悦商业圈,带动碧桂园·翡翠公馆、信达美墅洋墅、上上国风等一批知名品牌小区拔地而起;以高端、风情、商务、智能等为一体的超大型复合功能商业综合体华润万家超级市场、宏帆广场商业圈,成为渭南中心城市代表性的商业发展模式。是年,全区22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吾悦广场、宏帆广场一期建成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主体封顶,年内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4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32户、电商服务点94个。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6.0亿元,同比增长10%,较上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141.07亿元,增长12.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32.35亿元,增长12.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完成8.75亿元,增长1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来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86亿元,同比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7800万元(此数据以西安海关统计数据为准),超额20%完成目标任务。

【财政·金融】201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9.45亿元,同比增长14.75%,其中上划中央10.43亿元,上划省级2.16亿元,上划市级3.52亿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8亿元,超额5.4%完成年初预算,超收1989万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3.3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6.3%。全区财政总支出56.04亿元,同比增加4.72亿元,增长9.2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4.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4%,八项支出完成34.58亿元,较上年增长5.03%。区政府采购规模3.29亿元,实际采购资金3.19亿元,节约财政资金951.6万元。

2018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长安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西安银行、兴业银行和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14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分行或办事机构。其中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行是年7月开业运营。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5.29亿元,较年初增加64.15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3.02亿元,较年初增加45.6亿元,同比增长16.4%。辖区拥有各类(财、寿)保险公司约38家。其中,人民财产保险渭南分公司全年保费收入6.12亿元,同比净增5016万元,增幅8.93%;支付各类赔款3.86亿元,综合赔付率66.33%。人寿保险渭南分公司全年总保费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2.32%;处理赔案2.1万件,赔付8535万元。太平洋人寿保险渭南中心支公司拥有个人客户6113名,法人客户1354名。全年个险标准保费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12.9%;续期保费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20.04%;法人渠道保费收入1707万元,同比增长23.84%。全年发生赔付案件6329件,赔付金额3613.13万元。全区拥有证券公司6家、营业部7个(西部证券渭南东风街、杜化路营业部,中邮证券渭南东风街,开源证券渭南朝阳大街、银河证券渭南朝阳大街、国泰君安渭南仓程路、长江证券渭南仓程路营业部)。

社会事业

【文化】2018年,临渭区制定印发《临渭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草案)》《临渭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草案)》《临渭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促进全区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临渭区公共文化中心各馆相继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以建设陕西省首批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区县为契机,建成临渭区文化馆海兴文化馆分馆、人民街道文化馆分馆、渭南城市书房首映分馆、渭南城市书房仓程分馆,升级改造信达城市书房分馆,开通全市首个自助办证、借还系统,形成1个总馆、7个分馆(其中行业性分馆2个)、馆外服务点14个和20个街镇图书室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年末,临渭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文献14万册件,其中古籍藏量2230册、地方特色文献5724册,视听文献6000余件;年征订报纸期刊200余种、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期刊4000册、电子报纸200种、听书资源7000小时、可用数字资源81TB;持证读者8100人,全年发布信息1265条。利用“临图大讲堂”“作家妈妈讲绘本”“渭南·书享荟”3大服务品牌效应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免费培训、讲座、展览、主题活动26场次,阅读推广活动348场次,组织流动图书车到街镇、社区、学校、广场、军营,开展流动文化服务18次,服务读者12万多人次。举办街道文化站长及村(社区)、农家书屋图书馆管理员基层图书室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培训4期,配送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100余套,组织业务骨干到40个拟退出贫困村建设规范化农家书屋。全年累计加工编目图书3万多册,维修维护电脑等设备30多台。年内建成基层综合文件服务中心103个,全区283个村、59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达标。开展以“公共图书馆法 让新时代书香四溢”为主题的便民阅读、“4·23”世界读书日、“三秦书月”系列文化活动等,联合渭南北站开通“阅读在路上”扫码读书服务,构建书香临渭,助推全民阅读。全年服务各类型读者10万多人次。开展戏曲小课堂、舞蹈、锣鼓、手工编制、戏曲等培训,各社区文化团体、各街镇文化骨干1万多人次接受培训。举办庆祝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一周年走进临渭区惠民演出、迎新春综合文艺演出、省市区戏曲名家演唱会、文化惠民心欢乐进万家群众戏曲展演等文艺演出52场次。承办“白居易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大赛,收到全国各地参赛作品6346件。承办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72周年系列文化活动、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渭南行、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渭南市锣鼓展演活动、全区干部职工技能大赛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全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350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4860多场。开展“深耕厚植新民风 志智双扶奔小康”“文化临渭 富美临渭”等文化扶贫演出105场次,惠及群众10万多人次。创作编排秦腔小戏《曝光》代表渭南市参加全省“扫黄打非”文艺会演获省文化厅肯定。秦腔小戏《杨大婶比贫记》在全区上演20余场次。举办“渭水清风 廉洁临渭”主题征文活动,拍摄的廉政微电影《贪戒》经省纪委推荐,在中纪委网站“清廉中国·微视频”专题栏目展播。创编的广场舞《眉碗新韵》代表渭南市参加全省比赛,获“舞动新时代 畅游新三秦”全国广场舞展演陕西省集中展演活动一等奖。朗诵作品《我的农民工兄弟》入选陕西省第四届“走进新时代、畅想主旋律”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秦腔小戏《哎呀呀》参加渭南市百姓春晚、经开区“新春大拜年”文艺巡演,赴邯郸、高凌演出,获中国农民艺术节及中国文联、中国视协“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一等奖。2月8日至3月2日,举办以“富美临渭 欢乐春节”为主题的临渭区第二届乡村春晚,全区举办各级各类乡村春晚500余台, 10万多名群众登台表演。中省市区各大主流媒体分别报道2月3日的乡村春晚启动仪式,中央电视台1套在除夕夜的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临渭区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文化先进县(区)”称号。陕西琦琦辉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光华印务有限公司、陕西从心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渭南文旅景区运营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入库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首映电影城有限公司、陕西孚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入库。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被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临渭区奥斯卡国际影城被命名为第二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末,临渭区有歌舞娱乐场所13家、电影院5家,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3%;拥有网吧经营单位52家,比上年减少25%,网吧的终端由9986台减少至8265台,减少17%。实行网吧量化分级管理后,全区有A级网吧19家、B级网吧22家、C级9家。7月18日,崇凝镇老爷庙、清末王劲哉故居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内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市级5项、区级6项。年末,全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87处,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馆藏文物3096件,其中珍贵文物73件。全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6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3人。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书法家等,开展义务送窗花、送春联活动,送出作品300多幅。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渭剪纸》《临渭草编》和《陕西东路碗碗腔》等参加渭南市正月里文化大庙会展示和市艺术中心展演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静、张金鱼参加陕西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绝活展示活动。建立临渭草编、渭南时辰包子、临渭剪纸、石灰窑水晶饼、秦源影雕黑陶5个传习基地,在人和小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成立“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学生戏曲兴趣班、戏剧社团及戏曲传承基地等不同类型组织13个,在全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戏曲、剪纸、草编等在内的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文庙大成殿内举办渭南皮影展,展出皮影文物300余件。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宣传和博物馆“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等展览活动12场次,散发宣传资料5万多份,参观展览8万多人。

【教育】2018年,临渭区立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研学旅行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德育机制,构建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实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创建、戏曲进校园巡演、书法进校园、经典诵读和“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以及慈善教育,举办临渭区“美德少年颁奖盛典”,打造临渭德育品牌。在全区中小学放映爱国主义影片340余场次。累计投资10.46亿元,撤销陇海中学,合并三马路、解放路初中,成立陇海初中。秋季。陇海初中、胜利小学、解放路小学如期开学。瑞泉中学、西安路小学迁建和滨河小学新建工程基本完工,9月开学招生。投资5530万元整合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秋季学期消除上年超大班额153个,完成市对区考核目标,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69亿元,改造升级部分城区学校,三贤中学教学楼、尚德中学学生训练中心及公寓楼、育红小学教学楼改造完工。区政府机关幼儿园、纺机幼儿园改建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交斜新寨幼儿园、秋丰幼儿园进入装饰装修阶段,示范幼儿园完成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18个操场软化项目基本完工,9所寄宿制学校浴室、厕所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以创建足球试验区和校园艺术节为着力点,开展课外体育、艺术活动,举办全区第13届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临渭区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校园足球冬训营活动和首届幼儿趣味足球活动、第七届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和渭南四区一市暨临渭区第三届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第四届“联盟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在渭南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5金1银。以课题研究及课改项目为研究平台,以课改实验校课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观摩活动为重点,推动校本研修及教学改革工作。全年结区级课题245项、市级课题89项、省级规划课题结题35项,立项省规划课题20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12项。以“研讨观摩突破难点问题,互动交流促进共同成长”为主题,以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征集、游戏化教学等形式,举办首届“临渭金秋”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观摩活动,全区306名老师获奖。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全区参加职级制评审校长184名,市教育局批复184名,其中特级校长4名、高级校长20名。全年招引教师215人,其中安置免费师范生6名、学前免费师范生7名、通过公开招聘教师52名、全国选调优秀教师50名、农村义务教育段特设教师岗位计划招聘教师100名。30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150人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年末,境内有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所(渭南师范学院,含朝阳、西岳、汉马3个校区,以及正在筹建的富平校区),教职工13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9人,副高级职称336人,博士学历24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多名(含港澳台高校交换生和韩国、泰国等国留学生)。省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有临渭、高新2个校区),教师中,高级职称以上1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90%以上。有全国优秀或先进教师5人、全国行业名师4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三秦工匠1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32名教师在全国行指委、教指委担任职务。各类在校学生1.3万多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含高新、朝阳2个校区),现有教职工849人,其中专职教师534人,在职副高以上职称195人,硕士以上学位316人、双师型教师313人。聘请兼职教师53人、客座教授65人,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8人。在校学生1.11多万名。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专任教师211人,在校学生1938人。年末,拥有高中6所(民办1所,公办5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标准化高中3所;教职工1735人,在校学生1.33万人。初中30所,其中市级标准化学校23所,教职工2081人,在校学生1.76万人。初中入学率100%,无辍学。全区初中毕业生5858人,入读普通高中3680人,入学率67%,达到国家政策标准。小学92所(民办7所),教职工2364人,在校学生5.29万人,小学入学率100%。幼儿园17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46所,普惠园占比75.2%;教职工3743人,在园幼儿2.61万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110%。2018年,全区高考参考6833人。据不完全统计,一本上线1263人,上线率23.41%,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二本上线2508人,上线率46.48%,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区600分以上142人。

【科技】2018年,临渭区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策划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4个,获省级立项支持项目4个,市级立项支持项目10个,批准立项资金156万元。全区2012—2016年2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部通过市科技局验收。成立临渭区双创基地科技服务工作站,依托省内高校与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咨询等方面专家学者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服务指导区内企业。申报临渭区猕猴桃星创天地、核桃星创天地为市级农业星创天地。制订《临渭区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全年开展葡萄、核桃、猕猴桃和养殖业各类培训10场次,受训群众1600余人,现场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优耐特、天地人和药业公司等6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科技型企业,渭南博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科技型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举办以“放飞梦想 赢得未来”为主题的关中创客创业大赛。渭南师范学院等20余所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涉及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43个项目,8个项目入围决赛,分获各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5名。其中现代农业综合服务运营体系绿盛农服千乡万站、隧道空气质量智能检测控制系统、智慧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参赛选手代表临渭区参加全省及全国大赛。是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R&D(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科技研发投入2908万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3630万元,超额21%完成任务。申报专利121件,超额51%完成任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完成全年任务。

【卫生与计生】2018年,渭南市第二医院完成迁建投入使用。临渭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完成住院楼和医养中心主体封顶,完成医技楼二区二层、门诊楼东区二层、西区负一层和中区一层建设任务。固市中心卫生院、凭信卫生院公卫楼项目主体封顶,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建设的4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区中医医院通过省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2018年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07所(个)。其中,医院30所,卫生院3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所,卫生医疗机构10所(个)。设置床位6876张,其中医院4914张、卫生院131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张。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133人。其中,执业、执助医师3259人,注册护士293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人。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5.26万人次,筹集新农合基金4.5亿元,参合率99.93%。全年累计补偿136.81万人次4.75亿元,城乡居民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77.83%。年度提取大病保险基金2900多万元,大病累计补偿9340人次2120万多元。调整城乡居民(新农合)按病种付费部分病种补偿政策,全年累计补偿3.89万人次1.35亿元。普通门诊补偿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单人设标由100元提高到150元,实行整户封顶、户内通用。特殊慢性病由19种扩至26种,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分病种提高年度封顶线。1月1日实行门诊特殊慢性病直通车报销。全国60余家省级协议医疗机构与临渭区实现异地结报,全区12家医疗机构实现县域外市域内即时结报。统筹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补偿13.99万人次9400多万元,大病保险补偿3853人次510多万元,统筹区域补充医疗保障补助2700人次76.64万元。全年督查定点医院245家、定点村卫生室135家,入户回访患者600余人次,抽查门诊患者1400余人次,处罚违规定点医院20家,追回违规补偿资金14.13万元,暂停3家民营医疗机构和6家卫生室新农合报销资格。开展欺诈骗保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督检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和参合人员就医行为,采取综合措施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开具督导意见书64份,追回惠康医院、渭南医院、协和医院违规补偿资金1.3万多元,依据协议处罚2.7万多元。实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区级医院工作。开展医疗卫生“双下乡”活动。完成全区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99%以上,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区20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接受培训。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妇幼保健、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全民健身普及),全区36家医疗机构派出199个政策宣讲团队,逐街镇、逐村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流调工作,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年末,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8.8万多份;管理高血压患者6.4万多人,管理率43.87%;管理糖尿病患者1.7万多人,管理率31.38%;完成冷链运转11次,年度累计运转疫苗16.4万针次,接种16.4万针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累计建档3859人,管理3658人,管理率88.26%;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2次接种证查验工作。5.6万多名老年人接受健康体检。与改厕村镇签订责任书,故市、蔺店、阳郭镇完成改厕1000多套。承办全国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和总结表彰大会,临渭区获全国第三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特别贡献奖和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健走示范城市和示范区。全区全年出生6556人,出生率8.14‰,人口自然增长率4.65‰,性别比106,达到人口质量考核指标要求。全面推行和使用《母子健康手册》,领取8802册,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按照创建计划生育精细化服务管理街镇标准,定期督促街镇工作进度。年末,向阳、交斜等6个街镇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年审往年奖励扶助对象9147人,分别上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农村独女户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635人、1063人,上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397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26人。发放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4万元,审核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对象1358人。确定站南街道朝阳、李家堡社区为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点。区卫计局获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先进单位。在全区开展新市民健康促进行动和“新市民健康城市行”等健康家庭创建活动系列活动,丰荫明德小学被评为国家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先进单位。农村适龄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完成2000例乳腺癌和1万例宫颈癌初筛任务。活产数7763人。其中,早孕建册7375人,建册率95%;产后访视7293人,访视率94%,辖区内0—6岁儿童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健康管理3.9万多人,管理率92%;新生儿初访7297人,访视率94%。全区免费发放叶酸6.9万瓶,叶酸服用率95%。免费接受预防“三病”(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检测9296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常态化进行,全区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1.2万多人,疾病筛查1.2万多人。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孕前检查3968对,免费婚前医学检查5229对。母亲健康工程健康检查育龄妇女5.1万人。签发出生医学证明1.2万多份,协助验证出生医学证明4起。交斜、阳郭、故市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授予“2016—2017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体育】2018年,临渭区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以增强群众体育、做强竞技体育、做优体育组织、搞活体育产业为主线,按照唱响群众体育主旋律,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思路,突出品牌赛事,推动全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区政府被市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十六运后备人才输送先进单位”。双创基地自行车主题公园自行车道、区体育中心、渭清健身休闲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体育场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示范点——实验初级中学对外开放。年末,全区体育场地面积18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实现城区59个社区健身广场、14个镇级健身广场全覆盖,253个村均建有农民健身广场。拥有各类协会11个,俱乐部10个,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站点175个,固定体育人群6万多人。拥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3128名,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3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约43万人,较上年增加3万多人,约占比43%。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人。围绕丰富群众节日文体活动,开展迎新年冬季越野赛和春节七天大拜年活动;围绕8月8日全民挑战日,开展体育活动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围绕品牌赛事,举办全国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陕西省首届农耕健身大赛、“丝绸之路”中国·渭南华山国际自行车赛、临渭区“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全区干部职工广播体操比赛等;围绕校园体育,举办“四区一市”(临渭区、华州区、高新区、经开区,华阴市)校园足球联赛等系列校园活动,推动临渭体育迈向更高境界。巩固体校、俱乐部、学校三位一体的训练格局,初步形成以训代赛、以奖代补的体育竞技训练模式,稳定教练队伍320余人,培训运动员800余人,篮球、乒乓球、跆拳道、水上项目优势渐出,在渭南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临渭健儿获总分、金牌数获得双第一。全年组织参加全国、省、市比赛活动14场次,参与运动员690人次,获得金牌180枚、银牌76枚、铜牌71枚。其中,参加全市比赛活动13场次,参与运动员65人次。全年向国家队推荐竞走运动员1名(张晨晨);向省队推荐运动员5名,其中短跑2名(朱思颖、贾子轩)、跆拳道1名(张栩源)、省U14女足(即14岁以下的女子足球队队员)1名(唐子怡)、古典跤1名(闵开拓);向市队推荐田径、游泳、皮划船类运动员40名。

【广播电视】2018年,临渭区投资4万元,为中心机房增添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和1套视频拍摄设备及相应配件。全年上门调试户户通设备897台,更换卫星锅高频头356个,更换遥控器268只,维修机顶盒642台,更换内置高频头467个、定位模块108块、定位天线114只。实施数字IP应急广播“村村响”覆盖面提升工程,完成故市镇IP应急广播“村村响”续建项目,安装村级广播播控终端21个、广播终端168组,实现故市镇应急广播全覆盖。签订三张镇应急广播建设和桥南、阎村、丰原、崇凝镇等辖区内38个村的应急广播建设合同,安装村级广播播控终端38个、广播终端472组。全区拥有广播站14个、放大站14个,通广播电视镇14个,广播电视户户通19853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1.58%,广播人口覆盖率88.76%,电视人口覆盖率89.43%。

【社会保障】2018年7月1日起,临渭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6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3470元提高到3990元,分三类(极困类、特困类、贫困类,每人每月分别为333元、250元、167元)实施救助。全年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30户1715人,发放低保金825.4万元、冬季取暖补贴123.6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689户9679人,发放低保金2479.5万元、冬季取暖补贴184.5万元;落实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政策4010人、低保家庭渐退帮扶政策229户。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5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5800元,全年向1027名供养特困对象发放供养金568.9万元、取暖和电价补贴58.5万元。全年为1.1万名贫困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1383万元,其中通过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为9820名贫困患者救助918.1万元。为1020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按照每人220元标准资助参合资金22.44万元,为未“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对象749人按照每人110元标准资助参合资金8.24万元。为23户困难群众发放应急救助金10.3万元,为1792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584.9万元。

全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单位572家36750人(其中年内增加58家315人),征缴基金7592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74963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10家21459人,征缴基金215.04万元;参加工伤保险22984人,征缴基金257万元,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6件,认定26件,其中工亡1件,时效率100%;参加生育保险13147人,征缴基金208万元。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万人,缴费7204万元;发放养老金10.8万人1.35亿元;发放“八大员”(曾受聘在基层工作到龄的信贷员、服务员、理发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炊事员、售票员)、省人社厅178号文件(按计划招用的曾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农业户籍人员)等特殊人员养老金工龄补助1.59万人次1155万元;发放丧葬补助金1630人138.3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280家。其中,全额拨款单位261家,差额拨款单位10家,自收自支单位9家,登记在职参保人员14783人、退休参保人员6940人。全年自愿加入职工互助保险单位136家13063名,投保金额101.67万元,理赔职工303人39万多元。

全年为7800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7641万元;完成85名新接、新评、提等残疾军人及带病回乡退役军人的医学鉴定、信息上报工作;为95人次六级以上残疾军人报销医疗费49万元,组织慰问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320人,安排退役军人体检640名,发放特种工程兵慰问金183名22万元。完成退役军人信息采集4.2万条,登记、悬挂“光荣之家”牌匾3.8万人。全年接收退役军人204名。免费培训退役军人职业技能110名。安置符合条件退役士兵及转业士官工作51名,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从次年起按照政策标准落实,且一并解决1999年政策出台以来的遗留问题,所需436万元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申报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33万元,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冬季取暖费3.52万元。按照《陕西省殡葬救助实施办法》减免困难群众殡葬费用13.9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费40名29.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116名15.6万元。办理敬老优待证10370本。按照70—79周岁每人每月50元、80—8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高龄补贴6.1万人4756.2万元。重阳节期间慰问养老服务机构20家、高龄老人116人,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42.9万元。

全区发生较大自然灾害4次(强降雪1次、强风1次、低温冷冻1次、强降雨1次),造成8.8万人次、6100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全年发放救灾资金387.7万元,拨发棉被3000床、棉衣裤1500套,面粉2.65万千克、大米2.3万千克、食用油1.15万千克,救助受灾群众3.9万人次。千户困难群众帮扶工程为13个镇370户帮扶对象发放帮扶资金74万元。

全区拥有养老机构20家。其中,公办敬老院3家(含区中心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17家。设置床位1932张,院长19人,管理人员86人,医护人员216人;院内有院民1117人,其中五保人员58人、自费人员1059人。投资120万元,建成向阳街道郭张村等15个农村幸福院,全区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133个。按照有偿、低偿的原则,为农村60周岁以上鳏寡孤独老人提供“驿站式”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投资300万元,建成5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发放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建设补助65万元。临渭区劲松托老服务中心被省民政厅、被省质监局、省卫计委确定为省级第一批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安全生产】2018年,临渭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制定印发《临渭区安全生产领域推进改革意见》,贯彻落实《临渭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意见》,推进区级党政领导包抓街镇、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按照实名制、网格化、动态化监管要求,更新各街镇安监站三级网格图;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区对街镇、部门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年初,区政府与20个街镇、42个部门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和落实各街镇、各部门职责,层层落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全年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1次,迎接中省市督查检查14次,印发安全生产相关文件74个,领导批示48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专题安全生产会12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和“属地负责、行业管理、条块结合”原则,围绕重点行业领域,查隐患、堵漏洞。开展全区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三项攻坚行动、集中执法行动及春节、“两会”(人大会、政协会)、“五一”、高温汛期、中秋、“十一”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大检查7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790家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534处,发出各类通知书和指令文书532份,罚没款110万元。其中,在辖区内开展多次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职业危害的工贸企业的专项检查,检查企业10余家,发现隐患46处,现场指正28处,限期整改18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全部整改到位;停工整顿建筑工地2家,取缔烟花爆竹经营门店3家,吊销许可证1家,停业整顿15家,收缴违规烟花爆竹426箱件;整治关闭辖区内所有黏土砖厂;检查工贸行业企业5家次;整治“散乱污”企业207家次,提升改造16家,清理取缔53家,搬入园区2家;取缔非法使用酸性溶液加工镀层窝点1处。全年罚没款2.5万元。挂牌督办各类重点安全隐患13次34处,报市安办协调督办隐患8处。全年审批办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133个、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34个,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证明8个。1—12月,辖区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行政处罚40万元。即“5·16”鸿基紫御观邸事故1人死亡,市政工程处“7·23”生产安全事故1人死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脱贫攻坚】2018年,临渭区投资3.2亿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推进“八个一批”(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就业创业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33个贫困村达标出列,2867户10997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建成扶贫产业园102个,落实扶持资金4457万元,“一户一业”实现全覆盖。优化“先业后搬、融合安置”搬迁模式,建成15个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转移就业2911人,搬迁安置3231户,关中片区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临渭区召开。陕西恒然四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桥南)、陕西凤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张)被认定为市级就业扶贫基地,渭南南塬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张)、渭南昊安商贸有限公司(阳郭)被认定为临渭区“社区工厂”。实施4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三提升”(通村通组沥青[水泥]路、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和自然村通动力点)工程,完成“两个全覆盖”(人居环境、小产业)项目,改善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健全“四重”(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医疗保障和健康扶贫基金机制,发放医疗补助3405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2万人。建成“爱心超市”243个。开展脱贫文艺会演、道德讲堂等400余场,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2018年,临渭区围绕“宜居宜游 富美临渭”主题,开展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制作“临渭新时代”宣传片和临渭区优势项目投资指南宣传册,在招商会议以及接待客商座谈会议中,向企业客商展示发放,结合会议主题布展宣传。在第三届丝博会暨西洽会上,围绕中心城市建设进行布展,展示临渭新形象。在“以城为媒·京渭共赢”临渭区优势项目专场推介会期间,制作临渭区文化长廊,展示临渭区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入驻企业以及近年的城市变化和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取得良好成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别赴上海、北京、重庆、深圳、温州、徐州、南京等地,开展招商活动55余次。接待客商来渭考察180批次700余人,洽谈项目40余个,签约项目24个。至年末,全区实际签约及成果项目36个。是年,市级下达临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64亿元,实际到位89.14亿元,超额38%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年末,全区在建招商引资项目51个。其中,新建项目22个,到位资金33.5亿元;续建项目29个,到位资金55.64亿元。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10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0亿元,解放路南扩等30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花卉苗木基地建成开园,南湖公园对外开放,渭桥路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增速全市领先。争取中省项目238个,到位资金17.8亿元。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举办北京临渭优势项目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北京中关村、上海大发、陕西汉华等知名企业落户临渭,全年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5个,合同引资70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建园二路、园北路建成通车,自行车慢道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智能光电产业园开工在建,入驻企业25户。

【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临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2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98元,同比增长11.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18亿元,比上年降低29.6%;第二产业投资15.38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234.4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中,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43.04亿元,下降34.6%,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5.6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6.93亿元,下降24.17%。

【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2018年,临渭区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目标,拉大框架、补齐短板、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城市影响力。实施城建项目77个,完成投资79.4亿元。区公共文化中心即将开放,金水路北延、站北街东段、渭河大街东段建成通车,人和府、礼悦阁项目齐头并进。投资6亿元,完成华山大街、老城街、泰宁街、林机路提标改造,硬化背街小巷182条,安装路灯1497盏,绿化28万平方米,风貌改造前进路等8条道路,拆除大型广告牌4.2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快推进旧城改造,争取棚改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棚改项目8个,改造老旧小区62个。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138座。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完成华山大街综合改造,打通金水路、站北街等断头路,渭桥路、解放路南扩基本贯通,城市与农村距离拉近。发展城市服务业,22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吾悦广场、宏帆广场商业综合体一期建成开业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主体封顶开始招商,星巴克、永辉等品牌超市入住临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十大专项整治(市政公共设施、无障碍设施、市容环卫秩序、交通秩序、出店占道经营、市场秩序、文化环境、客运秩序、市民不文明行为、楼道环境),市容市貌整洁有序,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位列全国113个地级提名城市第19位。

【园区建设】2018年,临渭区以农业园区为基础,发展特色、高效、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园区向观光景区转型。加快以葡萄、核桃、猕猴桃、设施瓜菜、畜牧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是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个。年末,全区拥有现代农业园区55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5个,区级园区4个。增加避雨葡萄、猕猴桃、设施瓜菜均666.67公顷,葡萄、猕猴桃、设施蔬菜面积分别发展到1.73万公顷、5666.67公顷、1.51万公顷。建成或扩建运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个。其中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项目改扩建养殖场12个、生猪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3个、蛋鸡养殖场3个。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标准化生产,获绿色农产品认证7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3家。贤乡紫韵综合体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下邽镇被评为全国产业百强镇,“临渭葡萄”获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并再次登上中国果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13.96亿元。临渭区被省果业管理局评为全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先进单位。

【园林绿化】2018年,临渭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及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按照中心城市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加大增绿吸霾工作力度,促进临渭中心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华山大街、南湖公园、花卉基地、军博园C区改造项目绿化面积约12.36万平方米,栽植色带面积2.77万平方米。其中,花卉基地色带栽植红叶石楠9.2万株、金森女贞8.9万株,铺设草坪2.5万平方米,花箱栽植棕榈222株。军博园C区栽植乔木840株、灌木288株,铺设草坪32575平方米。解放南路绿化栽植雪松、银杏、国槐等苗木约2000棵;南段隔车带栽植银杏200棵、独杆石楠140棵、独杆月季200棵、樱花100棵。城区10条精品小道绿化带提升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绿化养护公园、广场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在街道摆花3万多盆。绿化改造各公园植被老化弱化、草坪退化的区域移栽绿篱5000平方米,铺设草皮4万平方米,种植麦冬4500千克,栽植竹子6000余株、乔木300余株。秦代文化遗址公园湭河南段升级改造栽植竹子、柳树、白皮松、红叶石楠小苗等1.92万株,全面刷新维修各公园、广场护栏,保证观赏性及游人安全。采取立体绿化形式,解决城市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导致平地绿化面积越来越少问题。根据《城市立体绿化实施方案》,实施前进路天桥立体绿化。以欧式花箱、花架实施乐文街立体绿化。在华山大街、东风大街依据树木的自然形态和树皮脱落状况,在树干上绘制老虎、蛇、熊猫等彩绘“树画”,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景,人民网等多家中省市媒体予以报道。年末,临渭主城区绿化覆盖率39.31%、绿地率36.08%,城区公园人均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市园林处被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城镇化建设】2018年,临渭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蔺店镇建成下沉五星广场,修建道路12千米;阎村镇建成文化广场2个,硬化道路5.6千米,安装路灯211盏;下邽镇拓宽村道6.5千米、铺设排水管网7.5千米、硬化道路25千米;阳郭镇硬化道路10千米、修建封闭式垃圾屋4个。渭桥路塬区段基本完工,520省道进展顺利,3条县乡道路改建启动实施,完成通村联网路461千米、“油返砂”道路304.8千米,下邽镇被评为市级“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示范镇。河库连通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渭北清淤36.45千米,改建加固生产桥30座,修复生态涝池34个,新增水域101.33公顷;恢复灌溉面积8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千米。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40个贫困村,解决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临渭区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村镇规划管理】2018年,临渭区完成除崇凝镇以外的全区13个镇总体规划和临渭区村庄布局等12个专项规划的报批工作,并获区政府批准。全年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4份、乡村工程规划许可证10份、工程规划许可证12份、用地规划许可证25份、施工许可证19份。审批招投标项目71个,发放中标通知书114份。

【交通运输】临渭区境内形成由铁路、公路、管道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陇(甘肃兰州)海(连云港市海州区)线、西(安)宁(南京)线、西(安)郑(州)、大(同)西(安)高速客运线过境。其中,陇海线境内长27千米,设树园、渭南2个站;西宁线境内长60.62千米,设渭南西、花园、桥南、涧峪、蔡家河5个站;西郑高速客运线境内长27千米,设渭南北站1个站;大西高速客运线境内长27千米,设渭南北站1个站。境内拥有车站10个(其中渭南火车站、渭南北站为二级站),日均停靠客车289趟。其中,始发车2趟,过路车287趟。

连(江苏连云港)霍(新疆霍尔果斯)高速、渭(南)蒲(城)高速公路过境。其中,连霍高速公路(西安至潼关段)境内长15.3千米;省级高速公路渭南至黄龙线(渭南至蒲城段)境内长36千米,渭玉(渭南赤水立交至蓝田玉山镇)高速公路境内长20千米。国道108(京昆线)渭南至大荔段一级公路境内28千米。省道201(渭清线)、省道107(关中环线)、省道S520过境。其中,G108境内长41.1千米,S201境内长22.7千米,S107省道境内长46.3千米,S520(修建中)境内长12.86千米。设置连霍高速渭南东、连霍高速渭南西、渭玉桥南、渭蒲渭南北、渭蒲蔺店5个收费站。

全年续建项目渭南至桥南二级公路21.1千米,解放路至双创基地5.2千米。开工项目有:高塘至阳郭公路临渭段二级公路12.86千米,蒲城钤铒至官路三级公路10.5千米,洞坡底至三官庙四级公路6.7千米,木张至北雷三级公路7千米。年末,全区境内拥有县道171千米(三级以上)、乡道249千米(三、四级)、村道2100千米(外延级),公路密度约206千米/百平方千米,形成干支衔接,内通外联,乡村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格局。辖区有渭桥停车场、新盛路停车场、站北路停车场和高新区新区东路停车场4个综合停车场。拥有客运站9个。其中,渭南客运中心站为一级,渭南汽车站为二级,湭西、故市、下邽、孝义、阳郭、程家、桥南7个客运站为五级站;渭南汽车站、渭南客运中心、故市汽车站为长途汽车站。全年检查营运车1500多辆,纠正违规车300多辆,处罚违规车辆160辆、批评教育200多人次;取缔非法教练场15处、招生点1处,查处异地在境内经营违规教练车30辆,考核从业人员2723人次。开通渭南至孝义通村公交,更新10辆纯电动公交车。签订汽修企业危废处置合同、承诺书各190份。批准二类企业8家、三类企业65家进入市场。取缔淘汰不达标企业130家。检测审验货运车辆6630辆、客运车辆23辆、驾校教练车381辆。审批货运企业13家,增加货运车辆1438辆。全区建成道路运输监控平台,实现对危货企业、监测站、维修企业、检测机构的实时监控,监管工作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完成年客运量568万人次,同比增加1.25%;完成旅客周转量23496万人千米,同比增加2.53%。完成货运量3654万吨,同比下降7.45%;完成货运周转量774030万吨千米,同比下降4.90%。城区开通公交线路25条。其中,无人售票线路21条(1、2、3、4、5、6、7、8、9、12、13、16、17、18、19、20、21、25、309、309路区、316路),有人售票线路4条(10、11、216、308路)。累计投放纯电动公交车120辆,实现中心城区国有公交线路运营车辆100%电动化。全年完成运营里程2457.8万千米,同比增长1.03%;运送乘客5018.3万人次,同比下降5.48%;运营收入5064.5万元,同比均下降9.61%。

天然气利用工程供气范围西起省天然气输配站渭南站,东至华州区瓜坡镇,北至经开区,南至韩马收费站。建成高新区、经开区及华州区瓜坡镇天然气储配站3座、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1座、标准加气站2座、高压球罐2座、售气服务中心3处、配套完备的供输系统及中压管网210千米,实现气化居民用户13.4万户,大锅灶用户653户3029台,锅炉用户(含工业)231户1107蒸吨。由华燃天然气公司实施的渭北8镇及葡萄产业园气化工程手续办结。官道、下邽、官底、故市4镇全面动工。官道门站基本建成,5千米次高压气管道铺设完成,中压管道铺设30千米,6个村入户安装。年末,由市天然气公司实施的塬区6镇及双创基地气化工程,双创基地、桃花源景区及塬区安置区1300余户具备通气条件,桃花源部分商户开始用气,其他各镇正在做前期规划和手续办理工作。

【邮政·通信】2018年年末,临渭辖区拥有邮政局所26个,其中镇设局所25个,通邮村333个,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镇14个,邮政储蓄点14处,自由房屋面积1.56万平方米,生产用房面积1.82万平方米,邮政汽车14辆,邮政计算机112台。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镇17个。城市投递段道41条,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1980.9千米,城区每日平均投递2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6次。全年函件总数454628件。其中,国内函件454564件,义务兵免费函件269件,国际函件17件。包裹760275件,特快专递736137件,汇票26209张。报纸累计928.58万份,杂志累计24.86万份,报刊流转额1173.45万元。集邮邮票94.22万枚,集邮品册1.23万册。拥有农村电商邮政乐购网点174个,渠道平台实现收入291.01万元,同比增长14.32%。全年通过线上销售邮品4万多元,其中,中集邮网厅销售1.3万元,微信平台销售2.7万元。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145.93万元,同比增长0.89%。寄递业务收入450.47万元。其中,快包业务收入306.7万元,国内普通包裹收入80.65万元,国内标快收入58.84万元,国际邮件收入4.27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规模33.29亿元,净增2.15亿元。规模保费3.91亿,同比增加2429.79万元,理财保有量1亿元,手机银行增加1.58万户,基金增加合同金额26.79万元。

2018年年末,临渭境内(含高新区、经开区)有电信渭南分公司、移动渭南分公司、联通渭南分公司通信企业3家,设置通信基站314个。拥有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0.6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2.91万户。电信渭南分公司网增加端口11.12万线。城区深度覆盖率96%,农村覆盖率93%,成环率84%。超额1.58%完成认购任务,收入份额28.84%,4G有效用户净增超额37.35%完成任务,宽带用户市场份额54.84%。移动渭南分公司资产总值176亿元,通信服务收入17亿元,占市场份额57%。缴纳税金1084万元。客户规模296万户。其中,4G客户215万户,宽带客户42万户。临渭辖区设立城区、乡镇营业门店140家、代办点400余个,有移动终端用户59万户,市场份额61.9%;宽带用户7.4万户,年总营业收入3.6亿元。移动渭南分公司建成4G基站6792个,临渭城区4G综合覆盖率99%,加上2G基站,网络基站发展到9842个。建成传输网0.15万皮长千米,传输网累计6万多皮长千米;建成管道953管孔千米,管道累计3038管孔千米;建成有线宽带端口22万个,有线宽带端口累计覆盖用户195万户,覆盖率94%,实现村级以上全覆盖。联合渭南分公司全年完成投资900万元,建设4G基站244个,3G基站77个。在乡镇及以上区域实现移动网络3G/4G全覆盖,移动宽带人口覆盖率90%,4G人口覆盖率83%。宽带端口总数45万线,其中FTTH (光纤到户)端口22万线。全网移动用户超过71万户,其中临渭区约20万户;宽带用户超过8.6万户,其中临渭区约1.9万户。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7亿元,缴纳增值税659.45万元,地方税费521.03万元。

【电力供应】2018年年末,临渭境内拥有750千伏变电站(信义变)1座,总容量4200兆伏安;330千伏变电站(渭南变)1座,总容量72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9座(城区、良田、毕家、招商、开发区、三张、辛市、故市、穆屯),总容量766兆伏安;管辖35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8台,总容量115.7兆伏安;35千伏线路21条217.5千米。农村通电镇16个、村355个、农户18.6万户,拥有农村配电室1270个,镇电管员580人。全年售电量完成1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1%;平均售电单价完成485.27元/千千瓦时;线损率完成10.19%。

【水利】2018年,临渭区建立河湖渠沟健康保障和管理机制,制订《临渭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列入区级河湖长制管理河流6条、水库17座、干沟2条。渭北交口抽渭灌区(临渭区境)设立区级河湖长16个、镇级河湖长30个、村级河湖长270个;区级河湖警长8个、镇级河湖警长16个。全年用水量2.54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4,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灌区地下水位控制在85%以上,湭河水库维持在Ⅱ类水质。全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75亿元。完成水产品350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1250万元,修建水平梯田595.4公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投资1039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3平方千米。城市水保示范工程项目投资400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6公顷。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治理整治工程项目投资820万元,修复涝池34座。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投资65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6平方千米。现代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工程投资2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千米。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90万元,完成苌沟骨干坝、丁君沟中型淤地坝工程建设。修建梯田160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19平方千米。箭峪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资1505万元,修建机井10眼,恢复灌溉面积800公顷。双创基地水厂及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投资1000万元,铺设供水管网12千米。河库连通西塬灌溉供水工程投资4000万元,修建临时道路13.9千米,安装拦水坝下游输水管道6.5千米。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投资78万元,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公顷。渭北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3万元,排碱沟清淤36.45千米,改建及加固生产桥30座,铺设砼管2.6千米,安装安全标志牌276套,改善排水面积468公顷,恢复耕地13.33公顷。区鸿鹤谷水土保持示范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年末,全区建成水库16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12座),总库容4219.72万立方米。其中,湭河水库为境内的1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028万立方米。1994年9月向渭河化肥厂供水。1996年5月专供城区用水,年均供水1000多万吨。2011年加高培厚湭河水库大坝,水库容量增加,成为渭南城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水源之一。涧峪水库位于赤水河上游西峪峪口,是以城市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作用的水库,水库库容128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255万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13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955万立方米。渭南城区60%的用水由涧峪水库供给,成为城区主要绿色水源地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

【核心价值观教育】2018年,临渭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牌化建设,建成槐衙社区、牒吴村、人和小学3个市级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年工作推进会观摩学习临渭区5个不同层面的示范点,得到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等领导的赞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媒体宣传、编印画册等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与举措,分别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头版刊发《核心价值观在你我身边》《用新时代的风尚造就人——临渭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等稿件30余篇,编印《宜居宜游 富美临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图册》500余册,打造核心价值观建设临渭品牌。推荐上报市二院眼科等渭南标杆候选人(集体)7个;李亚利、张小侠、苏俊凯3人登上4月“中国好人榜”;李亚利获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楷模,临渭交警大队工会主席李胜利登上1—2月“陕西好人榜”,7名中小学生获渭南市“美德少年”称号。

【理论学习与宣传】2018年,临渭区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点内容,配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等书籍500余本,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17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判会2次。邀请西北政法大学钱锦宇等专家学者做客“三贤大讲堂”,举办报告会2期。成立全国两会及市两会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70余场次。组建由村(社区)组宣传委员342人组成小喇叭宣讲团体,配发宣讲设备、统一宣讲服装、印制宣讲手册,组织开展以脱贫攻坚政策、核心价值观等为重点内容的“临渭小喇叭·传递好声音”惠民政策进万家大宣传、大宣讲活动,提升宣讲工作覆盖率和政策知晓率。

【志愿者服务】2018年,临渭区以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及子女、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弘扬社会正能量,志愿服务实现多样化。年末,全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497个,注册登记志愿者9.1万多名,志愿服务项目3898个,全年服务总时长37万多小时。开展社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推广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在全区各社区创新开展“三老”(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和独居残障人士叫醒、代办和暖心志愿服务。组织全区36家单位志愿者每天早晨在城区6个主要路口开展为期1小时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开展卫生、法律、保健“三进”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志智双扶】2018年,临渭区推出扶贫扶志宣传“5+2”(村级道德评议、“一约四会”、村级扶志扶智讲习、家风家训及文明乡风建设、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5项重点工作和对外宣传、区内宣传2项工作)模式,“扶志六法”(突出教育引导、严格行为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深化文明创建、开展公益救助、强化司法保障),做到全区各农村(社区)“一约四会”(村[居]规民约、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全部上墙,红白理事会、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普遍设立和开展。全年组织举办“深耕厚植新民风,志智双扶奔小康”主题演出26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70余场。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在阳郭镇贠曲村等贫困村义写家风家训10余次。召开创新型道德评议会400余场,评选出“好公婆、好儿媳”896人,“最美家庭”10户,“十星级文明户”4732户。

【互联网信息】2018年,临渭区互联网信息工作实现网信工作成效化、信息服务规范化。①网信工作成效化。利用新兴媒体对外发声,临渭外宣头条号对外发布信息1000余条,阅读总量160万余次。培训全区业务骨干100余名,组建网评员微信工作群,完成网评工作任务200余次。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全年编发《舆情提示函》52件,《舆情摘报》23期,提示短信50余条。印发《媒体摘编》300余期,摘编信息共计1300余条。举办网络舆情传播与处置专题培训,邀请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员副院长来向武授课,受训领导干部210余名,提升领导干部舆情应对与处置的能力。承办渭南市第五届国家网络安全周启动仪式。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约谈荣耀渭南、渭南青年网、渭南新鲜事等6家新媒体,推动网络空间全面清朗。②信息服务规范化。区政府网站全年发布信息12461条,其中新闻中心6710条、政务公开4207条、公共服务289条、政民互动152条、专题专栏1103条。组织公民走进区政府8期活动,参与市民160人。受理市政府网站咨询投诉栏目工单147件,回复144件,回复率98%。承办12345热线交办件1368件。

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2018年,临渭区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各街镇森林资源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年初签订森林管护协议106份,落实管护人员53人、管护面积2.77万公顷。执行天然林禁伐、木材采伐和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运输审批制度,发放木材采伐证1份,采伐木材3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89份,外运木材200立方米。开展土地矿产卫片综合执法、秦岭北麓治四乱排查整顿、森林督查、秦岭北麓生态整治、大棚房整治、“冬雷行动”等专项行动,排查点位500余处,出动警力200余人次,依法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按照省、市森林公安局部署,开展绿箭、清零专项行动,查处林业刑事案件1起、行政案件7起,调解事件32起,上缴罚没收入4.6万元,解救金雕等野生保护动物10余只。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66.67公顷,封山育林200公顷。投资220万元,完成抚育森林1333.33公顷。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6万公顷312.94万元,全区8个街镇、129个村、607个村民小组、23196户村民、64949人受益。

【造林绿化】2018年,临渭区围绕“美丽临渭 建设最美路段”中心,以点带面,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分别绿化107省道(关中环线)绿化一、二期5.79千米和三期11.3千米、四期工程官道段3.5千米、108国道15.5千米。绿化108省道和崇阎东路8.5千米、渭阳路9.6千米、渭蒲高速公路26.5千米、双官路5千米、渭南双创基地自行车慢道6.5千米等11条道路,以及220千米的区乡道路。绿化重点区乡级道路、干支渠330余千米,绿化美化交斜镇光二村、阳郭镇贺家村、下邽镇川王村等盐碱滩地、涝池等200余公顷。完成园区通景路绿化,建成渭南植物园和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生产区,绿化渭南双创基地工业园区、渭南葡萄产业园区等通景路绿化美化。开展市区两级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军民共建一片林活动和青少年爱绿护绿文明行动等活动。制订印发《临渭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临渭区村庄绿化提升工程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春秋两季完成桥南、阳郭、官道、下邽、交斜5个绿色示范集镇绿化以及交斜镇芦仁村、阳郭镇杨家村、向阳街道蔡郭村等32个绿化示范村和脱贫攻坚确定退出的40个贫困村绿化任务。绿化渭桥路、双官路、交孝路、来官路、红同路、沙原路、瓜铁路等乡村道路折合面积866.67公顷。全年造林绿化3666.7公顷。其中,天保人工造林266.7公顷,三北人工造林200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30.1%。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18年,临渭区开展秦岭北麓废水排放、非法采石、河道采砂、乱搭乱建、林地侵占、非法养殖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全年排查点位1885个(其中建设类1699个、开采类8个、经营类178个),整改问题85个,拆除违建67处、废旧设备300套、房屋288间76755平方米,清理固废71处16120立方米,覆土治理40处16620平方米。梳理核实问题线索3批次80条,初核完成67件,了结21件,追责问责46件109人次。其中,立案8件,党纪、政务处分19人次,诫勉谈话24人次,提醒谈话18人次,警示谈话5人次,约谈19人次,批评教育20人次,书面检查3人次,刑事拘留1人。

【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临渭区优化城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亮化、绿化、架空线缆等10个方面。年末,完成渭清路、前进路、乐天大街等23条主次干道人行道提标改造,铺装人行道14万平方米,更换路缘石4.3万米;完成站北路、渭花路、解放路等18条路段黑色路面维修工作,沥青修补2.25万平方米;硬化道路出入口及巷道228处,全面消除黄土裸露。完成东风大街、华山大街、一青里、渭花路、南塘路等11条路段弱电入地,累计完成弱电入地路段24条。拓宽东风大街(前进路—渭清路段)为双向6车道,全段实现雨污分流,强弱电入地,路灯档次提升。拆除违法建筑、人行道障碍物、违规设置停车场等200余处,拆除城区楼顶户外广告和大型柱式广告225处、广告牌608块,净化城市公共空间。按照“景观提升、一街一景”思路,改造东风大街、前进路、解放路、南塘路、北塘路、一青里街等6条路段沿街立面门牌匾3.1万平方米。为杜化路、渭河大街(五马路)、一青里、民主路、惠园小区等10条无灯路段安装路灯。双王大街综合整治拆迁违建38户。

【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坚持5条原则(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抓住3个关键(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把农村建成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资5亿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6个试点村、30个宜居村、80个生态村。开展村庄绿化提升工程,绿化美化桥南、阳郭、官道、下邽、交斜等5个出入口集镇,建设阳郭镇大王村、石鼓山村、肖底村,崇凝镇线王村,桥南镇天留村,三张镇岳家村,向阳街道蔡郭村、下邽镇牒吴村,官底镇紫郭村、交斜镇蒲阳村等72个生态标杆村,以及官道镇武赵村、蔺店镇李十三村等8个“三化一片林”(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一片经济林)绿色家园示范村。投资2.1亿元,建成垃圾填埋点21个、污水处理设施6个,修建通村路461千米,整治“油返砂”通村路304千米,下邽镇被评为全市“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示范镇。1镇5村(下邽镇和官道镇武赵村、阳郭镇灵阳村、丰原镇北雷村、故市镇东屯村、蔺店镇蒲阳村)入选渭南市乡村振兴样板试验点。天留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临渭区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治污降霾】2018年,临渭区制订出台《临渭区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临渭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方案》《颗粒物污染情况分析研判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围绕扬尘治理、车辆禁限行、汽修场点整治、餐饮露天烧烤规范、河道采砂、“散乱污”企业取缔及夏季臭氧削峰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铁腕治霾工作。全年拆改燃煤锅炉24台,实现燃煤锅炉“清零”。改造城区三次油气回收站点15家、双层罐61家。升级改造汽修喷漆房62家,取缔22家,签订危废处置合同190份。按照升级改造、整合搬迁、关停取缔处置办法,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377家,升级改造18家。改造低氮燃烧燃气锅炉34台。全面巡查督查街镇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不冒一缕烟,不着一把火”禁烧目标。1—10月,全区大气综合指数6.26,同比改善10.3%; PM2.5平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5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重污染天数12天,同比减少3天。年末,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7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70,同比改善8.97%; PM2.5平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06%;扣除省上认定的扬尘天气后PM10平均浓度1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3%。

【污染减排与防治】2018年,临渭区制订减排计划,明确减排任务。拆改汽修厂挥发性有机气体治理减排项目和燃煤锅炉减排项目3家。督促市排水公司安装总磷、总氮在线监测设备,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年末,市排水公司处理生活污水3590.4万吨,污水处理总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07万吨。全区清洁取暖率62.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3.2%,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上年下降4.2%。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临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3%、垃圾处理率98%。执行《关中地区治污降霾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2017年本)》,停止燃煤集中供热、煤化工等高污染项目的审批转报。按照《临渭区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要求,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建成应急储气1114万立方米,洁净煤配送中心3个,配送销售点25个。年末,累计完成煤改电2.6万户、煤改气7360户,削减煤炭28.9万吨。实施农村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铺设完成次高压主管道4.8千米,中压PE管20千米。

【环境综合治理】2018年,临渭区按照“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行业监管与综合监管相结合”原则,实行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负责”制。制定印发《临渭区街镇及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临渭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环保责任体系及问责制度。在重点区域安装视频摄像头15个,建立覆盖区、镇、村的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形成领导包抓、逐级负责、分级管理的环境监管工作格局。推广实施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全年抽查工业企业6次40家。加大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管力度,建立重点污染源检查档案,每月检查重点污染防治设施2次、一般污染防治设施1次。加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监管,建立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台账、档案,每月检查放射源1次,每季度检查射线装置1次。

【环境监测】2018年,临渭区完成城区昼夜间239个网格噪声、每季度6个点位连续24小时功能区噪声、80个点位交通噪声昼夜监测工作。每月常规采样白庙村、仁里站、湭河张家庄断面、市排水公司、阎村镇李庄村污水处理厂5个点,每季度采样3家县控企业、11个断面以及3家县控医院,每半年采样监测1次水质,出具废水监测报告73份、锅炉烟尘和烟气监测报告14份、噪声监测报告34份、空气无组织监测报告31份,免费监测居民室内甲醛160余家。

【湭河西岸治理】2018年7月,总投资1.3亿元的临渭区湭河西岸治理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主要建设生态景观、综合楼、休闲书吧和站北街东沿线提升工程及配套设施。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公园景观提升,与东岸滨河公园对景建设的综合楼、休闲书吧完成计划的90%,连接站北街路道路油面铺设全部完工。

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2018年,临渭区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增加就业935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54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9%;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6万人,创造经济收入24.3亿元。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中式烹饪、按摩师、月嫂、电子商务、计算机、果树种植等专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7期,受训21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200人。培训后,就业率、创业成功率分别稳定在30%以上和70%以上。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31笔8041.9万元,超额12%完成任务。其中,为荣发建材家居城商户集中贷款和渭南葡萄产业园核心区农户信用免担保集中办理无息贷款。认定故市镇朱家村和下邽镇北七村为临渭区信用乡村,为其发放无息贷款350万元。为带动大量贫困户就业的乡村企业——渭南昊安商贸有限公司和巧娘草编厂,办理无息贷款40万元。利用临渭就业微信平台、电子屏等方式,发布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310条,涉及就业岗位1.5万多个,点击阅读量40万多人次。举办“春风行动”、苏陕对接专场招聘会、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及公益专岗专场招聘会等各类形式的求职招聘会17场,参会单位617家,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累计求职人员1.08万多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08人次,其中贫困人员6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53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为村级专职工作人员。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创业孵化基地6个,就近就地转移示范镇5个,就近就地转移示范基地26个。落实就业创业脱贫攻坚政策,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911人,贫困劳动力创业111人;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6人,公益专岗安置就业122人。举办贫困人员专场招聘会8场次,对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劳务输出,达成就业意向860人。站南街道劳动保障所和杜桥街道中心广场社区分别被评为省级优秀劳动保障所和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居民收入与消费价格】2018年,临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完成20933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3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90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1.6%。其中,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呈现“七升一降”趋势,即医疗保健类同比上升5.2%,居住类价格同比上升1.0%,娱乐和教育文化类价格同比上升1.0%,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升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升0.3%,交通和通信类同比上升1.4%,衣着类同比上升1.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7%。

【惠民政策落实】2018年,临渭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涉及17个街镇,补贴面积5.97万公顷、金额5279.51万元。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6万公顷、金额312.94万元,全区8个街镇、129个村、607个村民小组、23196户村民、64949人受益。全年办理农机购置补贴2921.14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560台,受益农户1460户次。其中,拖拉机315台,占用补贴资金1331.87万元,受益农户262户次;联合收割机441台,占用补贴资金1505.99万元,受益352户次。兑付农村客运燃油补贴280.14万元。全年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2.22万人次2930.75万元。其中,补助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资金160.5万元、义务教育段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资金323.4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926.78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610人次61万元。发放建档立卡家庭高校新生泛海助学金143人71.5万元,资助128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路费及短期生活费8万元。发放助学贷款资金1305.4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64人94.44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640.96万元,惠及101所学校20333名学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全覆盖。

旅游业

【旅游资源】2018年年末,临渭区境内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个(渭南葡萄产业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桥南镇天留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渭南葡萄产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渭南老街、渭南航天生态园、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建设中的湭河湿地公园);陕西省旅游观光园区2个(渭南葡萄产业园、官道农业产业园)、陕西特色旅游名镇2个(桥南镇、阳郭镇),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桥南镇天留村、下邽镇牒吴村、蔺店镇蒲阳村),省级森林公园1处(石鼓山风景区),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个(蒲阳古城文化民俗博物馆)、市级森林公园1处(天留山风景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王尚德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和航天知识科普教育基地1个(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市、区级青少年水保科普教育基地各1个(国家级示范园区鸿鹤谷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寇陵文馆所、蒲阳古城文化民俗博物馆、大王红色地下交通站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耒化塔、慧照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焚书台遗址、寇准墓、李十三墓、北刘遗址、崇凝宫遗址、渭南鼓楼、信义石牌坊、文庙大成殿、渭南火车站旧址、渭阳楼、崇凝镇老爷庙、王劲哉故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六姑泉、鼓楼、渭南老城址等)。城区及其周边拥有公园10个(湭河湿地、朝阳、渭清、秦代遗址、人和、人民、渭河生态、西海、南湖、金水公园)。境内有国际国内旅行社65家。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级1家(光明大酒店),三星级3家(渭河花园宾馆、祥龙宾馆、恒昌王子大酒店),二星级1家(通易宾馆),准五星级酒店1家(桃园·美莎国际酒店),床位2000多张;其他宾馆(旅社、饭店)350多家,床位3万多张。农家乐200多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1家。

【旅游业概况】2018年,临渭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四园一基地”(渭南葡萄产业园、航天生态园、军事博览园、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一业带动、多业融合、板块突出、全域推进”思路,加快历史人文游、生态休闲游、古城文化游、红色爱国游、特色乡村游5大旅游板块建设步伐,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成全国首个田水坊奥特莱斯乡村旅居体验地(渭南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6要素,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推进旅游与生态产业、民情风貌、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推动一业向多业融合转变。围绕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开发旅游商品10余种。以葡萄、猕猴桃、樱桃为切入点,举办中国·临渭葡萄采摘节暨CCTV《我爱畅游》栏目组携众星走进渭南葡萄产业园”“葡萄飘香·紫韵田园”——葡萄藤下品甘甜 水雾朦胧戏清凉”葡萄采摘节、“游魅力赤水,采甜美樱桃”樱桃采摘节等形式多样的采摘活动,推进“旅游+农业”模式;以农耕体验、民俗观光为切入点,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千年民俗传承打铁花、大庄严寺迎新年祈福供灯撞钟大法会等活动,推进“旅游+民俗”模式;以举办各类赛事、节庆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渭爱驾道·盛装巡游”天生魅力超级花车盛装巡游、“渭爱放声·嗨够假日”帐篷音乐节、“渭爱点亮·梦幻世界”3D梦幻灯光节、“渭爱南行·彩色之跑”千人彩虹跑、“渭爱之邀·亲近自然”十万张公益门票派享全城小学生等各类文体活动,推进“旅游+体育+文化”模式,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出临渭旅游“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园一基地”获评陕西“十大旅游推动力项目”和全市第二届“追赶超越 创新发展”优秀奖。临渭区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称号。阳郭镇获“陕西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称号,蔺店镇蒲阳村获“陕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渭南航天生态园、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被三秦都市报、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评为陕西旅游名片“百强榜十大新锐景区”,渭南葡萄产业园被评为“百强榜十大生态景区”,渭南博物馆被评为“百强榜十大人文景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98万人次,同比增长24.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93亿元,同比增长2.17%。

著名人物

【概况】临渭区历史上曾出过5位宰相,13位尚书,30多位将军。他们或清操自守,或刚正不阿,或仁行惠政,或文韬武略,以其品行和业绩而泽及后世。辖区著名人物有秦代的文字改革家程邈,汉代汉成帝的经学老师、官至丞相的张禹。唐代大将军、被时人称为文武全才的宰相张仁愿,大诗人、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唐宣(懿)宗时期在治国治军方面颇有建树的宰相白敏中。北宋著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一代名相寇准。明代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吏部尚书孙玮,在澎湖擒拿荷兰盗魁高文津、围城守洪、平息外患的工部尚书南居益,名扬京师的著名画师梁世熬。清代有所创作的“十大本”碗碗腔皮影戏剧本被全国几十个剧种移植为著名传统剧目的戏剧作家李芳桂,诗作颇多、被誉为“近百年来秦中诗人之首”、藏书过5万册、建“贲园书库”的学者兼藏书家严雁峰,精通脉理、誉满武汉三镇的名医曹文远。近代和现代著名人物有:主张维新变法,曾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秘书、政事堂参事的雷延寿。民国七年(1918)当选为参议院议员,曾赞助革命受到毛泽东关注的武念堂。五四运动期间作为请愿学生代表“血溅总统府”,迫使徐世昌电告中国代表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协助张治中取得新疆和谈成功,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政治活动家屈武。创建陕西第一个团组织、渭南第一个党组织、最早在陕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王尚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政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著名人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张宗逊,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安徽省委书记、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的赵守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杨德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在各条战线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有:多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树为全国“三八”红旗标兵、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植棉能手张秋香。参加克拉玛依第一批探井部署、大庆油田重要发现者之一,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奖”获得者,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在艺。多次在世界杯等国际性气、步枪大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步枪射击明星、新浪体育(射击)之星武柳希。中共十八大代表,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陕西青年优秀企业家和改革杰出人物,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和十大最美村官等多项荣誉的杜桥街道盈田社区党支部书记雷洋洲。

(王俊雄)

临渭光荣榜

2018年度临渭区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表(一)

2018年度临渭区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表(二)

2018年度临渭区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表(三)

2018年度临渭区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表(四)

2018年度临渭区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