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字解诗:一字吟成诗境新
- 张素凤 孙春青
- 1490字
- 2021-04-13 16:12:30
说字
《说文解字》中说:“浮,泛也。从水孚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将“浮,泛也”改为“浮,汎也”,并注明“各本汎作泛,今正”。根据《说文解字》“汎,浮貌”“泛,浮也”,可见“泛”“汎”均与“浮”意义相近。《玉篇》认为“水上曰浮”,即漂在水上或其他液体上面叫作浮。“漂在水上”的意象使“浮”具有“向上、不固定”的意义特点,因此“浮”的隐含义是“向上、不固定”。白居易《池上》“浮萍一道开”中,“浮”字即漂浮在水面上的意思,“浮萍”这种植物没有根,叶子漂浮在水面上,正与“浮”的隐含义“向上、不固定”相吻合,这可能就是它得名的缘由。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中,用“浮”来修饰“光”,表现了水面所反射的月光像漂浮在水面上,其“不固定”的隐含义恰当地表现了月光随着水波荡漾跳跃的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浮”的隐含义“不固定”又使它有“流动、不固定”的意思,如纪昀《河中石兽》“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中“浮”的意思就是不固定、具有流动性。
因为“浮”包含着“不固定”的隐含义,所以常常用来比喻不稳定、不固定等变化莫测的事物,也用来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如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若梦”意思是虚浮不定的人生就像梦境一样难以把控,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用“浮”字可以凸显人生虚浮不定、变化莫测的特点。“浮”和“沉”意义相反,合在一起表示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用来比喻运势的升降、盛衰变化。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就用“浮沉”比喻运势时起时伏。
“飘”的声符“票”的小篆字形作“”,《说文解字》解为“票,火飞也”。《太玄经注》释为“票,飞光也”。《汉语大字典》把“票”的本义说解为“腾起的火光”。显然,“票”的意义中除了包含“向上”“不固定”的特点外,还有“动”的特点。以“票”为声符的“飘”字,在《说文解字》中解为“飘,回风也”,即“飘”的本义是“旋风”,显然“旋风”也具有“向上”“不固定”“动”的意义特点。可见“票”与“飘”具有同源关系,其共同的核心意义“向上”“不固定”“动”就是“飘”的隐含义。“飘”的隐含义使“飘”进一步引申为“飘荡、飞扬的样子”。“飘飘”则是形容词,意思是随风飞动,其“向上”“不固定”“动”的意义特点还可表现为轻盈而无所羁绊,自由自在。如苏轼《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意思是感觉身体轻得似乎要离开尘世向上飘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里用“飘”而不用“浮”,是因为“浮”不具有“动”的特点。从语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看出,小船是动的。“浮”不能反映“动”的特点,而“漂”含有“动”的特点,能够准确表现小船在水上自由漂动的特点,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漂”而用“飘”呢?这是因为“飘”以风为部首,意思是随风而动,比“漂”的随水而动更为自由、轻盈,从而更能凸显小船轻盈飞快、自由自在的特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中,“飘”的意思是随风飞舞,即茅草离开屋顶而尚未落在地面上这段时间的状态,与“飘”的隐含义“向上”“不固定”“动”的特点相吻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飘”与“浮”有共同隐含义“向上、不固定”,“飘”比“浮”多出一个“动”的意义特点,正是这个意义特点,决定了它们用法的不同,如“飘”和“荡”的构词语素都含有“动”的特点,因而可组合成词;而“浮”的意义中不包含“动”的特点,因此不能与“荡”组合成词。“浮”与“飘”的隐含义也可用于解析相关古诗词。